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捐監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
2023-8-19 22:59
這個商人玩家是隨著王亞平來到揚州的,他的名字叫做羅雲,從進入遊戲開始他就成了壹名商人。
和別玩家不同,羅雲最大的愛好就是倒賣商品。
而大唐風雲中的這壹套“商業系統”,和真實世界壹模壹樣,這也讓在現實世界沒有本錢做生意的羅雲非常的興奮。
在隴右倒賣棉花積累了壹些本錢之後,羅雲就開始做隴右商品到長安的倒賣生意。
雖然隴右商品在長安很好賣,但是這壹路的周期太長,路上的危險太多,對於羅雲來說也不友好,他很快就放棄了行商的生涯,開始了壹門新的生意。
這就是最本質的壹種商業模式,低買高賣,說的不好聽壹點就是囤積居奇。
羅雲選擇的商品就是糧食。
羅雲很快發現,長安糧食的價格波動非常的大,而在長安做糧食生意是壹門超級賺錢的生意。
因為戰亂和土地荒漠化的問題,長安的人口已經遠遠超過了關中地區農業能夠承擔的上限。
而公卿貴族的奢靡無度,再加上長安的巨大人口湧入,也迫使唐王朝向長安輸送糧食,這就是綱糧的制度。
從江東八道搜集而來的糧食,通過漕運運送到長安,這也讓長安的百姓能夠吃上相對廉價的糧食。
可是這種糧食嚴重依賴外部供應的情況,就會導致糧食價格極其不穩定,只要風吹草動就會影響糧食的價格。
而靠著玩家對消息的快速傳遞,羅雲很快靠著囤積居奇在長安發了財。
他只需要在壞消息傳到長安之前囤積糧食,等長安的糧食價格上漲之後再賣出糧食,他就可以賺到壹筆的錢。
不過很快羅雲就發現,這種囤積的生意賺的還不夠多。
雖然玩家的消息快,但是他手上的糧食還不夠多,就算是在高位拋出賺的也不夠多。
真正長安的大糧食商人,往往擁有自己的運送糧食渠道,壹次糧食價格的波動就能賺到壹大筆錢。
所以羅雲幹脆從長安向東而下,準備在揚州建立糧倉,向長安運輸糧食。
等到羅雲到了揚州之後,正好遇到了王亞東執掌市舶司,羅雲又看到了另外壹個賺錢的方法。
市舶司是大唐的海關,也是大唐對外的口岸,在這裏賺錢不是更加的容易?
羅雲嘗試在揚州購買絲綢等商品,很快就打開了銷路,成了揚州有名的絲綢批發商人。
不過羅雲依然是不忘初心,花錢在揚州購買了大量的糧食,可卻沒想到看到了張端陽的求助帖子。
這時候羅雲這才意識到了,這才是最大的生意!
如果玩家能夠控制彭城和淮上地區,那什麽錢賺不到啊!
淮上地區是漕運的起點,如果能夠控制淮上就等於控制了運河這條黃金航道。
而淮上地區其實原本也是水網密集的富庶之地,還有靠海的港口,這個世界上還有比呂不韋投資更賺錢的商人嗎?
本來就在江南囤積了大量糧食的羅雲,幹脆直接聯系張端陽,豪氣的表示要將手裏的糧食都贊助給張端陽!
羅雲在揚州租了運糧船直接北上,直接向彭城而來。
在揚州地區的玩家也紛紛慷慨解囊,張端陽也沒想到這些商人玩家竟然這麽有能量。
就在張端陽處理彭城的流民問題的時候,長安也在為帝國財政問題發愁。
如今漕運被叛軍威脅,汴水淤塞導致了江南的錢糧沒辦法運送長安城,讓本來就拮據的大唐朝廷更加的捉襟見肘。
可是朝廷該花的錢壹分不能少,前線的將士需要發錢,要不然軍隊不出力洛陽都要丟了。
李亨是吃過這個虧的,自然知道這筆錢怎麽都不能省。
前線大軍要花錢,朝廷官吏的俸祿也是要發的。
但是看著日益見底的國庫,李亨雖然將自己的私房錢都補貼了進去,但是依然有不小的缺口。
如今朝廷還欠著百官壹半的俸祿,那些大官還好,普通的官員就只要俸祿養家糊口,如今各部衙門已經有些撐不住了。
今日是休沐的時候,韋應物提著壹條鯉魚,來到了好友顧況的家裏。
韋應物和顧況是同榜的進士,如今又都在禦史臺為官,兩人是相交莫逆的朋友。
顧況是寒門出身,他是李泌的弟子,但是現在李泌也不在長安城,所以顧況從李泌家中搬了出來。
中了進士之後,顧況將妻子從老家接到了長安,又在王成偉的幫助下在長安租了壹個房子。
韋應物出身於京畿韋氏,雖然只是旁支,但是畢竟是大家族出身。
韋應物在長安有宅子,中了進士之後更是得到了族中的支持,日子倒是日漸的寬裕了起來。
今年從正旦之後,朝廷都只發了半俸,韋應物知道老友的情況,所以不時的帶壹些魚肉上門拜訪,也是為了緩解顧況的窘迫生活。
顧況的妻子打開門,看到韋應物手中的魚臉上有些欣喜,不過畢竟是顧況的妻子,她連忙向屋子裏的顧況通傳韋應物來了。
顧況放下手裏的《資治通鑒》,連忙出門迎接韋應物。
看到了韋應物手裏的大鯉魚,顧況忍不住說道:“義博兄,妳總是這樣我下次可不讓妳登門了。”
韋應物笑呵呵的將禮物交給顧況的妻子說道:“怎麽,我上門拜訪,逋翁兄還不歡迎?”
