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臨高啟明

吹牛者

歷史軍事

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或者叫主人公之壹,叫蕭子山。 蕭子山生在70年代的末期,是個普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八十八節公務員考試(七)

臨高啟明 by 吹牛者

2019-5-15 16:18

  袁舒知磕磕絆絆,連猜帶蒙把所有資料分析題都做完了。放下筆,看了看院子中心的計時漏鬥,發現自己做快了。漏鬥裏的沙子還有不少。他松了口氣,壹股極度的疲倦席卷全身,這壹場考試對他的精神和體力都是極大的透支。畢竟年歲不饒人啊,他也不想再檢查了,好賴就這樣了隨它去吧!
  於是袁舒知喝了些竹筒裏的涼白開,閉目養神坐等鑼響收卷了。
  終於,第壹場行測考試結束的鑼聲敲響了。
  “請大家不要走動,待工作人員收卷全結束之後再起身。”
  工作人員逐號開始收卷子,收完卷子張允冪就宣布考試結束。和舊時空公考不同,本次考試中途不允許考生中途出考場,所以要在場內解決午飯的問題。
  科場考試,原本就是要自帶夥食的——連爐子燃料都要自己帶。不過這麽壹來考場內難免烏煙瘴氣。劉翔又考慮本場考試是第壹次公考,要做足影響力。便下令由市政府免費提供夥食——反正最近市政府很發了壹筆抄家財,現在他手頭寬裕。
  免費供應夥食自然是極好的,對窮人不無小補。不過呢,對於稍有見識的人來說,這官家的夥食向來是以難吃、吃不飽著稱的。粥棚裏的施粥且不去說,就地方上官家的宴席來說,多是中看不中吃,徒具形式。據本城幾位赴過瓊林宴的進士老爺說,就算萬歲爺禦賜瓊林宴上也是沒什麽可吃東西,菜羹炙肉都是冷的不說,大多還是不熟的。連筷子都不是每人壹雙,正所謂上供都沒這麽敷衍的。大家行完禮就散了,決沒有哪個不開眼的真得去吃那些即不中看也不中吃的“菜肴”的——那都是光祿寺差役的好處。
  富裕土著考生自然不願意吃官府提供的飯食,但奈何自己的飯食又帶不進來,就想著賄賂考場內的幾個警戒的警察和做考務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弄些好飯菜來,理所當然的遭到了拒絕。
  倒是壹些窮得家無隔宿之糧的窮光蛋考生心中小小的歡呼了壹下——他們連晚飯在哪裏吃還沒有著落呢。
  袁舒知閑來無事,找到了曾卷,倆人邊喝著涼白開,邊聊今天上午的考試情況。
  “怎麽樣啊,妳覺得這些題難不?我看妳胸有成竹啊!”
  “曾小哥說笑了,我看胸有成竹的是妳才對!我做題的方法全是妳教的或者取自妳的教材,這次考上了某定不忘提攜之恩”
  “老袁妳這樣沒意思了!和我客氣啥!我不也是沾張毓的光,妳知道那教材要多少錢麽?我是斷然買不起的,要謝謝他好了——對了老孔,我是說如果啊,如果這次那什麽了,妳不如留在我家幫忙吧,妳看家裏人也挺喜歡妳的,我家的生意也漸漸大了,需要壹個賬房,妳不嫌棄就留下吧。”
  “多謝曾小哥美意,某……會考慮的。”見袁舒知這樣說,曾卷知道袁舒知是願意留下的只是礙於情面不好明說罷了。
  “大夥各歸各號!午飯來啦!”
  隨著壹聲吆喝,只見有人推著疾風式雙輪手推車,沿著甬路過來按考號發飯菜了。
  這午飯也特別,沒有鍋,沒有碗,卻是每人壹個白坯木盒子。曾卷讀“澳書”多,知道這叫“飯盒”,又有叫“便當”的。裏面有飯有菜,都是定量放好的。
  袁舒知回到考號,卻見木盒子“便當”已經放好了,另有壹雙粗糙的竹筷子。他打開盒蓋壹看,頓時吃了壹驚。這菜肴真不錯!不但菜式菜量豐盛,而且香氣四溢!兩個淋了汁的肉丸子,壹個圓潤潤的鹵蛋,再配上些許綠油油的青菜。對於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不但在味覺上讓他們垂涎三尺,更讓他們在視覺上受到了沖擊,這搭配確實又好看又好吃。
  “打湯啦,大家註意接碗!”
  隨著又壹聲吆喝,又壹輛“疾風”沿著巷道推來,上面放著幾個大號保溫桶和大疊的黑皮粗釉碗,工作人員把碗放在“號板”上,舀壹勺湯。湯裏漂著些許豆腐,還有少量的油花。
  考生們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有些上午考試純粹亂填答案,心裏無底的考生心道:能吃上這麽壹頓好飯,就是考不中也值了。
  眾考生吃完飯,又有工作人員推著大筐來回收垃圾,木盒子和筷子自然是丟棄不要了,這粗釉碗卻可以和竹筒水壺壹般,由考生帶回去做個紀念。
