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六百壹十章 瓷之君也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據考古發掘證明,鈞臺窯屬於官窯性質,其產品完全是宮廷陳設用品,瓷藝精良,質量上乘。
  而禹州神垕劉家門窯,屬於北宋早期典型的民窯。
  當地盛產瓷土、釉藥和燃料,附近山區更是盛產銅礦石-孔雀石。
  憑著工匠們長期制瓷的經驗,和對金屬特質著色機理的認識,把孔雀石研成粉末,加上草木灰配入釉中,經高溫還原焙燒,就能得到理想的鈞紅效果。
  這種新工藝壹旦成功,便引起各地窯口的密切關註,所以群起而仿制。
  以禹州神垕為中心,燒制鈞瓷的技術逐漸向周圍傳播。
  在仿制過程中,各窯口不僅註重鈞瓷的原有造型,還根據各自的特點,增添壹些新的品種。
  如新安北冶窯、石寺窯,除生產碗、盤器皿、還有瓶、罐、爐、缽等。
  並在釉色上,也盡量做到與宋代鈞瓷相似。
  其中新安窯的窯變玫瑰釉,為最佳產品。
  南河各地仿鈞產品,雖多數比宋鈞大為遜色,但也有少數窯口保持了宋鈞的傳統工藝。
  這些窯口的鈞窯瓷,窯變美妙,紅紫相映,青若蔚藍,紫若茄皮,晶瑩發亮,達到了光顏甚佳的藝術效果。
  而到了北河,特別是磁縣,這是磁州窯的主要產地之壹。
  然到了元代,由於受到禹州鈞窯的影響,為適應廣大鈞瓷消費者的需求,在產品激烈競爭條件下,也不得不改燒鈞瓷。
  但其生產規模不大,產量有限。
  其次彭城、觀臺、內丘、隆化等地也相繼仿燒鈞瓷。
  西山除渾源外,尚有臨汾、長治等地也仿燒鈞瓷。
  但施釉特厚,工藝欠佳,釉色以天藍居多,外部露胎處呈醬黑色。
  這與南河、北河兩省的鈞窯系瓷器露胎部分色調迥然不同,應屬於渾源窯的獨特風格。
  至於內蒙的清水河窯址和呼市的白塔村,都出土過元代鈞瓷香爐。
  這裏的鈞瓷鏤孔高座雙耳瓶,不僅造型優美,制作工整,而且窯變美妙,釉色明凈。
  這種香爐印有“己酉年九月十五日自造香爐壹個”的銘文,其燒造年代應系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
  這些銘文的鈞瓷香爐,的確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當然,也是鈞窯斷代的好資料。
  由於宋鈞名聲大振,金元以來,仿鈞之風,遍及北方各地,並形成了壹個龐大的窯系。
  元代末年,鈞窯系逐漸趨於衰落,而江南地區仿鈞又蔚然成風。
  及至明清兩代,仿鈞之風又悄然興起。
  以現有的考古資料表明,江南地區仿鈞主要有江浙的金華、西江的景鎮、蘇江的宜興及粵省的石灣窯等。
  鈞窯瓷極其珍貴,這在民間有眾多的說法。
  但是概括的最完整的,還要說壹手永陶詩。
  在寂園叟的《詠陶詩·均盆歌》中,對均(亦作鈞)瓷就作了比較全面的評價。
  “柴窯不可見,存者惟禹鈞,均也汝也皆宋器,蚯蚓走泥跡已陳,欹斜屈曲若隱現,以此辨其贗與真。宋後莫能仿制者,造化巧妙何其神。
  汝窯糊以瑪瑙釉,末若均紫彌可珍。均窯較多汝較少,宋均聲價高無論。均釉有青亦有紫,紫者麗色輝千春。青者俗謂之月白,亦自雅靚而溫純。
  元瓷青者偶類紫,均紫竟體膩且勻,底間稍堊芝麻醬,單數雙數號碼新,或以單雙判青紫,無乃齊之東野人。花盆有座狀如碗,壹枚動值千餅銀。
  我得壹盆大於鬥,容顏嬌美盼日頻。仿紫最精世所罕,傳之子孫非長貧,千峰翠色浮幾案,雨過雲破無纖塵。紫者不貴有者貴。世事翻轉猶飈輪。
  蚓泥變幻哪能揣,淚痕流下方津津,蚓走淚流不壹態,壹燥壹潤名有因。淚痕奇絕傲泥蚓,要以瑩澤勝枯皴。底竊有五碼則四,六角凹形淺淺唇。
  深藏寶剎七百載,何必瓦璽誇漢秦。壹朝流傳屬村叟,使武件爾老病身。小松叢菊頗在眼,慎勿牢落增悲辛。”
  這首贊頌鈞瓷中盆的詩句之中,已經把鈞瓷那種渾然天成,絕世無雙風姿,描述的清清楚楚。
  鈞瓷絢爛奇妙之色彩,在燒制中自然形成。
  或如美玉,所謂“似玉非玉騰似玉”;
  或如藍天;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裏泛紅。
  即“入窯壹色,出窯萬彩”也。
  尤為神奇者,窯變尤象,妙景竟生。
  或如群山疊翠、幽潭帆影;
  或如雪積南嶺、玉暖冰河;
  或如星辰滿天、寒鴉歸林;
  或如仙山環閣、飛雲流水;
  皆惟妙惟肖,如潑墨寫意而騰之,其神妙絕非世間丹青妙手心思所能及者。
  因其色其形皆為天成,所謂道法自然者也。
  古人曾有詩贊曰:“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煙光淩空星滿天,夕陽紫翠忽成嵐。”
  鈞瓷色彩交融流布之處,或似雨後虹霞在天;
  或似深峽曠谷飛瀑;
  其朦朧隱約,如天象地文,引人遐思無窮。
  觀其漫無崖際之變化,皆自以為獨有心領神會之境界,陶然自樂,情悅性怡,斯則觀賞鈞瓷之獨特樂趣也。
  閑觀窯變神韻色,靜聽鈞瓷開片聲,鈞瓷,其色可賞,其聲可聞。
  鈞瓷開片裂紋之聲,如鈴如泉,虛妙清冷;
  如琴如澗;靜夜聞之,令人渾然忘我。
  其開裂之紋路,似蟹爪,似蛛網,似冰裂,釉面晶瑩剔透,而紋理清細可觀。
  釉中更有點如珍珠,星溪銀河,光澤潤目,此乃鈞瓷舍色彩以外,另具神韻之處。
  人間有五色,尚且千變萬化,何況鈞瓷色彩天成,更是變幻無窮,故世上絕無相同之兩件鈞瓷,所謂“鈞無雙”也。
  加之鈞瓷燒制極難,有“十窯九不成”之說。
  歷代帝王皆欽定為禦用珍品,專有於宮廷而嚴禁於民間,亦“君無雙”之意。
  我國五大名瓷,鈞、汝、官、哥、定,以鈞瓷為首,謂瓷之君也。
  其它瓷上可供於貴宦高堂,下可用於布衣陋室,唯鈞瓷自帝室之下,民間罕見,莫知其祥。
  故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壹片”之盛譽。
  此神鈞瓷惟河南禹州(鈞州)神垕鎮方能燒成,必與當地水土關。
  如今,鈞瓷已漸為世人所珍視,鈞瓷之神妙瑰麗,也越來越為人們所知贊賞。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