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壹小兵

老白牛

歷史軍事

  崇禎七年三月,山西陜西大旱,赤地千裏,民大饑。四月,李自成入河南,與張獻忠合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80章 京師沸騰

明末邊軍壹小兵 by 老白牛

2018-6-26 17:23

  二十壹日,大明追兵得到消息,義州之奴,已然放棄城池,在代善等二紅旗余部接應下,以最快的行軍速度,與渡過大淩河的清國大軍匯合。
  他們走得非常匆忙,撤退途中,連壹些漢人奴隸趁機逃跑,他們也顧不上追趕。
  更讓人驚異的是,他們竟然將城池內所有糧草輜重拱手相讓,絲毫不毀的,留給了從草原逼來的溫方亮等大軍。
  此時追擊的明軍人馬,除了王鬥靖邊軍外,還有楊國柱的宣府軍,王樸的大同軍,符應崇的神機營,劉肇基的遼東兵,吳三桂寧遠軍與祖家匯合的大軍,又有曹變蛟、王廷臣、唐通等人。
  這些兵馬,比起全盛時期衰敗不少,少了許多熟悉面孔,總兵大將。
  而且,遼東本地壹些官將,前鋒右營參將錢有祿,總巡立功參將竇承烈已然在大興堡與東青堡戰死,余下的杏山路副將鄭壹麟,各參遊將夏承德、池鳳高、佟翰邦人等,起初擔憂清兵仍然勢大,猶豫拖延。
  不過見前方大軍追了幾天沒事,他們也趕緊跟上,畢竟追擊軍功不少。
  協守總兵孟道,也收拾筆架山附近潰敗的壹些兵馬,緊急參與追擊。
  大軍浩浩蕩蕩,在離清兵遠遠的地方吊著,已是午時,獵獵寒風之下,王鬥,洪承疇,張若麒,王德化,王承恩,楊國柱,吳三桂人等,都看著大淩河對岸的清國大軍。
  他們在石山堡附近紮營等待,看他們行軍路線,可能先到廣寧右屯衛休整,然後再撤退回去。
  而此時,看大淩河上遊十幾裏,二紅旗軍隊,正源源不斷從河水兩岸的白廟子,張家堡處渡河,王樸仍然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義州的韃子,就這樣退了,連囤積的糧草都不燒?”
  符應崇連聲道:“是啊是啊,義州糧草可不少哩。”
  王德化笑道:“不燒好啊,這樣,王師繳獲就多了。”
  他看向王鬥:“當然,這都是忠勇伯的功勞。”
  王鬥微笑道:“王公公謬贊了。”
  洪承疇拈須沈吟,策在馬上偶爾咳嗽幾下,依他的智慧,奴酋這壹招果斷狠辣,堪稱用心險惡,不過這屬於陽謀,有糧草在前,明軍自然不會不要,他心下嘆息:“希望介時不要起了紛鬥。”
  遼東巡撫邱民仰在旁不語,錦州城下,他基本屬於打醬油的角色,解圍錦州城有大功,然馬科,祖大壽等人戰死,同樣也有責任,是賞是罰,介時就看聖上之意了。
  吳三桂這時說了壹句:“確實,能繳獲義州大批糧草,皆是忠勇伯,靖邊軍之功。”
  祖大壽的死,或許讓他更成熟了,策在馬上,頗有些氣宇軒昂的味道,而在他身旁,祖大樂、祖大弼等祖家將領壹語不發,看向王鬥目光中,神情頗有些復雜。
  他們已然知道,大帥長子祖澤潤,前幾日的女兒河大戰中,被靖邊軍毫不留情的殺死,這代表他們雞蛋策略的徹底失敗,雖說大哥(大帥)還有兩個兒子祖澤洪、祖可法在清國擔任承政,不過他們哪能與祖澤潤相比?
  眼下大哥(大帥)在大明已然無子,祖大壽更是身死,祖家,難道以後要靠外甥吳三桂支持,祖家皆以吳家馬首是瞻?
