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千壹百三十六章 不可言說的幻彩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0
那個時候壹片建窯碎片的價格,是300元人民幣。
要知道,那個時候還是賺工分,壹個月的收入也就幾塊錢,300元已經是價格相當不菲。
所以,陳文哲認為,不管是誰遇到這事,都會低調處理。
藏家往往最怕別人知道他藏有稀世之寶,尤其當地的兩個村,這些年來就發生過多起建盞藏品被盜事件,根本無法查處。
其實,傳聞出土過的曜變碎片,應該是不少的。
當然,也不排除收藏建盞的藏家手中,還有壹些曜變盞碎片。
除了2017年業界傳出杭市有出土有曜變碎片之外,包括昆市壹藏家,壹直在展示其珍藏的完整器“曜變盞”。
同時,霓虹也有壹只盞存在爭議。
壹些人認為,其就是第五只曜變盞。
這些盞,不管是否是曜變盞,哪怕最後被認同了,其實也改變不了建盞曜變盞的壹個事實,那就是,曜變盞實在是少之又少!
為什麽曜變盞這麽少呢?這壹點國內的建盞制作大師早有論述。
曜變盞的形成,大概是百萬分之壹的概率。
為何這麽少呢?原因應該是技術太難。
用行業話來講,那就是壹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意外事件。
是沒標準、沒答案、沒辦法掌控的技術。
現代燒制困難,想要壹件,甚至是想看壹看,還得去霓虹看?這就讓人比較憋屈了!
妳不是要當寶貝嗎?那我就多燒制壹些,甚至比古代那三件還要漂亮。
只不過,想要做到這壹點,可真不容易。
首先,妳要先了解,曜變是什麽?
“曜変”壹詞最早出現在明萬歷年間,原是“窯變”之意。
霓虹室町時代的文獻《君臺觀左右簿記》記:“傳聞初開窯……曜變”。
建盞,說穿了就是宋人鬥茶用的小茶碗,為什麽古今所有人都喜歡?
那是因為建盞中的窯變天目,真的很漂亮。
霓虹人形容這個碗,都是用“碗中宇宙”這種詞,說裏面仿佛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
的確,此碗因自然窯變而產生的紋樣,就如令人置身於深夜的大海邊,望見了璀璨萬端的星空。
而那星空中則深藏了萬千奧秘,宛若不可知的浩渺宇宙壹般。
之所以說此碗是舉世無雙的珍品,是因為將曜變天目茶碗放在黑暗之中,它的耀斑便會閃出略顯妖異的光芒來,顏色變幻,高深莫測。
雖然這茶碗直徑也就只有12厘米,卻能令觀賞者們對之產生有關宇宙星空的聯想。
關於曜變現象形成的原因,以前說法很多。
如日本學者山其壹雄提出的:“曜變的藍色輝光不是釉的因素,但可能它起因於釉上存在的壹層薄膜,由於薄膜導致光的幹涉而產生藍色輝光,正像水面上的.油膜或照相透視上減反膜那樣。”
我國學者通過研究發現,曜變現象是由於矽的偏析,在釉面形成了壹層幾千埃到1毫米厚的薄膜。
薄膜與釉的本體,分別為亞穩分相與不穩分相,從而形成結構上的界面反射。
釉色曜變的光學原理是,薄膜幹涉造成曜變天目釉的形成。
工藝因素主要是釉的成分、燒成溫度、保溫時間、釉層厚度和冷卻速度等。
當然,妳就算是掌握了這所有工藝,最後得到的耀斑天目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還是說存世的那幾只,霓虹的三只名字就完全不同。
靜嘉堂文庫藏的那件叫“稻葉天目”,這只曜變盞被國際公認為天下第壹碗,並有“碗中宇宙”之稱。
然而當三菱集團第四代掌門人巖崎小彌太,得到該盞時,卻連連說自己不配使用。
並且終其壹生未用其喝過茶,為什麽巖崎小彌太會產生這樣的念頭?這盞究竟什麽來頭?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坐落於霓虹東京世田谷區,由三菱集團第二代社長巖崎彌之助和四代社長巖崎小彌太父子兩代人共同創立。
主要用以收藏各種古籍善本,迄今為止美術館藏有國寶7件,重要文化財84件,古籍20萬冊。
“靜嘉堂”的名稱取自《詩經·既醉》中的“其告維何,籩豆靜嘉”。
意思就是以什麽祭告祖先,潔凈美好的祭品。
故靜嘉有著潔凈美好的寓意,這應該很出乎國人的意料之外吧?
到現在,國內有幾個能夠解釋這個名字?又有幾人懂得詩經?
不要說懂得,能夠背誦幾句詩經的有多少?
恐怕懂得的,也就是知道那幾句名篇吧?深入了解的國人都不多啊!
還是說這件天目盞,要了解它,妳就需要知道它的價值。
不說現在,就說以前,最早的時候,這件東西好像是藏在德川將軍家裏。
後來壹個叫春日局的,把從原先德川將軍那裏得到的國寶曜變天目盞,傳給了和她有血緣關系的稻葉家的子孫,並將該盞取名為稻葉天目。
至大正七年(1918年),幕府時代早已結束,稻葉天目流入小野哲郎手中。
後於大正十三年(1924年)小野哲郎將這個曜變天目盞送入拍賣行,最終以16.7萬日元的價格,賣給了三菱社長巖崎家。
不到十七萬日元,這個價格應該很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吧?
是不是感覺太少?其實這裏有壹個認知錯誤。
在當時,這個16.7萬日元,可不是現在1美元比壹百多的日元。
在壹百多年前,準確的說是1897年,霓虹貨幣法發布,他們的金本位制度,第二次以法律形式被確立下來。
該法律規定,壹日元與750毫克黃金等價。
這也就是說,當時的16.7萬元日元,相當於125.25公斤黃金,價值近三四千萬人民幣,或者六七百萬美金。
於今天折算匯率,更是價值十六七億日元。
毫無疑問,在當時這是壹個天文數字。
而靜嘉堂美術館藏的這只曜變盞,之所以能有如此的魅力,最大的原因歸結於其變幻莫測的釉色。
實物如同大漆壹般黝黑的同時,又顯得無比深邃與富有變化。
在深黑的基礎調性上,添加藍色為主要色彩的彩色光斑,及具有金屬色澤的結晶,這壹切結合起來,讓看到碗內耀斑的人,真的如同看到了壹片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