  眾人見澳洲人行事如此豪奢,不由暗暗乍舌。也多了幾分對元老院的公務員的向往之情。
  考生們吃過午飯,有的瞇眼養神,有的在那回憶備考的內容,亦有的,繼續在甬道裏高談闊論。
  此時的袁舒知,卻獨自坐在號中,他努力調整著自己的心態,下午的申論對他這種老童生來說應該是優勢項目,那些早期歸化民接受大宋系統教育早能在行測上壓他這樣的舊文人壹頭,但是在寫策論上都是些沒營養的屁話,翻來覆去的就那幾句,什麽為元老院和人民服務啊,什麽偉大的,正確的元老院萬歲,庸俗至極,連個馬屁都不會拍。
  到了下午兩點,申論考試的銅鑼響起了。袁舒知打開新發下來的文件袋裏的申論材料開始閱讀起來,本次申論題形式上和舊時空類似,開頭就是材料,題目在後面。
  其實這申論的形勢和過去科舉考試中第三場,即“策論”大同小異。袁舒知雖沒有參加過鄉試、會試,但是學寫八股的時候也要接觸到這些內容,所以並不陌生。
  策論本來是要考查考生博古通今的能力,需要考生通讀史書,以及當朝政書。不過到了中葉之後,由於科舉考試只重第壹場的“四書義”,對後兩場的考試輕視。所以考生們多只讀《文獻通考》,《大明會典》。壹古壹今來應付。甚至有背作文考場謄抄的。甚至有狀元殿試的策論也是背來得。
  袁舒知考前通讀了好幾遍《申論二百題精選》,大致明白了這策論和申論的異同。要說共同點,那就是都要求考生表現出文字表達、分析判斷的能力,提出的對策要有可行性。但“申論”在內容上比“策論”更具有現實針對性,也就是說更偏重“實務”。
  材料是這樣的:
  材料壹:
  閹黨
  閹黨壹般指偽明依附於宦官權勢的官僚所結成的政治派別。宦官幹政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現,例如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十常侍之亂”,是東漢由盛轉衰直至逐漸滅亡的重要原因之壹;唐代後期,宦官勢力參與皇室的內部糾紛。唐朝宦官和皇帝的關系只是家奴和主子的關系。中晚唐的宦官的行為,實際是家奴在參與皇室的內部糾紛,如同舊社會豪門大族裏各房的奴婢分別幫助其主子爭產業,而並非奴婢的權力真大到可以奪取整個大家族的家產。偽明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權力極大,特別是擁有披紅之權,在中國宦官史上力拔頭籌。
  明朝初年,鑒於歷史上宦官專權的嚴重危害,明太祖朱元璋曾經下詔嚴禁宦官幹政。到了明成祖朱棣手中,這壹道鐵的紀律起了壹個微妙的變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開始把宦官視為心腹,當作控制外廷大臣的壹股重要力量。後世皇帝更加信任宦官,至明宣宗開始在宮內設內書堂,教宦官讀書識字,由此埋下偽明閹黨專政的禍根。明英宗幼年即位,寵信宦官王振,閹黨勢力開始形成。此後明憲宗時宦官汪直、明武宗時宦官劉瑾都曾廣樹黨羽,專擅朝政;明熹宗天啟年間,大宦官魏忠賢專權,壹大批朝官依附其權勢,閹黨勢力達到歷代頂峰;崇禎即位之後,魏忠賢先被免職謫去鳳陽,後被迫在路上自殺,閹黨主要成員伏法,閹黨勢力受到致命打擊。
  材料二:
  東林黨
  東林黨是偽明朝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東林黨”之“黨”,是朋黨而不是實體政黨。偽明萬歷三十二年,顧憲成等人修復我大宋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壹本等講學其中。東林本是壹個研討時文、講授儒學的文人團體,然而正值偽明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之時。東林人士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缺少實際解決問題的具體作為。東林人士在當時遭到宦官(閹黨)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兩者之間因政見分歧發展演變形成偽明朝廷激烈的黨爭局面。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將東林書院講學及與之有關系或支持同情講學的偽明朝野人士籠統稱之為“東林黨”。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