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营

超约古今

历史军事

第一章 增援<br /> 边营再住进军队,是民国26年10月间的事了。<br /> 此时,中国的精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一章

边营 by 超约古今

2018-5-27 06:01

第一章 增援
  边营再住进军队,是民国26年10月间的事了。
  此时,中国的精锐部队几乎都在远离南京的上海作战,首都南京倒是一片和平的景象。
  边营在何时驻扎过军队,老辈人说法一向不一。但是,这里最靠近中华门城堡,一旦中华门受到威胁,由这里增援是最便捷的,这倒是大家一致的看法。
  边营驻军,不是中华门已经受到了威胁,而是整个中国都开始受到了威胁。
  从这年7月7日开始,在华北卢沟桥响起的枪声就已经昭示着中国又进入到了新的一场战争当中了。虽然边营的张余生张老爹一再告诉前来买烧饼的人打仗归打仗,这烧饼还要做,这饭总得吃吧。但是,北方的枪声还没消停,在上海中日军队又乒乒乓乓打起来了,这让大家心里立马都感受到了紧张。毕竟,上海离边营说近不近,说远可也不远。
  老爹就引用他老爹的话说,当年谁也没成想,长着红毛的英国人就从上海开着兵舰到了南京,原本和南京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战争最后竟然落脚在这个地界,南京招谁惹谁了,这次打得赢也就罢了,打不赢说不定又要落脚到南京结束了。
  几个街坊中的老者在夏末的夕阳余晖里一边闲聊,一边摇着芭蕉扇,有些人不服气,上去的军队乌央乌央的,日本人在上海也就几千人,这一人一口吐沫肯定赶不走他们,可这次是真枪实弹地上去,还不把这些龟孙都赶到海里去?
  大家都不住点头,别的不说,这首都的消息向来是来得最快的,早在一个月前,国民政府的警卫部队,德国人训练出来的样板师,就带着全制式德国武器装备,秘密开赴上海去了。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边营的气氛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大家心照不宣,也不讨论这种机密的事情,只用眼神和微笑交流,有人实在忍不住,但是只要一挨着边,马上就有人制止了,还指指天上,大家就笑笑,把这件事岔过去了。
  可是,岔不过去的是边营来了驻军,这眼见着远在天边的战火就要烧到家门口了,怎么会让人不揪心呢?
  可是揪心归揪心,毕竟又帮不上忙,也不知道上海那里打得怎么样了——按理说,这齐整整的军队上去了,几千日本鬼子还在话下?再说了,这后来不是又派了不少援军上去嘛。
  边营驻军三三两两上街的时候,很是吸引两边店铺里住家老小的眼光。这些驻军照例是不带武器的,可就是制服也很招摇呀,看到这些制服出现在眼前,老人们心情复杂,孩子们倒是欢天喜地,跟着兵们后面走并且模仿的不在少数。
  帅七走出来的时候,最让孩子们羡慕,高大的身体上国军夏常服特别妥帖,加之他皮肤白,被军装一衬,这威风里就自然带着些儒雅,这点甚至让耿连章也很羡慕。
  耿连章和帅七不一样,个头刚到一米七,虽然不矮,但是和帅七一比,还是差着不少。这人不高,也就没有了撑起制服的那份洒脱,夏常服仿佛总是裹着一样,怎么都晃动不起来,而且动不动还被汗水湿了黏在身上。
  所以,耿连章一向不大愿意跟着帅七出去,但是,帅七动不动就要拉上他,耿连章有时候没有办法,大多时候就找理由推掉。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很喜欢和帅七一起出去。
  因为,帅七找到了边营最好吃的烧饼店,也找到了边营最好看的女孩子,而且,最重要的是,帅七和这位被他私底下叫做西施姑娘的女孩能说上话,这让耿连章由以前的羡慕平增了几分佩服。
  可是有一点,耿连章不认可,帅七每次出营就说一定要吃了美味看了美人才行,否则出营就没有意义。耿连章不认可这种观点,但是,架不住每次都要咬上几口芝麻馅或者肉馅的烧饼,再偷看上几眼正忙着给顾客包烧饼的“西施”姑娘。
  让帅七佩服的事情很快就来了,耿连章打听出,“西施”姑娘是张老爹的孙女,芳名叫玉茹。
  至于,这位玉茹姑娘的爹娘,街坊们语焉不详,有人说,孩子的父母早年死在一次饥荒中了,还有人说,玉茹可能是张老爹抱养的孩子。
  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打探到这么多情报,这已经是伟大的胜利了。那些天,两个人像打了胜仗一样,在这季首都最后的温热中很是得意。
  而且,边营到目前一切正常,也没有任何调走这支边营部队的迹象,如果照着这样子发展下去的话,也许到了寒冷的冬季,敌人知难而退,战争也就不了了之也未可说。
  烧饼铺子的顾客倒是越来越多了,每次排队的时间也就自认而然长了,这让两个兵可以从容地观察玉茹姑娘的一举一动和一颦一笑。
