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大势已去
帝国的崛起 by 终极侧位
2019-5-15 13:49
打到这个份上,马肯森军团侧翼的威胁其实已经解除了,第十快速师正面的2个俄国师已经基本被打崩,人员损失将近4成,而所有的炮兵不是被压制就是被摧毁,能用的很少,虽然人数依然很多,但是相当一部分都是辎重部队,想要在凑出足够的步兵和炮兵发动攻击已经不可能。
当然,在这场战役中第十快速师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已经有些软趴趴的装甲部队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战斗中,德军同样损失了15的兵力以及一半左右的火炮的,没办法,开始俄军的炮兵压制太猛了,在没有足够坚固的掩体情况下,列车炮打上了,那就没救啊!
而现在的情况是这样,腾出手来的第十快速师可以在短暂休整之后立即南下支援自己的友军,打败另外两个俄国师,而在俄军第二波进攻到来之前,王子调动的3个巴伐利亚师至少可以赶到马肯森军团的侧翼,这样的话,俄军再进攻那就是找死了,当然,你要是向同时抓住科维利和侧翼袭来的俄国第八集团军的话,那么恐怕十分困难。不过没关系,只要拿下科维利,失去了补给的俄军,肯定跑不过精锐的巴伐利亚军团的!
如果这个时候,俄国人的联络依然通畅的话,那么他们必然会选择将第二波侧翼突袭的4个师撤下,然后加快向后方撤离的速度,本着能跑多少算多少的打算,丢弃一切瓶瓶罐罐。同时,作为总预备队的俄国第十集团军也要考虑,是不是应该放弃科维利的防御了,毕竟,不要说过来的6个师了,就算第十集团军全部过来,你也打不过马肯森军团啊!
套用后世股市上的一句话那就是该斩仓止损了!守不住就不守了,总不能落一个人地两失吧?如果俄国人在聪明一些的话,或者说开挂的话,那么考虑从波兰撤军就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毕竟北面的缺口已经不大了,当然,直接放弃俄属波兰需要承担巨大的政治和士气风险,真正看懂了,并且有担当的人都不一定敢做,更何况,所有俄军高层中没人看出这一点!而且现在很快寒冬将至,这将是今年双方进行的最后一次大战。甚至在明年3月之前,双方都不可能再发动大规模进攻了。
所以在俄国人对这个局面并不是很担心,至少4个月的时间可以休整,到那时候,俄国人再憋出3个集团军的人数应该问题不大吧?而抱着这样思想的俄国人,现在自然不会撤出俄属波兰。
于是,剩下的内容已经可以想象到了,7天之后,在科维利外围,马肯森军团的8个师已经全部到位,420辆蟋蟀式坦克和胡峰式突击炮,700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总兵力达15万的马肯森军团对着科维利外围的6个俄国师举起了手中的长剑!
“开始吧!我希望在4天之内,德意志帝国的军旗可以插在科维利的城头!”马肯森下达了进攻命令。这一次曾经在历史上打出赫赫威名的马肯森终于可以酣畅淋漓的打一场了!
于是,马肯森指挥的德国第八集团军终于在科维利城下表演了一下如何痛打“小朋友”的戏码!420辆坦克分成4个突击群,带着后续部队同时发动了对俄国军团的向心突击,在200多架轰炸机和500多门火炮的掩护下可谓是所向披靡,德国人的防线如同纸糊的一般,俄国人在距离科维利城20千米地方设置的防线在第一天就被打穿了15千米,当第二天太阳落下的时候,3个师的德军已经展开了对科维利城的围攻。而仓促之下根本没有太多防备的俄军怎么可能挡住对手?在第三天晚上,马肯森如愿以偿的踏上了科维利的土地。
“从现在开始,俄国第八集团军将再也无法从这里获得一粒粮食一发子弹。俄国开战以来最精锐的集团军即将成为过去时!”马肯森豪气万丈的指着不远处车站里被德军缴获的俄国车辆以及堆积在货栈中的物资说道。
不过马肯森可不是一个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虽然大局已定,但是距离收官还有一段的时间,更何况,王子调过来的3个巴伐利亚师还没有派上用场,如果就这样白跑一趟的话,马肯森认为这是对巴伐利亚未来继承者的大不敬!
“立即给巴伐利亚第12、14和15三个师发报,让他们和巴伐利亚第十快速师一起继续向东突进,追击溃散的俄国第八集团军!原本从巴伐利亚军团划归过来的车辆也可以调拨过去,我军除留下6个师作为防御俄军反扑的兵力之外,剩余两个师和随后赶到的部队也向东挺进,我们需要在俄属波兰后方形成一个较大的突出部。”马肯森命令道。
行百里者半九十,马肯森可不想就这样浪费眼前的大好形势,算上新赶到的3个巴伐利亚师,一共7个师的德奥军团向着东方席卷而去,彻底的掐断了俄国第八集团军的退路,俄国人搜刮了海军之后建立的炮兵部队在这一场战役中灰飞烟灭,最终,这个最多时有上千门火炮,二十多门列车炮的强大军团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之中被击溃。所有列车炮除了5门提前撤离之外,剩余的全部被摧毁或者俘获,而兵力鼎盛时达到28万人的俄国第八集团军在战役结束之后,只剩下了不到8万人,战死者9万。被俘和受伤者11万多!