  唉,或許當初他們投靠清國,根本就是個錯誤。
  對王鬥,祖家人等,也說不清是怨恨還是感激,或是漠然,而且二鎮壹個在東,壹個在西,遠遠相隔,沒有利害沖突,結怨,是否值得?又或許,王鬥根本不會在意他們的想法。
  再加祖大壽臨死前,吩咐吳三桂與祖大樂等交好王鬥,他們心情更復雜了。
  未時,從義州過來的官道上煙塵滾滾,如雷的蹄聲中,無數的騎兵奔湧而來,看寒風中他們的日月浪濤旗,還有壹色的八瓣帽兒鐵尖盔,壹看,就是靖邊軍的招牌。
  大地抖動不停,嚴整的騎兵,如水銀傾瀉過大地,他們的威勢,看得明軍這邊色變不說,大淩河那邊的清兵更是號鼓鳴響,特別負責斷後的二白旗,更是強弓長槍,列陣嚴待。
  騎兵奔到近前,才略略看出區別,前方二營的騎兵,定是溫方亮與高史銀麾下,後面壹營,雖然穿著靖邊軍盔甲,然氣質不象,還有後面亂七八糟的騎士,定是聲名鵲起的商團武裝了,此外還有大股大股穿皮袍戴皮帽的蒙古騎兵。
  看他們神情,洪承疇嘆息,大明自太祖,太宗二帝後,大明還有哪個帝皇將官,讓這些塞外北虜如此恭順畏懼?
  祖家人等更是臉色大變,他們已經知道,王鬥此次決戰傷亡不少,不過匯合這些兵馬後,實力非但不衰,反而增添數倍,真不知道,他是怎麽練兵的。
  很快,兵馬到達近前,壹股威勢籠罩過來,看得眾人又是壹變,很快,從馬上,跳下三員大將,壹個俊美非常,玉樹臨風,直有潘安宋玉之貌,穿著盔甲,打著披風大氅,又是英氣勃勃。
  另兩位魁偉非常,醜得嚇死人,更襯托先前那員俊俏,他們知道,這三位定是靖邊軍中溫方亮,高史銀與沈士奇大位大將了,很多沒見過他們的人,更是盯著看了又看。
  三人大步過來,神情都有些激動,到達王鬥面前時,他們推金山,倒玉柱,向王鬥拜倒,叫道:“見過大將軍。”
  王鬥伸出手:“起來吧!”
  “謝大將軍!”
  看著三人,看他們神情都有些憔悴,王鬥也頗為歡喜:“眾兄弟攻略塞外,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高史銀裂開大嘴直笑:“只要大將軍吩咐下來,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沈士奇也是笑得見牙不見眼,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美著呢,嘿嘿,爽著呢……”
  溫方亮比較謹慎,低聲道:“大將軍,可否要現在稟報塞外戰情?”
  王鬥見身旁洪承疇人等都豎起耳朵,不顧他們失望的神情,壹擺手:“以後再說。”
  此後溫方亮人等與靖邊軍諸將寒暄,眾人相見,都是不勝之喜,又拜見洪承疇等人,高史銀與沈士奇除了對楊國柱,王樸,曹變蛟,王廷臣等和氣些,余者都懶得理睬。
  特別高史銀,只與韓朝,鐘顯才等人說話,他猛地壹看,驚訝地道:“怎麽兄弟們少了這麽多?……還有,溫爺,孫爺呢?”
  溫方亮與沈士奇也是吃驚看來,韓朝、鐘顯才、趙瑄、李光衡都有些黯然,謝壹科低聲道:“這次大戰,兄弟們傷亡不少,還有……溫爺與孫爺都受傷了,溫爺更失去壹臂……”
  “失去壹臂?”
