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吴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历史军事

公元前513年,吴国,五湖(太湖)。
千帆竞走,波涛滚滚!
在烟波浩渺的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679章 黄池之会

重生之吴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孙武、伍子胥。”
  “臣在!”
  庆忌端详了一下悬挂在屏风之上的羊皮地图一眼,缓声道:“你二人率大军五万,戎车八百乘,赶赴方城集结之后,等待寡人下令,时刻准备借道于郑地,讨伐晋国!”
  “诺!”
  孙武和伍子胥立即答应下来。
  从地图上看,与晋国接壤的国家不少,如吴国、齐国、燕国、中山国、秦国、郑国、周室。
  庆忌可以选择直接入侵晋地,只是那个地方属于晋国的西边,山高路远,且有晋军屯驻重兵,不好打。
  再者说,庆忌这一次会亲自前往中原参与会盟。
  卫郑之地接壤,庆忌可以直接率领一路大军从晋国的东边突破,势如破竹的击败晋军主力,以致全胜。
  做完一切部署后,庆忌环视一周,看着在座的群臣,声情并茂的说道:“二三子,诸位!”
  “我大吴世居东南一隅之地,然祖先从无龟缩自保之意!”
  “从先王寿梦起,传到寡人,整整四代人六位国君的不懈努力,方有今时今日之吴国!”
  “寡人自即位之初,便暗暗立下誓言。此生,必继往开来,克己勤免,将我吴国打造成为傲视华夏的天下最强之国!”
  “寡人衷心期望,二三子能与寡人一起,为大吴这一远大前程而不遗余力的奋斗!”
  “诸君,拜托了!”
  话音一落,庆忌朝着所有的公卿大夫长长的作揖,可谓是发自肺腑之言。
  “大王万年!大吴万年!”
  在座的群臣也都有感而发,含着热泪,向庆忌下跪叩首。
  ……
  时间进入吴王庆忌十九年,即公元前495年,农历五月初一。
  庆忌置拜将台,拜国尉孙武为大将,大司马伍子胥为副将,领兵五万,从金陵城一路朝着南阳郡的方城开拔。
  这一战,吴国出动的皆是精锐,精兵强将。
  其中戎车,就足足有八百乘之多!
  武卒三万人,也是位列其中,枕戈待旦。
  在孙武、伍子胥率兵离开金陵后,庆忌旋即动身,准备前往中原,参加诸侯会盟。
  这一次的反晋联盟将由齐国、吴国所主导,在黄池召开。
  前去参加黄池之会的国家,至少有十几个。
  “大王万年!大吴万年!”
  此时,在金陵城外的渡口之上,人流涌动,熙熙攘攘。
  吴国的都城里,早已经万人空巷。
  凡是有空的人,不论是士子商贾也好,贩夫走卒也罢,都纷纷来到渡口这里送别庆忌一行人。
  大江之上,早已横陈着吴国的数十艘战船。
  庆忌穿着一袭绯红色的战衣,穿着吞天兽连环铠,头戴束发紫金冠,一手扶着龙渊剑,昂首阔步,领着一众公卿大夫来到渡口边上。
  跟在庆忌身边的,是依依不舍的王后季蔲。
  “大王……”
  季蔻欲言又止。
  “王后,还有何事?”
  庆忌不解的问道。
  庆忌每一次出征或者远行,都会跟宫中的后妃儿女们道别,这一次也不例外。
  只是,季蔻似乎是担忧庆忌,一直都紧紧的跟着他,要送他最后一程。
  只见季蔻此刻一脸紧张的神色,忧心忡忡的道:“大王,臣妾的眼皮子,这两日一直在跳。此乃不祥之兆也……”
  “臣妾担心,大王此行是否会有危险。大王,能否不去会盟?”
  闻言,庆忌轻笑一声,双手攀在了季蔻的肩膀上,说道:“王后,此番会盟,这一次的中原大战,寡人非去不可。”
  “危险?寡人哪一次出征,不是惊险万分?”
  “王后请放心,吴国的列祖列宗,他们的在天之灵会庇佑寡人,庇佑吴国!”
  “寡人乃天命之子,必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听见庆忌这样宽慰自己的话语,季蔻不禁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大王,臣妾知道大王去意已决。”
  “然,请大王万事小心,勿要置一时之气,而忘乎自身安危。”
  “寡人晓得。”
  庆忌微微颔首道。
  此时的吴国,早已经不是那个偏居于东南一隅之地的小国。
  吴国家大业大,是为南方唯一的霸主大国。
  以前的庆忌,可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亲自上阵厮杀。
  但,现在的庆忌又怎能如此?
  作为一国之君,庆忌绝不会跟普通的将士一般,在战场之上抛头颅,洒热血。
  这一战要是败了,庆忌大可以返回吴国,继续韬光养晦,发展国力……
  “二三子,都回去吧!”
  跟季蔻说了几句体己话之后,庆忌登上战船,冲着渡口上的臣民挥了挥手道。
  “大王慢行!”
  ……
  得益于吴国近些年来国力的磅礴发展,经济的不断繁荣。
  从吴国通往中原的商路,早已经是四通八达,水网纵横。
  所以,庆忌一行人,能顺着吴国早已经开凿好的邗沟一路北上,然后辗转到徐国,领着徐、蔡、钟吾等列国之君,一起前往中原。
  抵达徐国的地界后,庆忌一行人就改以车马,朝着宋国进发。
  跟随庆忌一起参加会盟的兵马不多。
  羽林军、羽林军,再加上陷阵营,还有一部分的宿卫士卒,大概是五千人左右。
  不过,吴国旗下的九个附庸国,也是动辄了不少兵马跟随。
  弱小如滕、薛、邾等国,都出动了一千人马,像是蔡、徐、钟吾等较大的附庸国,则是动辄三千人到五千人的军队。
  所以,当庆忌赶到宋国后,其麾下的兵马,就已经超过了二万五千人,戎车三百余乘。
  这一行,庆忌不会直接赶到黄池,而是将在宋国滞留几日,以便于劝说宋公加入会盟,一起讨伐晋国。
  为了维系吴宋两国之盟,庆忌还特意将南子带到了宋国。
  宋公子栾,是为南子的父亲,说起来庆忌还是宋公的女婿……
  南子,说起来应该称之为“子南”,因为宋国的公族是子姓,宋氏。
  不过,按照这个时代的传统,女子称姓不称氏,如贞姜、南子、孟嬴等等。
  宋国在诸侯中,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因为宋国是为前朝殷商的后裔所建立的,爵位是“公”。
  宋国被周王室以“客礼”对待,所以在爵位上要比一般诸侯国高贵一些。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