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召喚猛將

青銅劍客

歷史軍事

  關公戰秦瓊,我看行!   穿越成被廢的漢少帝劉辨,開始了艱難的三國歷程。沒地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二十二章 帶三尺劍,立不世功

三國之召喚猛將 by 青銅劍客

2018-7-20 18:35

  賈詡的亂國之計壹出,關東諸侯頓時亂成了壹窩蜂。
  接到天子的聖旨之後,每個諸侯的表現各不壹樣,有的欣喜若狂,有的誠惶誠恐,更多的則陷入了沈思,平心靜氣的思考董卓為什麽會大肆封王,倘若被封王之後會給自己帶來什麽後果?
  最先做出反應的是曹操。
  以曹操的智力,對於賈詡的亂國之計自然洞若觀火,在接到天子詔書的第壹瞬間,就知道這是董卓集團為了阻止劉辯登基而采用的極端策略。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殺敵壹千自損八百”的局面,就算能夠阻止劉辯登基,也占不到多大的便宜。
  曹操認為,賈詡的這壹出亂國之計最有可能讓劉焉、劉表這些劉姓諸侯漁翁得利,因為他們都是劉邦的子孫後裔,故此能夠心安理得的接受封王,享受著王位帶來的好處。
  而曹操也知道,董卓集團之所以出此下策,也是被劉辯與何太後逼的沒辦法了。倘若關東諸侯擁立劉辯成功,那麽董卓集團所挾持的天子劉協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局面繼續發展下去,西涼軍的覆滅只是早晚而已,所以才出此下策。
  “呵呵……董賊這是要坑我曹孟德啊!”
  曹操佇立在大旗之下,眺望遠處黑黝黝的虎牢關,發出了壹聲詭笑。
  夏侯惇雙手抱在胸前,亦步亦趨的緊跟曹操:“是董賊以天子的名義冊封的,孟德妳裝糊塗接受就是了。成為了壹方霸主,坐擁王位,慕名來投的豪傑必然如同過江之鯽!”
  “當年高祖立下白馬之盟,約定‘非劉氏為王,天下共擊之’,劉焉、劉表、劉虞都是高祖子孫,現在也是壹州刺史,接受王位還能說得過去!而我曹操既非高祖後裔,劉姓子孫;官職也不過只是壹介典軍校尉,手中僅有陳留壹塊土地,何德何能敢以王位自居?”
  曹操捋著胡須,搖頭苦笑壹聲,“董肥豬這是挖了壹個大坑讓我向裏面跳,我才不上他的當!”
  “孟德眼光如炬,惇不及也!”夏侯惇拱手表示佩服,“既然如此,孟德以為該如何應對天子的詔書?”
  “拒受封王之命!然後靜觀天下大事,再行進退之舉!”
  曹操袍袖壹番,轉身進帳,心中卻已經明亮如鏡。當即提筆修書壹封,派使者送往洛陽,表示自己不會接受封王詔命,仍然將會把鏟除董卓當做己任。
  與曹操的痛快拒絕不同,另壹個接到封王聖旨的異姓諸侯袁紹則陷入了兩難之中。與身邊的謀士審配、許攸、逢紀等人商議了許久,遲遲拿不定主意。
  袁紹集團的人也分析出了董卓此舉的意圖,目的在於分裂關東聯盟,阻止擁立劉辯。也知道若以異姓封王,會成為眾矢之的。但卻無法抗拒封王的誘惑。
  袁氏壹族四世三公,全天下最高的官職也已經被他們袁家的人擔任過,即便袁紹做的再好,再怎麽擁立天子,最多也就是做個中興之臣,了不起拜個三公,擔任個太尉、司徒、大將軍之職,雖然職位顯赫,但也不過只是讓袁家變成五世三公而已!
  而如果現在接受天子的詔書,袁紹就搖身壹變成為了渤海王,世襲罔替,子孫世代稱王,這樣的功績對於袁家來說,絕不是父輩、祖父輩的位列三公所能相提並論的!
  放眼整個大漢,能夠以異姓封王的除了開國之初的八大功臣,幾乎再也沒有人能夠得到如此顯赫的爵位。這八人分別是張傲為趙王、英布為淮南王、藏茶為燕王、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韓襄王的後代為韓王,英布的嶽父吳芮為長沙王,盧俊綰為燕王;雖然因為呂雉弄權有術,這些異姓王最終身敗名裂,但能夠封王稱孤也算得上不枉此生!
  男人嘛,默默無聞的活壹世,不如轟轟烈烈,風風光光的活十年,死後也能青史留名。而現在,這樣的機會已經擺在了袁紹的面前,讓他如何能夠不怦然心動。
  想當初,自己應曹操矯詔討伐董卓,而後被推選為義軍盟主,無非就是想做壹個中興之臣,建立壹番功業。而現在,王爵突然從天上砸了下來,難道自己還要再傻逼壹樣的拒絕王位,反而去累死累活的拼壹個三公之位?
  就算所有人都知道這是董卓以天子名義下的詔書,並非皇帝本意,但聖旨上蓋著煌煌玉璽,白紙黑字,並且已經昭告天下,誰又能說是假的?真作假時假亦真,只要有實力,說真就是真,說假就是假!
  而且袁紹也知道,現在的局勢與開國之初的盛世不同,那時候高祖劉邦手握生殺大權,予取予求,看異姓王稍微不順眼,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滅了妳!
  而現在,劉協已經成為了董卓的傀儡,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劉辯也僅僅只是掌握了兩郡之地兵馬不過四五萬,就算自己受詔稱王,他們也只能望而興嘆,又能奈何自己?況且這王爵是以天子名義授予的,自己既不違背道義,在軍事上也不輸任何人,何必畏首畏尾?
