第十章 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
浩瀚的大洋是賭場 by 俞天任
2018-9-28 21:29
上升的國家肯定有國運,所謂“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就是這個意思。就在日本進退兩難,估摸著怎麽也躲不過這場大難的時候,天上落了個大元寶下來。
1901年開年的時候,剛剛從駐俄公使改任駐英公使的林董捎了壹句話回來,壹聽這句話就有人罵開了:“林董是不是給俄國人逼成了八嘎?怎麽滿嘴胡說八道的?”
林董挨罵有挨罵的理由。首先他原來是跟著榎本武揚投降過來的幕府海軍,投降後還不老實,給明治政府關了兩年的。放出來以後說他原來是幕府派到英國學海軍的,讓他去海軍效力,可他又不幹,自說自話到神奈川縣衙門去謀了個飯碗。當時的神奈川知事正好就是陸奧宗光,覺得這死硬分子英語不錯,自己去中央衙門是把他順便壹起帶去了東京。甲午戰爭以後林董是駐清國公使,俄國吃緊了就派到俄國去做公使,兩年任期滿了,轉到英國,其實有點“在俄國受累了,到倫敦去休息壹下吧”的意思在裏面。
不是老革命,最多只是“起義軍官”出身不好還不完全是這次挨罵的理由,主要是這次林董捎回來的話讓人聽著新鮮:“請速檢討日英同盟的可能性”伊藤博文最氣憤:“外務省人全死玩了?怎麽派了個文盲去當英國公使?”
伊藤正為想不出對付俄國人的招數在抓狂呢,別說對付,連怎麽妥協的招都想不出來。
伊藤的發火有道理,大英帝國,當時日本人叫“大不利顛帝國”是什麽國家,那是世界唯壹的超級大國,人家奉行的是“兩強標準主義”就是說大英帝國的海軍必須是比剩下兩個海軍大國的總和還要強,英國傳統的國策就是“光榮的孤立”(Splendid Isolation)——太牛了,不好意思和妳們這些地出溜壹起混。妳說現在林董說出要不要考慮和英國人結盟,妳是誰啊,吃飯問題都還沒有解決,連四千噸以上的軍艦都造不出來的日本,人家憑什麽要和妳結盟?
但這世界上就會有這種“連財主家都沒了余糧”的時候。“七大洋上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那幾年正走背字,從1880年到1902年這二十年裏,英國在南非和荷蘭人後裔布爾人接連打了兩次布爾戰爭,第壹次戰爭英國人敗了,第二次戰爭好容易才慘勝,但耗費國力太大,所以沒了余糧。
這世界上莫名其妙的學問不少,其中有壹門就是“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還分成大陸系英美系什麽的。反正根據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地政學概念,占據了“世界島”中心位置的斯拉夫人國家俄羅斯就是天敵,怎麽著都得把俄國人制服了。
制服俄國人的方法也很簡單,把它封在那個世界島裏面就行了,出不來的敵人就不是什麽可怕的敵人。所以從大英帝國壹直到現在的美國,對付不管是沙俄帝國還是蘇維埃帝國還是現在的俄羅斯的方法都是壹個:不給妳得到出海口的機會。
1885年發生的巨文島事件就是壹個極為典型的例子。
巨文島是壹個在朝鮮濟州海峽的由三個小島組成的小群島,名字據說是北洋提督丁汝昌起的,因為丁汝昌在島上發現這麽個小島居然儒生還不少——“巨文化”但巨文島的英文居然是“漢密爾頓港”(PORT HAMILTON)這是為了紀念在1845年下令英國軍艦對該島進行調查的英國海軍部辦公廳主任漢密爾頓。俄國人對這個小群島挺有興趣,在和日本交涉開國的時候到過那個島,後來覺得修煤炭倉庫太麻煩就不提了,發現美國人對這個小島也有過興趣,和韓國政府交涉以後沒下文,美國人也就忘記了那事,但是1885年4月英國突然出動了三艘軍艦占領了這個島,在島上修起了海軍基地。
那年在阿富汗發生了潘德事件(Panjdeh Incident)俄阿國境發生了小規模沖突,但差點升級成英俄兩國間的戰爭。事件最後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了,但在沖突過程中為了防止北極熊從太平洋出逃,英國人才搶先占領濟州海峽的戰略要點,堵住俄國人。
朝鮮當時還是大清的屬國,俄國人後來向李鴻章抗議,說這個問題不解決我也出兵朝鮮。後來在李鴻章的斡旋下,隨著阿富汗沖突的和平解決,英國人於1887年撤出了巨文島。
