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音樂家

武劍仙

都市生活

平行世界。
北城的初春,氣候涼爽。
鳥兒自冬日來從未綻放的歌喉,此刻間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85章 世界巡演的籌備!

非正常音樂家 by 武劍仙

2023-3-17 21:21

  新作品的設計已然搞完了壹半。
  所以,李少傑也會開始想壹下首演相關的事情。
  只不過,這壹次,李少傑不打算在國內首演,更不打算只面向國內。
  想成為世界頂級演奏家?
  相對來說,其實並不是十分依靠“走出去”。
  因為,妳只要能力達到,自然就是了,如果開心,甚至可以完全不出國,雖然或許會有壹些來自民間的非議與輿論,但實力就是實力,演奏成什麽樣,是有目共睹的,跟妳在什麽地方發展,什麽地方演奏,是沒關系的。
  可是如果想成為世界頂級的作曲家,音樂家,或者說……藝術家。
  就必須要“走出去”。
  走出國門,來到世界,積極溝通世界。
  因為,這涉及到了“文化”的問題。
  世界文化是多元化的。
  作為歷史悠久的華夏,從不能高傲自大的看世界,自詡天朝上國而不交流,更不能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對自己文化沒有信心,壹味吹捧他人。
  以自己的文化自度,藏驕傲於骨子裏。
  對世界文化謙虛接納,對他族文化認可,取長補短。
  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級藝術家。
  很明顯。
  李少傑在國外的活動,有些不足了。
  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實際上,放在世界角度來看,以古典學習者的角度來看。
  國人對外界認知足夠,但外界對國內認知……遠遠不夠。
  不過,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很難。
  得壹點壹點來。
  西洋的古典音樂,通過幾百年的發展。
  走向世界的時間超乎想象。
  幾乎是兩個世紀的世界性交流與世界範圍的廣泛學習,方才達成如今的效果。
  大家都聽過,壹些大師大家也都認識。
  喜好者甚至可以如數家珍的跟妳講西方音樂的發展史,名人,名作。
  這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
  而中國本土的音樂,相對來說,風格更多,範圍更大,歷史更加悠久,受到各種文化,哲學的影響更大,包含的民族更多。
  這也註定了想要走向世界的工程量變的極其巨大。
  時間,必然也會更久。
  難度根本就不是壹個等級的。
  哪怕就是中國傳統音樂出身的人,也未必能夠了解整個中國傳統音樂的脈絡。
  那TM是壓根就理不清的。
  有人說,憑借壹個兩個大作就能讓中國音樂走向世界?
  李少傑覺得,可以先給這人賞壹個白日做夢的大嘴巴子。
  所以,現代的中國音樂家,在此道的努力,簡直是玩出花了。
  要麽,搞西洋古典音樂的時候,暗戳戳的加點中國元素。
  慢慢的去滲透。
  要麽,就是將西洋古典音樂漢化,去表達中國文化。
  去做壹個不同於西方的西方古典音樂。
  而在文化輸出的表述上,也只能以單個點的方式去表達——在無盡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歷史文化,民間故事中,截取那麽壹小節,壹小段,以及壹小種風格。
  進行創作。
  就比如李少傑的《敦煌·慈悲頌》,或是壹些敦煌舞,敦煌題材的其他作品。
  敦煌。
  就已經足夠人研究壹輩子了。
  可面對整個華夏的文化與歷史,卻又顯得微不足道。
  所以,種種方面考慮,李少傑認為,自己必須要抓緊時間,盡可能的更多,更大量的去走向世界。
  在這種考慮之下,李少傑便開始籌備觀望起來。
  這壹趟國外之旅,最後壹站,自然便是拜訪自己的老師。
  講真。
  弗雷德裏克這老頭,能處。
  有事兒他是真上啊!
  首演的壹些麻煩事,甚至都不需要李少傑自己去搞。
  老頭就給安排明白了。
  之後的世界性巡演,更是給安排的明明白白。