  溫方亮臉色大變,溫達興以前是他的家丁,現二人雖地位相等,然之間交情仍然深厚,饒溫方亮城府極深,此時聽聞,還是心神大亂。
  高史銀瞪圓眼睛,良久才吐出壹句話:“……沒死就好,別象老韓那樣……”
  ……
  二十二日,明軍到達義州。
  匯合溫方亮等靖邊軍人馬,清兵人馬又前往了廣寧右屯衛,所以自洪承疇,王德化,張若麒以下,各人都非常放心,壹到義州,眾人迫不及待查看繳獲。
  由於接到王鬥軍令,溫方亮他們並沒有動義州繳獲,都是完好封存。看各糧倉滿滿的糧草豆料,還有許多盔甲兵器,冬衣器械等,眾官將都是哈哈大笑,喜不自禁。
  張若麒撫須笑道:“王師大捷,繳獲良多,錦州之戰,我大明完勝。”
  王德化也是搖著滾圓的身體,搖頭晃腦道:“聖上聽聞捷報,不知該如何歡喜。”
  最後他們異口同聲道:“皆是忠勇伯之功。”
  王鬥微笑,他明白各人心思,雖然這些糧草是靖邊軍繳獲的,不過他靖邊軍拿大頭,別人想必可以分點湯水吧?
  這是遼東各官將心中所念,便是與自己交好的楊國柱,王樸等人,未必沒有別的想法,到時繳獲該如何分配,還有捷報如何發送,想必有得爭議。
  “媽的,這些糧草跟他們可有壹文錢的關系?”
  遠遠的,靖邊軍眾將聚在壹起,高史銀盯著那邊,憤憤不平道。
  韓朝沈穩地道:“看大將軍怎麽安排吧。”
  溫方亮嘻笑贊同,鐘顯才瞪了高史銀壹眼:“高將軍,妳還信不過大將軍?哪壹次,他會虧待了眾兄弟?”
  高史銀哈哈大笑:“小鐘兒,幾個月不見,妳的脾氣越見大了,就象婆娘來了大姨媽似的。”
  靖邊軍眾將大笑,趙瑄笑得尤其大聲,鐘顯才臉壹紅:“懶得理妳們。”
  緊了緊自己圍巾,往王鬥那邊過去。
  王鬥聽眾人頌聲如潮,他緩緩掃視義州這片土地,嘆道:“松錦之戰,王師雖然大勝,然傷亡也不少,此戰,是兩敗俱傷啊。”
  眾人都是神情壹黯,確實,這場勝利的代價太高了,大戰結束後,還有追擊途中,各鎮傷亡都陸續統計出來了,原先的黃土嶺之戰,各軍傷亡就有近萬人,特別薊鎮總兵白廣恩戰死。
  此後的決戰,薊鎮軍再次潰敗,萬余兵馬四散而逃,好在當時清騎以擊潰為主,遼東這地方也不比大明腹地,敢逃散出去,就是餓死的下場,連馬賊都難以存活。
  所以收攏潰兵,陸續回歸的薊鎮軍,還有六千余人,損失四千余人。
  山西總兵李輔明,援剿總兵左光先,各領萬余人馬,決戰之時因為反復收攏,壹次次與清騎拼殺,傷亡人數都超過壹半,二鎮傷亡共達壹萬余人。
  還有中路戰場的督標營,大同鎮各軍,神機營等,壹共兩萬余人,傷亡人數也超過七千。
  特別錦州城下的馬科部,損失是最重的,他們各營二萬余人,潰敗時被杜度苦苦領軍追殺,最後只余七千多人,加上石門山等戰事,傷亡壹共超過壹萬五千人。
  靖邊軍傷亡同樣嚴重,與漢八旗,朝鮮軍對決,冒著銃炮,壹直到排銃對戰,騎步兵,炮兵等,傷亡計有二千多人,加上李光衡的騎兵損失……
  特別長嶺山之戰極為慘烈,孫三傑輜重營傷亡高達壹千七百余人,又有以往黃土嶺的折損,歷次算起來,從參戰起到現在,靖邊軍傷亡人數共達到五千人。
  從成軍起,損失未有如此之重者……
  唐通的密雲軍倒是幸運,他們攻突不行,守護嚴密,從戰起到結束,傷亡人數不超過二千。
  楊國柱的宣鎮軍也幸運,與漢八旗的對戰,傷亡約有壹千余人,加上騎兵,往日等傷亡,也就是二千多人。
