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吴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历史军事

公元前513年,吴国,五湖(太湖)。
千帆竞走,波涛滚滚!
在烟波浩渺的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808章 战争规模升级

重生之吴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吴鸿、吴恒。”
  “儿臣在!”
  “你二人负责合我吴国之众,在金陵整合一支十五万人的新军,所需武器盔甲以及粮饷等,尽皆报备于寡人,新军必须在都城近郊枕戈待旦!”
  “诺!”
  太子恒与公子鸿立即领命。
  庆忌的决心毋庸置疑。
  接下来的一系列战争,吴国将倾国之力。
  说到底,自从周平王东迁,诸侯争霸以来,列国之间,虽是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可是战事的规模并不算大。
  少则几千人,多则数万人,超过十万人规模的战事,都是屈指可数的。
  原因何在?
  因为周天子册封的诸侯国太多,人口、土地分散,而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大国越大,小国越小,直到灭亡,这战事的规模岂能不变大?
  庆忌是不能容忍,天下形成如历史上“战国七雄”一般的格局,相持不下,继续几百年的战乱。
  所以,这种时候就非常考验吴国的军事动员能力。
  虽说吴国的兵役制度,属于募兵制,跟列国的兵农合一制有所不同。
  但,吴国何尝不是全民皆兵?
  只要庆忌下达征兵令,不管是老吴人也好,新吴人也罢,都必须要自备武器盔甲,甚至是粮食、衣物奔赴战场。
  每个男丁都需要服兵役。
  而在吴国,实际上每年的农闲之时,各个郡县都会组织一两次的操练,凡十四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子,都必须要参与其中。
  他们就是吴国的储备兵员,属于民兵的范畴,有着一定的作战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们就能随时投入到战场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在民兵当中,退役士兵是优先被选拔的。
  吴国第一次有了烈度那么大的战争,岂可不尽可能的调动起来?
  “计然。”
  “臣在!”
  “你负责调配劳役以及粮秣辎重,劳役方面,前期可征召昆仑奴十万人,后续是二十万人,三十万人,对昆仑奴务必严加看管。”
  庆忌沉声道:“若监督将士不够,可使邻近的郡县调派。昆仑奴一旦作乱,一郡之内,或一县之内,全部有罪!”
  “所有官吏,尽皆削爵一等,罚没俸禄一年,留职待用。有失职者斩首,举家流放岭南!”
  “所有监督将士,若使昆仑奴暴乱,粮秣辎重折损过半,不问缘由,全部斩首!”
  “臣,谨遵王命。”
  计然苦笑着答应下来。
  庆忌的这一道诏令,未免过于严苛了。
  但,上一次因为昆仑奴暴乱事件,导致吴军的粮秣辎重折损殆尽,使正在西域作战的吴军险象环生,庆忌又怎能不引以为戒,尽可能的防患于未然?
  这不是几千人,几万人的昆仑奴,而是几十万人的昆仑奴!
  稍有不慎,吴国极有可能自食恶果。
  此时,感觉事情有些不妙的公子鸿进言道:“父王,儿臣以为,一味地滥用昆仑奴,不妥。”
  “几十万的昆仑奴不好监督,将士们难免会有所疏漏。”
  “因此,父王何不调配一半昆仑奴,一半庶民,作为劳役押运粮秣辎重?”
  庆忌闻言,想了一下,决定采纳公子鸿的这一谏言。
  对于昆仑奴,庆忌自然是信不过的。
  毕竟这么多年来,吴国一直都在残酷的奴役着昆仑奴,压榨他们的剩余价值。
  而今吴国要倾国之力,要抽调一些民夫,充当押运粮秣辎重的劳役,有何不同?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全民皆兵的体制下,底层的黎庶不止要服兵役,服劳役也是必不可少的。
  “范蠡。”
  庆忌又将目光放在了御史大夫范蠡的身上,问道:“杜胡那边,可有回信?”
  “回禀大王,不出所料,遭到杜奈软禁的杜胡心生不满,已经在联络自己的旧部准备出逃,而后起兵。”
  范蠡缓声道:“若不出意外的话,大军抵达巴郡之日,蜀国必定陷入内战。”
  “善。”
  对于这一次的灭蜀之战,庆忌自然是做足了准备。
  且不说有卜商等人做内应,跟吴军里应外合,做足了都江堰的功课。
  就凭孙武领着十万吴军锐士,踏平蜀国都不在话下。
  至于,到时候秦人是否会出兵一起灭蜀,就不是庆忌要考虑的事情。
  反正抵达雍城,负责游说秦伯嬴宁的文种,便足以使秦人瞻前顾后,犹疑不定。
  最后,庆忌深深地看了一眼孙武,道:“孙武,灭蜀之后,你便是灭秦大军之主将,寡人赐你先斩后奏,临机决断之权。”
  “寡人将全力支持你。寡人,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多谢大王!”
  孙武郑重其事的朝着庆忌下跪,磕了一个头,而后躬身作揖道:“臣,此一别,不灭蜀秦,誓不回都!”
  “好!”
  吴国并没有覆军杀将的传统。
  只是,吴国要是发动灭秦之战,二三十万的大军全部交给孙武指挥,那可是吴国最精锐的兵马。
  庆忌可谓是掏空了家底支持孙武打这一仗!
  怎能不揪心?
  万一孙武战败,亦或者吴军深陷于秦地,迟迟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吴国将极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就好比,在战国末期的秦灭楚国之战前,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
  秦王嬴政于是十分高兴,并且认为王翦老不堪用,随即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攻楚。
  然而,结果秦军大败而归……
  这大概是所谓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论用兵之道,庆忌自认为不如孙武。
  普天之下,能在行军作战这一方面胜过孙武,根本没有。
  可以跟孙武相提并论的名将,伍子胥、田穰苴,都已经被庆忌收入麾下。
  即便是这样,庆忌还是不能有所松懈的。
  毕竟,名将是名将,若军队不给力,再厉害的统兵大将,也是白搭!
  或许孙武能用吴军一万人击败秦军五六万人,但,那又如何?
  庆忌是要灭秦,而不是单纯的消灭秦人的有生力量!
  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