英國和俄國,壹直到現在的美國和俄國就是這麽個關系。所以英國在甲午戰爭的壹開始有意無意地有點偏袒大清的,這是因為英國需要壹個國家幫他封住北極熊。現在大清指望不上了,而消耗巨大的英國國力使得20年以後的英國已經無法自己出手去直接面對俄國人了。所以對於俄國人在遠東地區要突破封鎖的舉動,英國人需要日本人幫他壹把。
這就是“日英同盟”的背景。
山縣有朋和桂太郎雖然只是壹介武夫,卻看出了這種可能性。在林董上任之前就交給了他這個任務,而有名的政治家伊藤博文卻沒有估計到這種可能性,說明沒有什麽人是永遠正確的。
英國人能向日本人提供什麽?能提供軍艦,當然要收錢;沒錢沒關系,大英帝國可以借;但不是國家貸款,妳們可以在倫敦通過發行公債的方法籌集資金。姜太公釣魚援者上鉤,只要有人肯出錢,還得出還不出的風險與國王陛下無關。到現在盎格魯薩克遜人不還是這樣誑錢的嗎?那個什麽次貸危機,到底是金融危機還是金融詐騙也說不清楚。
反正日本人膽氣壯了,1902年1月30日正式締結日英同盟的時候,日舉國進行了提燈遊行,用大文豪夏目漱石的話來說就是:“窮孩子突然過繼給了壹個大財主”反過來說俄國人有點沈不住氣了,2月12日俄國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召見日本公使栗野慎壹郎,莫名其妙地幫栗野講解俄法協定的內容,聽得栗野直想笑,這簡直是“妳有蛤蟆鏡,我有香港腳”嘛。
拉姆斯多夫和栗野廢話完了立馬就去找大清商談從中國東北撤軍的事去了。最後定下來10月8日以前撤退遼河以西的全部俄軍,剩余奉天,吉林兩省俄軍在1903年4月8日以前,黑龍江省俄軍在1903年10月8日全部撤回。
後來遼河以西的俄軍確實是按計劃撤退了。撤完了俄國人也從日英同盟的沖擊中冷靜了下來,又想起來老祖宗阿穆爾斯基伯爵穆拉維約夫的名言“決不能在俄國國旗升起過的地方降下這面旗幟”了,不幹,反悔了。向大清提出了包括有關蒙古問題的七條,想刁難大清。
說實話,當時的大清和死人相比也就多壹口氣而已,和他說什麽都沒用。
只是英美日三國聯合提出抗議,敦促俄國早日履行撤並諾言。
可能是俄國人仔細想了想,覺得什麽日英同盟也沒有什麽可怕的。首先英國人不會親自上陣來和俄國人打,因為同盟條約裏面寫的很清楚:若簽約國只和壹個國家發生戰爭,則另壹簽約國保持中立,同時阻止第三方參加戰爭,若簽約國同時和兩個國家發生戰爭,另壹簽約國才由參加戰爭的義務。這本來是英國人的老奸巨滑,想讓日本幫忙封住俄國人,自己又不願意赤膊上場,結果給俄國人看出來了。
英國人不上場,俄國人怎麽會害怕日本人呢?回想起當初怎麽就急急忙忙答應了從滿洲撤軍,俄國人很為自己的失態而慚愧,發誓再也不能往三色旗上抹黑了。撤個什麽軍,老爺要進兵了,1904年俄羅斯突然向朝鮮通告,他要行使在1898年從高宗國王那兒得到的在朝鮮的森林采伐權了。同時俄軍開始向朝鮮移動,5月上旬占領了鴨綠江口的龍巖浦。
俄國人認為那時是開戰的最好時機,因為英國人沒有從布爾戰爭中恢復過來,只要半心半意地對付壹個矮個子黃種人的小國日本就能夠拿下朝鮮,鞏固滿洲,過幾年英國人喘過氣來了,這些地方也已經成了俄羅斯的“固有領土”了,時不我待。
可是,參謀本部得出的結論也是“現在是最好的開展時期”和俄國人那種除了種族偏見沒有內容的結論不同,參謀本部的理由是:
1.俄國周圍有土耳其,芬蘭,德國和英國這些“不穩定國家因素”無法在遠東試用其全部兵力。
2.俄軍訓練程度很低,遠東俄軍的編制就有問題,而且從來沒有進行過演習。
3.西伯利亞鐵路尚未全部完成,而且還是單線,貝加爾湖還只能使用船舶進行運輸。
4.韓國,滿洲的交通極為不便,對大兵團作戰不利。
5.海軍分為波羅的海艦隊和遠東艦隊,而且遠東艦隊分駐旅順和海參崴,能夠各個擊破。
6.俄軍無法在滿洲朝鮮取得給養,只能依靠後方運送,這樣兵員運輸和給養運輸就會產生競爭關系,起碼俄軍無法進入朝鮮。
7.俄國內憂外患,從尼古拉壹世時代開始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同盟就活動猖獗,無法舉國壹致。
8.韓國只能支持日本。
和後來的參本不同,當時的參本還是很認真地在分析形勢,得出的結論也全部在後來在戰爭的進程被驗證為正確。
而俄國人呢?