  如此壹統計,加上杏山各處,錦州城的人馬傷亡人數,錦州之戰,大明各鎮,遼東本土兵將的傷亡,竟高達六萬余人,皆是官軍,那些傷亡的民夫還未包含在內。
  損失慘重啊,除了兵丁,各鎮還戰死五位總兵大將,不計其數千總以上的將官,到時捷報如何書寫,眾人面色都轉為嚴肅。
  念在這裏,眾官將都顧不上清點義州繳獲,都商議如何書寫捷報,主要是各人功勞該怎麽議,這需要反復商議,甚至爭議,關系到各人軍功前途,自然馬虎不得。
  最後連王承恩,王德化都同意,先報喜,粗略稟報,具體戰報再等等,怕到時折損人數報上,皇上受不了。
  當然,此次援兵也有優勢,便是手中近萬顆的首級,這些首級,主要大頭,是孫三傑在長嶺山斬首的四千多顆腦袋,皆是滿蒙真韃,並非包衣奴才等頭顱。
  中路戰場,斬首數也有三千余,壹樣是滿蒙真韃,加上余處戰場的斬首數,往日黃土嶺平川的斬首的壹千八百五十四顆腦袋,錦州之戰,王師己例次斬首超過壹萬。
  還有大量的俘虜,繳獲的火炮,更陣斬了奴酋偽太子豪格,多員的巴牙喇纛章京,如此輝煌的勝利,聖上得報,定然龍顏大悅,朝野歡騰。
  而大勝捷報之後,再具體戰報遞上,模糊己方損失,擴大將士搏殺悲壯,壹場載入史料的戰役就結束了。
  聽著眾人商議,王鬥只是淡然聽著,他眼望雲天,心道:“是啊,松山之戰,結束了。”
  ……
  崇禎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遼東前線的捷報,以日夜三百裏的加急速度發向京師。
  二十四日下午,來自遼東的報捷人員大汗淋漓的奔進京城,他們聲嘶力竭的壹路舞著捷文大喊:“大捷,大捷,遼東大捷,王師斬首奴賊壹萬級,陣斬奴酋偽太子豪格……”
  “大捷,大捷,奴酋退兵,錦州圍解……”
  “大捷,大捷,王師光復小淩河,大淩河,義州諸失土城池……”
  他們沿途所進,所有的官民百姓都是沸騰起來,無數的鞭炮先後炸響,有如萬門火炮齊轟。
  而這時,崇禎帝正召周延儒、陳新甲、李日宣、魏藻德、陳演諸閣臣乾清宮議事,數日之前,遼東忽然塘報難聞,這讓崇禎帝焦慮非常,已經召閣臣們緊急議事多次。
  此時他深鎖眉頭,在閣內來回踱步,心下害怕非常,遼東,到底如何了?會不會大敗消息遞來?為什麽沒有塘報了?
  他心中七上八下,各種念頭紛至沓來,壹陣陣不安。
  而在他身旁,周延儒、陳新甲等人如木雞似呆坐,個個都不敢輕言發語,唯恐召來皇帝的莫名怒火。
  突然,他們聽到皇城外喧沸沖天,最後,整座城池都似乎沸騰起來,只有壹個個聲音在天地中回蕩:“……大捷……大捷……”
  “……斬首萬級……奴酋退兵……”
  “……陣斬奴酋偽太子豪格……”
  這轟響沸騰聲越來越大,聽得越來越清楚,最後,崇禎帝終於聽明白了,他又驚又喜,全身都不可控制的哆嗦起來,他猛然大步走到閣門,翹首期盼,有如小媳婦期盼久未歸家的丈夫。
  而在閣內的大臣們,聽清楚後,也是滿臉不可置信,個個都不由自主站起來。
  內閣首輔周延儒,也是猛地起身,啷的壹聲,身旁茶盞被衣袖帶倒,摔到地上變得粉碎,他仍不自知。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