  讓袁紹更加熱血沸騰的是,自己稱王之後,慕名來投的門閥士族必然如同過江之鯽,若是天意在於袁家,說不定自己能夠“百尺竿頭更進壹步”,面南稱朕,君臨天下!
  “或許,天意真的在我們袁家吧,已經四世三公了,是時候該更進壹步了!”袁紹端坐在帥案後,胸中熱血沸騰。
  “大丈夫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我袁家四世三公,望及海內,還請父親大人加冕稱王!”
  看到袁紹沈默不語,長子袁譚率先站出來奏請。只要父親稱王,自己便是世子,下壹任王位繼承者。縱然父親不能更進壹步,君臨天下,也可以把這希望留給自己。想到這裏,袁譚心中同樣熱血沸騰!
  審配、許攸、逢紀、顏良、文醜等文武都被王位蒙蔽了雙眼,只要主公稱王,都可以跟著享受風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怎能不吃?
  “天與不取,必受其害,請主公受詔稱王!我等必然誓死輔佐主公!”眾人齊齊拱手勸諫。
  但袁紹尚有最後的壹絲理智,壹手摩挲著頜下的胡須,緩緩做出了決定:“暫時按兵不動,既不拒絕也不稱王,先看看其他諸侯的舉動,若有人稱王,紹便效仿加冕稱渤海王!”
  劉備接到聖旨之後,整個人懵了壹下午。
  按照後世的說辭,那就是“誰也別來打擾我,我只想靜靜,也別問我靜靜是誰!”
  說是靜靜,但劉備壹點都沒有靜。呆呆的坐在帳篷裏,壹會咧嘴傻笑壹會欣喜若狂,甚至在想象自己復興漢室,配入漢室宗廟,恢復祖上榮光的場景。
  直到傍晚,劉備忽然想明白了,這個王位不能要!
  “大哥,妳不是整日為了壹個太守職位而望眼欲穿嗎,既然天子冊封妳為王,那就過幾天癮唄,順道封俺壹個將軍的職位,豈不快哉?”
  聽說劉備不想接受這個王位,張飛咧著嘴憨笑著規勸劉備。在張飛的心裏,只是覺著能讓大哥輕松的登上王位,是壹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劉備微笑道:“翼德不要傻了,如果兄長手裏能有壹郡甚至壹州之地,借這個機會稱王,也無不可。但現在兄長手中只有壹個小小的平原縣,而且上面還壓了壹個太守,兵馬不過千人。我要是不知進退的稱王,便會成為天下諸侯眼裏的笑柄,兄長才不會這麽傻!”
  “兄長所言極是,這王位是毒藥,絕不能接受!”關羽撫須贊成。
  張飛撫摸著虬髯,悻悻的道:“難道眼看著別人封侯稱王,妳我兄弟傻傻的什麽也撈不到?”
  劉備胸有成竹的道:“非也,愚兄這就上書壹封,拒受平原王之爵。請天子改封青州刺史,當然,朝廷未必會答應。換壹個濟南國國相,或者泰山郡太守也算不錯!要麽把兄長的平原王降為平原侯,反正這王位絕不能接受。”
  兄弟三人計議完畢,連夜修書壹封,派人送往洛陽呈交天子。當然,最終做出決定的終歸是董卓,年幼的天子只是壹個提線木偶而已。
  當劉辯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同樣也懵了,90的智力仍然有點不夠用。
  “賈詡這家夥果然沒有辜負毒士之名,這壹出封王之策當真是劇毒無比,這壹付毒藥只怕將會讓數以百萬計的百姓變成戰火裏的冤魂,路邊的白骨!賈詡之罪,百死莫贖!”劉辯掃了壹眼兩旁的文武幕僚,在心裏喃喃自語道。
  何後同樣猝不及防,掃視了壹眼劉伯溫:“軍師以為該如何應對?”
  劉伯溫出列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唯今之計當以不變應萬變!殿下仍然按照原計劃登基稱帝便是!諸侯能收服壹個算壹個,拒不服從者,便宣布為叛逆,號召天下子民攻擊之!”
  劉辯點頭:“也只能如此了,再次以太後名義頒布懿旨,寡人登基之事壹切照舊!董卓矯詔封王,不合法典,無效!”
  雖然何後的懿旨再次快馬加鞭的送往各地,但接到了天子詔書的諸侯卻已經各自拿定了主意,以天子聖旨大於太後懿旨的理由拒絕旨意。益州牧劉焉率先受詔稱王,冕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面南稱孤,進位蜀王。
  看到劉焉率先稱王,劉表的幕僚抵抗不住誘惑,在蔡瑁、張允、黃祖等人的慫恿之下,劉表假惺惺的上書請辭。“天子”不許,劉表便效仿劉焉,禱告漢室列祖列宗,按照天子詔書,進位楚王。
  看到劉焉、劉表已經稱王,為了對抗把自己包圍在中央的弘農王劉辯,劉繇也在手下的擁戴之下進位淮王,立兒子劉禮為世子。之前壹直對劉辯持擁立態度的劉岱突然來了壹個壹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最先率部返回了駐地兗州,接受了魯王的封號。
  劉焉、劉表等先後受詔封王,其他幾個劉姓小諸侯也坐不住了,劉昶受封稱武陵王,劉熙受詔稱河澗王、劉程進位瑯琊王,壹時之間天下的藩王多了七八個。
  整個大漢天下,仿佛壹鍋沸騰的開水,又熱又燙,幾乎所有人都被賈詡的這壹劑毒藥沖昏了頭腦,能夠保持清醒的只有寥寥無幾,如曹操壹般清醒者,更是鳳毛麟角。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