  但是,无论怎么细究,玉茹姑娘都无可挑剔,不管是接人待物还是长相模样,玉茹都像串架上熟透的葡萄,晶莹饱满而又高高在上。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耿连章不由想起了《爱莲说》里的语句,在他眼里,眼前的姑娘不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莲吗?
  为此,两个人后来还发生了争执,帅七一定要把玉茹比作葡萄,而且是一串紫色的葡萄,光闪闪,挂满浆汁,即将下架采摘;耿连章告诫帅七,别忘了部队来边营的目的,想归想,其余的,什么都不可能!
  帅七讪讪地笑笑,仿佛有些不甘心,但是最终,还是长叹了一口气。
  此时的上海,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后来退下来的部队说,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这一天是8月13日。
  不仅让德械师秘密开赴上海,军委会还命令驻扎在苏州的装备优良的第2师补充旅第二团换上保安队服装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等战略重点,以充实上海兵力。
  为何要如此做?实在是因为当时上海的中国驻军要受限于5年前中国和日本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国民政府承诺无正规陆军驻扎上海。
  而此时,逼迫国民政府采取行动的原因是,日方要求中方撤走全部上海保安部队,并撤除所有防御工事。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
  正是为了抢得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日军,中国才组织了强大的力量主动发起了进攻。
  13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对上海市区之敌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其攻击重点最初为虹口,后转向公大纱厂。
  此时,在数量和装备上中国军队都占据了绝对优势,除2个精锐师外,还有2个装备德国火炮的重炮团,加上坦克、空军助战,一鼓作气驱敌下海按理没有问题。
  最初日军在上海的部队仅海军陆战队3000多人,见到形势不妙,又紧急从日本商团中动员了一些退役军人,合计不过4000人,其重武器也不足,但这些人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致使中国军队一直无法完成重大突破。
  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如此,已经错失良机的中方就面临两难的境地。日军增援部队在中国军队侧后方登陆后,中方已经无力消灭日军陆战队,那么要么撤退,集中力量对付华北的日军,要么就硬着头皮在上海打下去。
  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军队统帅部,考虑在上海作战比在遥远的北方大平原作战补给方便,可以避开机动力占优势的日军。且在有外国租界的上海开战,极有可能引起大国势力的干涉,并可能在外国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这对当时军力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日军于16日曾退守江湾一带,这里有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一批据点。
  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
  据事后一份战报显示,此役中方先后投入8个集团军又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60万人以上。
  10月20日,日方秘密组建了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11月5日日军第10军共8万人在金山卫登陆,至此,原本3000余人的日军最终投入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共计27万兵力。
  在边营的人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从日本本土以及后来从华北增援来的第10军此时在上海,数十天后他们就会杀到南京,就会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里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
  正是这些增援来的兵,改变了无数南京人的命运,也改变了这场战争的进程。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