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兵臨城下
陛下真棒 by 晴了
2023-12-3 21:11
高璋甚是嫌棄地撇了撇嘴,連自己那麽和善的笑容都怕,算了,不逗他。
轉身走到了劉法的身邊,跟這位大宋冉冉升起的名將之星開始深入交流起來。
這位劉法將軍性格其實也不算多差,只不過作為生生憑著無可置疑的戰功,壹路殺到現如今的位置。
有點持才傲物,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壹位高情商的人,高璋連那位沒有才華學識都敢持才傲物,囂張跋扈的蔡老六都收拾得服服貼貼。
何況這位,在高璋那刻意為之的話術的誘導,還有他那翩翩的風度,真摯的語氣的輪番洗禮之下。
讓劉法對於這位自己在戰後的舉止和作為深深打動的將軍對高璋好感大增。
至於那位高璋的好兄弟劉锜,此刻正率領著壹半的禁軍鐵騎,已然壹路朝南而去。
高璋在戰前就收到了李指揮使傳來的消息,他正率領杭州州兵、鄉兵在那吳江縣處。
而高璋這邊,從抓住的戰俘將領裏邊打聽到了朱勔向那吳江縣派出了壹支規模不大的援兵。
既然如此,高璋自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位李指揮使遭遇危險。
想必此刻,壹路疾行的劉锜所部壹千五百鐵騎,也該趕到了吳江縣附近與那李指揮使匯合了才是。
高璋相信劉锜與那李指揮使,應該可以解決掉朱勔派去的援兵,可就是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把那吳江縣給拿下,倘若能夠將吳江縣奪回的話。
那朱勔要麽就是死守,要麽就只能朝著沿海的方向逃竄。
可問題是,那朱氏的走私船隊,早在開戰之初,就已然落入了自己之手。
“劉將軍,依妳之見,那朱勔會逃離蘇州,還是會負隅頑抗?”
高璋跟劉法聊了壹會之後,忍不住問出了這個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末將以為,朱氏在蘇州經營多年,壹時之間,想要決斷,怕是有些難。”
“除非讓他們知曉負隅頑抗不會有用,怕是才會舍下蘇州,往沿海遠遁。”
這話讓高璋深以為然了點了點頭,劉法的分析很有道理。
只不過,秀州想要憑那方臘手中那點義勇拿下來是肯定不可能的。
可李指揮使這邊雖然獲得了劉锜所率的援兵相助,可終究缺乏攻城武器,想要壹舉而下吳江縣,怕也不是那麽輕易。
至於蘇州城,高璋腦子又沒壞掉,憑著自己手中這點人馬,自然不可能強攻。
壹思及此,高璋忍不住又把目光落在了那些條幅上。希望這些東西。
能夠激發起那些被朱勔強征入伍的蘇州青壯內心的對於生的渴望,以及對於朱氏父子的仇恨。
外有朝廷大軍,內有對他朱勔心懷不滿的蘇州百姓。
那朱勔若是真要硬起頭皮守蘇州城,那也沒關系。
大不了老子花點時間,整上幾千斤火藥,往那城墻下面那麽壹堆,看妳丫怎麽玩。
……
李指揮使兩眼難以置信地瞪到了極致,他看到了什麽,他看到了余暉中,壹支高舉著旌旗的大宋禁軍騎兵,業已經出現在了自己的眼前。
而為首的將領,則是壹位頗為高大英武的年輕人。
他帶來的是壹千五百名禁軍騎兵,他更帶來了壹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那就是叛賊朱勔親率三萬大軍,北上。卻被高璋這位宣撫制置使率領兵馬在那望亭鎮處,大敗朱氏叛軍。
俘敵五千有余,此刻正在繼續朝著蘇州進軍。
原本因為吳江有兵馬來援,讓用兵謹慎的李指揮使不得不主動退卻,可現在有了劉锜率軍來援,又收到了北面大勝的消息。
而且劉锜還告訴了李指揮,那位跟他打過交道的方臘,已然率軍在秀州城外與朱氏叛軍打過壹仗,大勝對手。
這讓李指揮使也不禁燃燒起敢熊熊的鬥誌,召來了麾下諸將與那劉锜壹同商議起,看看怎麽搞壹搞這吳江縣。
這吳江縣可不是蘇州那樣的大城,搞壹定,說不定真有可能拿下來,失去了與蘇州互為倚角的吳江縣城。
那蘇州與秀州之間,就等於是被切割開來。
經過了壹整夜的休整,第二天,李指揮使派出數十名精銳扮著私鹽販子,賄賂了把守城門的士卒誆開了吳江縣城城門之後。
雙方開始在城門附近展開了激烈的廝殺,而早就已經埋伏在城外不遠處的騎兵,立刻朝著吳江縣城襲殺而來。
幹脆利落地奪取了吳江縣北門,朱氏叛軍,除了少數負隅頑抗,被殺當場之外,余者多繳械而降。
拿下了吳江縣的第壹時間,李指揮使留下了兩千鄉兵和三百精銳在此鎮守。
他則率領剩余人馬,與那劉锜壹同向北而去。
……
直到臨近中午時分,朱勔這才收到了消息,那支擊敗了自己的朝廷軍隊,已然出現在了蘇州城外。
朱勔收到了消息匆匆地登上了城墻之時,蘇州城已然被朝廷官兵給團團圍住。
雖然對方的兵力不多,可是居然敢於兵分三路,圍堵住了蘇州城的西門和北門以及南門。
看到了這壹幕,朱勔當真是有點心動,想要下去搞壹搞。
壹萬多的朝廷官兵老子打不過,四分之壹,四五千人我還搞不過?
可終究只是想想而已,畢竟朝廷官兵那數千騎兵可不是擺設。
超高的機動性,讓朱勔投鼠忌器。
只不過隨著朝廷官兵在城外紮穩陣腳之後,開始修築營盤,還在那面朝著蘇州城的方向將那些醒目的條幅固定在塞盤寨墻上時。
壹直在城頭上,警惕地盯著那城下朝廷官兵動向的朱勔與壹幹叛軍將士,全都瞠目結舌。
朱勔直勾勾地看著那些條幅,那壹條條醒目的條幅,哪怕是隔著裏許的距離,仍舊那樣的清晰。
上面的那些文字,就像是壹把把血淋淋的刀子,紮在朱勔的視線中。
紮得他脊梁骨直冒寒氣,身邊的那些叛軍將領們壹個二個也面現詭色。
特別是那些江湖好漢出身的將軍們,都若有所思地頻頻朝著朱勔這位臉色難看到極點的吳王望過去。
而城頭之上那些被朱勔強行征召的青壯們,開始變得人心浮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