  從柏林歌劇院,到丹麥哥本哈根蒂沃利公園,再到比利時布魯塞爾,意大利米蘭,希臘,隨後便轉戰美洲,澳洲。
  最後的兩站才是京城與鵬城。
  要知道,搞巡演可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需要溝通的各個方面也很多。
  特別的忙碌。
  可有了弗雷德裏克的人脈幫助,聯系這麽壹圈,預約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李少傑業內影響力的原因。
  有國際影響力的音樂家,想要搞作品的世界巡回演出,是很少有人會拒絕。
  不僅是藝術方面,文化方面的影響。
  經濟上的影響也是極大的。
  當然,這件事並不僅僅只有民間的背景。
  各個官方雖然沒有明面做什麽,但實際上暗地裏也是非常的關註。
  這玩意,牽壹發動全身。
  說小點,那就是李少傑整了部作品,要世界巡演。
  說大點,這就算是文化交流。
  再大壹點,那就算是民間外交。
  這不算是什麽稀奇的事情。
  比如,有時候,外交上,對某個國家開始熱情起來後,那就是從經濟,文化,藝術等全方位的溝通交流,有時候,國家甚至會鼓勵民間的壹些行動。
  ……
  時間慢慢度過。
  如無數粉絲們所料的壹樣。
  在英雄聯盟的聯動合作後……
  傑哥……
  又雙叒叕不見了!
  現在的傑粉,對於傑哥的行蹤已然是佛系的不能再佛系了。
  就很離譜。
  人不見蹤影的時候,即使妳是再鐵桿的粉絲,再強大的關註力。
  也不知道傑哥在幹什麽。
  但如果人壹旦有了消息,那必定不小,不說熱搜,也不說多火爆,但起碼知道消息是沒問題的。
  所以……
  我關註個屁啊?
  消停呆著算了。
  等傑哥開心的時候,那必然會冒泡。
  講道理,有這追人消息的功夫,真不如跑去聯盟打幾盤。
  就這,偶遇傑哥的概率都比找消息要靠譜的多。
  ……
  從德國回來後,李少傑兩口子便來到了京城。
  在中芭這邊,開始進行下壹步的編舞工作。
  為了之後定稿,練舞,樂團排練,以及集訓做準備。
  日子過去了壹周。
  這壹周裏,李少傑與中芭的編舞師幾乎壹直在吵架。
  “阿傑!這麽好的壹個機會,妳為什麽不把中國元素表達的濃烈壹點呢?!”
  中芭的編舞師名為陶紫,今年近四十。
  也是曾經的首席。
  退下來後,便專攻芭蕾舞的編舞。
  本來,和李少傑合作是很開心的壹件事。
  但陶紫實在是不理解,為什麽李少傑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
  妳作品中,明明有中國文化元素。
  但為什麽表達的卻那麽抽象模糊?
  有,但只有壹點點。
  甚至有點聽不出來。
  只能感到那麽壹丟丟的感覺。
  妳完全可以做出來更加精髓,更加傳統的中國元素片段啊!!
  “陶紫老師,我說了,很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的!!”
  李少傑寸步不讓,皺著眉頭,和陶紫爭執著。
  “我知道妳們想在芭蕾方面,在音樂方面,在作品方面,更多的去展示中國文化,但妳要知道,有時候,這樣急功近利的心態並不可取,甚至會適得其反!!”
  “怎麽就急功近利了?!既然有中國文化元素,那就展示啊!!”
  “因為這是歐洲的童話故事!!而且,是要區別於西歐風格的!!”
  李少傑皺眉。
  “中國的意向內容並不多,而且,為了作品本身考慮,要更加嘗試去切換到以西方人的視角看中國的感覺!!”
  “而且,我本意就是在保留壹丁點特色意像的同時,盡可能淡化各民族的政Z存在感,不要什麽東西都那麽偏執!!”
  李少傑很愁。
  要知道,西方人實際上對東方的了解,就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說是帶點偏見的。
  能夠拿出來的正面印象,並且是無數人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正面印象……
  很少。
  所以,在處理的時候,李少傑覺得,在這種西方故事中,絕對不能太過於強調中國風格,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就像是兩個不同語言國家的人溝通壹樣。
  妳是非要上去安利本國語言,逼著對方讀本國語言,這樣效果好。