戰爭的主角是軍人,軍人能否冷靜客觀地觀察對手,對對手做出評價,基本上就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能夠在現場觀察對手的軍人,不用說是駐對手國的武官。駐日本的俄國武官對日本陸海軍的評價是怎樣的呢?
從1900年開始駐日本的俄國陸軍武官萬諾夫斯基在他發回國內的報告中是這樣評價日本陸軍的:“日本陸軍還在乳兒期,按照歐洲最弱國家的陸軍標準來衡量日本的話,僅僅達到道德上的標準就起碼還需要100年。”
這位俄國陸軍武官不從日本陸軍的裝備和作戰能力來評價日本陸軍,而是選取了壹個極為抽象的“軍隊道德標準”軍隊的道德標準基本上主要包括軍人對國家的忠誠心以及諸如對上官及其組織之類的軍隊內部的統帥能力。這位武官居然註意不到在日本陸軍中幾乎可以稱為過剩的這種服從和忠誠心,其觀察能力到底怎樣也就不需要說了,可悲的是這份《萬諾夫斯基報告》成為了俄國軍方分析日本陸軍的基礎。
1903年4月,在神戶舉行了“海軍大觀艦式”前來參觀的外國軍艦中有壹艘俄國巡洋艦“阿斯科爾特號”艦長戈蘭瑪契科夫上校在觀艦式以後對俄國公使羅曼·羅森說:“日本海軍依靠向外國購買軍艦總算湊齊了物質裝備,但是根本還沒有具備我們所有的海軍精神,即使在軍艦的操縱,艦隊運用方面的水平也還是非常幼稚。”
可是同時在場的英國海軍武官的評論則是:“能和日本海軍在軍艦操縱和艦隊運用方面並肩的就只有英國海軍”被譽為是俄國最優秀的將軍的俄國陸軍大臣阿列克塞·庫羅帕特金大將在1903年訪問日本以後也下了這樣的結論:“壹個俄國兵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而我們只需要14天的時間就能夠在滿洲集結40萬大軍,這已經是擊敗日本陸軍所需數量的三倍了。所以說將來要發生的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壹場軍事散步更為合適”其實,除了對日本兵的戰鬥力的估價有點不對之外,這位俄國陸軍大臣並沒有什麽很有負盛名的舉動。首先他的戰略思想就很俄國化,雖然他認為壹個俄國士兵能夠對付三個日本士兵,但他還是計劃采用三倍於日本陸軍的兵力,雖然他認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只是壹次“軍事散步”可他並沒有準備進攻,而是準備退卻退卻再退卻,壹直退卻到哈爾濱,在日本陸軍不可能維持其補給線之時之地再和日軍決戰。
聽起來不太酷,但這是很俄羅斯的戰略,俄羅斯人思維的結晶。好的戰略肯定是簡單的戰略,外行也能壹聽就明白的戰略,凡是很復雜,很高深,不是專門家就聽不懂的戰略肯定只能導致失敗,這是被世界戰爭的歷史所無數次地證明了的。而且適合於壹個民族的戰略在根本上就只有壹種,以前的拿破侖,以後的希特勒無不在這個俄羅斯戰略面前丟盔棄甲,而要是標新立異地追求所謂創意,很可能是適得其反。
應該說這個計劃是完美無缺的,如果以後的俄國軍隊能按照這個計劃作戰,日本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要阻止北極熊南下,只有大英帝國親自出手,第壹次世界大戰會不會提前十年爆發不知道,但日本肯定是完了。
那為什麽俄國人失敗了呢?答案從庫羅帕特金將軍去遠東俄軍總司令赴任之前向維特伯爵辭行時發生的對話中就可以知道了。
維特伯爵說:“將軍的計劃肯定能夠成功,但是有壹個條件”“什麽條件?”
庫羅帕特金不解地問。
“將軍到了滿洲以後,立即逮捕阿列克塞耶夫將軍,將他押送回彼得堡,否則妳的計劃將無法執行”“感謝伯爵的建議,但這是不可能的,陛下最信任的將軍就是阿列克塞耶夫,而且他是我的上官。”
阿裏克塞耶夫中將是旅順的俄國遠東總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寵臣。維特伯爵對這位的評論是:“怎麽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情,這麽壹個白癡統帥了幾十萬士兵,那些士兵太可憐了。”
這位沙俄帝國的遠東總督居然不會騎馬,每年檢閱的時候都是徒步行走,因為據說他是海軍中將。可是海軍中將有從來不上船,據說有暈船的老毛病。
這樣天照大神除了日英同盟之外,還給了日本人壹件叫做阿列克塞耶夫中將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