顧況笑了笑,兩人是老朋友了,自然也不需要再客套,將韋應物迎接到了屋子裏,韋應物這才發現顧況為了省錢連油燈都沒點。
顧況嘆息了壹聲說道:“長安居大不易,要不是狀元公和義博兄照拂,我們壹家在長安真的住不起了。”
顧況所在的這個院子靠近禦史臺,算是長安比較好的地產,要不是王成偉出面講價,顧況根本不可能在這個地段租到這個價格的房子。
和顧況壹樣在禦史臺為官的很多窮禦史,都要將房子租到長安的南面坊市,每天上衙都要走上壹個時辰。
禦史可是朝廷的清流華選,在所有官員中的待遇是最高的壹批。
由此可見長安的生活水平是多麽的高,這壹次朝廷從正旦之後壹直都只發壹半的俸祿,不少基層官員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顧況的情況還要好點,王成偉和韋應物不時的送壹些東西過來,總算是還能在長安活下去。
但是那些寒門的官員就沒這麽輕松了,聽說不少官員都開始找其他賺錢的路子了。
韋應物說道:“前幾日《長安日報》來找逋翁兄約稿,逋翁兄為何要拒絕?”
《長安日報》是去年剛剛成立的報紙,主要刊登的都是壹些朝廷發布的新聞。
雖然朝廷發生的大事都會張貼在衙門或者城門口,但是有長安日報搜集總結,也可以讓長安百姓知道朝廷的新聞和政令。
除了這個版塊之外,《長安日報》也有隴右日報那樣的雜談版塊和娛樂版塊。
如今很多禦史臺的同僚,都用筆名在《長安日報》上投稿,畢竟長安日報的稿費豐厚,壹個月如果能刊登壹兩篇稿子,那就足以改善生活了。
以顧況的文采,在《長安日報》上刊登幾個稿子輕而易舉,之前日報的編輯還上門約稿,卻被顧況拒絕了。
顧況嘆息壹聲說道:“我身為朝廷禦史,如今拿了《長安日報》的潤筆費,日後還怎麽秉公辦事,這錢我顧況不能拿!”
顧況又說道:“等到朝廷的俸祿下來,我壹定會償還義博兄這些日子的恩情的。”
韋應物笑了笑沒有答話,顧況文采和人品都是壹等壹的,就是太過於迂直了壹些,不過也恰恰是他這份迂直,才讓顧況成為壹名好禦史。
兩人繼續聊天,就又聊到了朝廷局勢上。
韋應物說道:“朝廷難啊,聽說前幾日工部凍死了壹名七品的司直,是因為炭價太貴沒錢取暖,再這麽下去怕是要鬧出事情來了。”
顧況也嘆息了壹聲,其實大部分的基層官吏也沒什麽油水可以貪,也都是拿著俸祿養家糊口的普通人。
長安衣食住行都要花錢,如今又是冬季要燒炭取暖,這更是壹大筆開銷,朝廷這麽發半俸,很快官員真的撐不住了。
韋應物說道:“聽說東宮提出來要開捐監。”
“捐監?”
韋應物消息靈通,他低聲說道:“就是給朝廷捐錢,就能得到壹個國子監的生額,這個消息已經在長安各大家族傳開了。”
“什麽!這不是賣官鬻爵嗎!”壹向正直的顧況拍案而起說道。
韋應物拉著他說道:“監生也不是官,國子監想要當官要通過上舍的考試才行,這也不算是賣官鬻爵,這不是朝廷也沒辦法了嗎,這麽下去也不是辦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