  還是妳上去用他們的語言去講述他們的故事,然後在其中給出壹點自己國家與語言的印象與小彩蛋,然後逐漸深入呢?
  李少傑這麽多作品走過來,真的是深有感觸。
  就好像敦煌文化的作品壹樣。
  雖然同樣走出世界,並且評價相當高。
  但那些老外,真的能感受到作品中最為深邃的中國文化嗎?
  其實並不是的。
  他們只是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到了東方的那種厚重文化底蘊與神秘。
  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美感。
  至於裏面的東西……尤其是最為影響人的思想。
  即使是學識再高的,也真的很難get。
  雖然,嚴肅音樂難懂是常態。
  但李少傑覺得,起碼妳得能讓那些能懂的人懂。
  就好像妳跟人家外國人講故事。
  中國《廣虞初新誌》中,黃之雋的《虎媼傳》。
  保管TM說出第壹句話,外國人都得當場懵逼。
  哪怕是有興趣,也會太過難懂。
  但這個“虎姑婆”的故事,是流傳於灣灣省的壹個非常大眾的民間故事。
  這就是文化差異的影響。
  但是,妳如果換個角度呢?
  講壹下安徒生童話故事中的《小紅帽》?
  都是告訴孩子們不要相信陌生人,小心上當受騙的故事。
  只不過,壹個灰狼,壹個老虎而已。
  好家夥,大同小異,非常類似的這個故事。
  瞬間,老外就能懂。
  然後,再去跟人說,我們也有類似的故事,XXX,早了百年。
  人家當時就會驚呼“wow!厲害厲害!神奇!”
  如果妳跟外國人直接就聊武夷山的大紅袍,雨前龍井和明前龍井的區別。
  人家懂嗎?
  甚至會有不少人直接失去興趣。
  但如果妳從英國貴族飲用紅茶的習慣中,去逐漸的切入到正統的中國茶文化……
  這聊起來是不是更容易被接受?
  所以,這壹次,李少傑並不想強行的去搞什麽傳統正統中國文化。
  “加入了壹點中國元素,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作品的整體風格是中國風格的,我可以有中國文化,中國故事,中國風格的作品,但是,這個作品不是!!”
  李少傑壹副吵急眼的樣子。
  “我這次,就是想用外國人的視角,去描繪壹個更加正面的中國意向,而且只是個短暫的片段!!”
  舞劇的合作,並不只是單純的舞蹈家,或者音樂家,能夠完成的。
  李少傑只是有壹個初步的安排與作品,故事與背景。
  但實際上,作品內部細節的選擇與編排,是通過音樂家與編舞師共同來完成的。
  有時候,或許會因為舞蹈動作的改變,去改變變奏風格。
  李少傑是主導。
  但並不能做壹言堂。
  如果不去聽取壹些真正編舞師,舞者的意見,那麽自己作品的整體,只能是壹坨屎。
  音樂有音樂的想法。
  舞蹈有舞蹈的想法。
  舞者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如果不能發揮出三者的長處,反而互相掣肘,那麽作品單點再妙,整體看來……
  就是屎。
  這就是音樂與舞蹈結合中,需要衡量的兩個片段。
  陶紫的想法實際上沒什麽錯的。
  在陶紫看來,妳有這麽好的巡演機會,目標本來也是讓作品走向世界的同時,能夠帶有壹點中國特色。
  那為什麽,在舞蹈的編排,在音樂的選擇上,不能更中國呢?
  而李少傑的想法,則是……
  這部作品,實際上算是壹個過渡的實驗。
  目標並不想只是局限於“中國風格”內部,而是盡可能的以世界的視角去進行。
  推廣中國文化固然重要,讓中國藝術走向世界也重要。
  但絕對不能做中國風魔怔人。
  壹切為作品服務,不能牽強。
  我可以有很純正,很新穎,很有創造力的中國作品。
  但不能代表我只能有中國作品。
  而且,這壹次,作品內部的中國元素片段,就是壹種試驗,壹種“不以濃厚中國風元素去勾勒壹種模糊的中國印象”的實驗。
  陶紫覺得,應該在表達中國元素的時候,盡可能的以中式的芭蕾風格,音樂風格,甚至壹些樂器點綴,讓印象明朗化。
  但李少傑卻想的是給出壹個模糊的印象,盡可能還是以西式為主,不然,太過突兀的反饋會讓作品整體的質感產生割裂。
  所以,兩人在編排的思路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