而一直和利奥波德亲王打阵地战的俄国第九集团军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那边毕竟有3个巴伐利亚师协助防御,双方大战一通之后,俄国人扔掉了将近5万人的伤亡之后,成功的撤退。虽然损伤有些大,但是远远谈不上伤筋动骨。
对了,还要说一句俄国空军的损失,在这场战役爆发之前,俄国空军集中了将近400架各种飞机,其中包括将近60架的伊利亚4发重型轰炸机,而让王子感到意外的是,俄国人在战役开始后又陆续补充了150架左右的飞机,虽然并没有什么卵用吧。但是王子依然想知道,这个位面的俄国,他们凭什么在这么短时间内补充这么多的飞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可能确实不错,但是你要说莫斯科郊外的飞机制造厂。洗洗睡吧。不说俄国,历史上奥匈帝国从1914年打到1918年一共才造了5400架飞机!俄国更被说了,别看他们造出来历史上第一种四发轰炸机,但是,呵呵,3年多的时间才造了3500架飞机!
这么说吧,俄国人把战前以及战争前几个月的产量都压上,能憋出来400架飞机,这个王子相信,毕竟有之前的积累。但是这绝对是俄国空军砸锅卖铁后的总数了。要想再临时生产然后再补充?咱们就算历史上俄国人打了40个月吧,实际上平均一下每个月根本不可能产出100架飞机,而且中后期产能肯定比前期要高。所以,这个时候,王子是真不信俄国凭借自己的力量可以一个月之内补充150架飞机!
好吧,即使王子这个蝴蝶影响了历史,让俄国人投入了更多的力量和金钱来扩建空军。但是这里面始终有一个瓶颈,那就是发动机问题,这个可不是单纯靠投钱可以解决的,这就好比,历史上的2战纳粹搞不出尼恩发动机、bw801拼死上不了2200马力。俄国人搞不出堪比juo213的发动机一样。这是技术差距,和金钱以及国家规模有关系,但是不是正比。
好吧,不管如何,这场战役俄国先后投入了550架左右的飞机,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虽然他们也死磕掉了大约100架巴伐利亚空军的飞机吧。但是真的把俄国到现在所有的空军老本都搭进去了,根据截获的俄国人电报和自己的统计来看,550架飞机最后能飞回来的数量估计不超过三位数。剩下的大部分被击毁,一小部分被遗弃或者被缴获。如果按照历史上俄国人的表现的话,那么几乎未来一年俄国空军都不会有什么起色了。
但是王子心中还是感觉有些不安啊。他能想到俄国人肯定用外国发动机了,而且他也知道有些航线是无法封堵的,比如说绕过挪威的北极航线,实际上,这个航线在一战中就有,但是奈何沙俄时期的毛子实在是不给力。运到了摩尔曼斯克之后,想要南下运到战场可不容易。
对了除此之外,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马匹和车辆的损失。在这场战役中,俄国人损失的自行火炮大约有90多门,不要看数量少,这也是俄国工业努力数个月的结果了。机动车辆方面损失的数字大约在800辆左右。至于说马匹?连带打死的、累死、病死的以及缴获的,俄国人一共损失的马匹数量在15万到18万左右!嗯,很好。这个损失估计能让俄国人未来的机动能力再次下降一个档次。毕竟俄国人的马匹比人少多了,补充起来很不方面。弄了这么多马匹,以至于王子都开始考虑,是不是弄一个马肉罐头厂来消耗这些多余物资呢?而施密特中将表示这个没问题,马肉吃起来还算不错。
好了。不过不管如何,这是一次胜利的战役,干掉了俄国40万大军,摧毁、缴获的俄国火炮数量超过1500门!还把俄国空军彻底打残了,可以想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俄国人想要把这些损失补充上,不太现实,即使放你4个月,王子相信,兵力上俄国能补上,但是火炮、机枪尤其是空军,俄国人想要补充那是相当困难的。
至于说马匹吗?王子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比摧毁俄军的重武器更重要,虽然俄国人后期在册的军用马匹数量达到过300万,但是那是彻底压榨了一国力量之后的结果,而且这些马匹和战争之初那些尽量军马肯定不是一个档次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对生产力的破坏,这个年代农业都是靠牲畜为主,美国也不能免俗,更何况俄国乎?真正让俄国崩溃的其实是俄国内部的经济体系的崩溃,而农业和运力的缺乏是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王子相信,以俄国人一贯的做法,在发动波兰口袋战役的时候,俄国是有能力重新把东线的9个集团军补充起来的,但是,呵呵,1战最初和结束的时候,德国陆军的规模至少扩大2倍有余!而如果开战一年了,俄国人在东线的军队还要是维持在9个集团军的话,那就真是糟糕透了,毕竟,俄国人原地踏步,而对手的实力则在飞速增长!你凭什么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