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边营 by 超约古今
2018-5-27 06:01
第六十四章 两军再联手(一)
桂系在安徽大别山区的军事力量,除了其第二十一集团军外,还包括大量的游击部队和保安部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开始。在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救亡的形势下,桂系适应了全国抗战潮流的发展,桂军改编后北上参战。
在“七·七”事变后的两个月内,桂军共编成3个军,组成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品仙,参谋长何宣。
第十一集团军原定参加徐州的防守,9月中旬,第四十八军首先挥师北上,抵武昌时,正值上海战事吃紧,于是奉命东下增援。10月一开始,李品仙在桂林校阅部队。随后,第七军抵海州布防,第三十一军进驻徐州附近。不久,第七军又奉调增援上海。
桂军第二十一集团军进驻上海后,淞沪抗战进入到最激烈的时刻。
10月21日晚8时,第二十一集团军向谈家头、陈家行正面之敌发动猛攻,经过一夜激战,于22日晨克复陈家行、桃园滨。
天亮后,日军倾全力反攻,他们先以飞机及重炮密集轰击陈家行一线第二十一集团军阵地,继而大队步兵由坦克开路疯狂反扑,第二十一集团军顽强抵抗,然而工事被毁殆尽,守军损失甚重,谈家头、陈家行阵地先后被敌突破。
其后,第二十一集团军为夺回得而复失的阵地,三次发起反攻,但因地方炮火占优,桂军虽经拼死冲杀,却无任何进展。
23日晨,蕴藻浜南岸之敌,以主力向第二十一集团军阵地再次发起猛烈攻击,第二十一集团军拼死抵抗,反复冲杀,但因伤亡过大,阵地被敌突破,被迫撒出战斗。
26日,国军主力撤到苏州河南岸。之后,日军多次强渡苏州河,均被守卫苏州河的桂军击退。中日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11月5日,日军大批在杭州湾登陆,然后迅速分路直扑松江,对凇沪守军实行迂回包抄,同时苏州河方面之敌亦加紧向右岸攻击,中国守军完全处于腹背受敌状态。
到8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撤退。11月11日夜,上海宣告沦陷。
在国军向内地撤退的紧急关头,统帅部命令桂军周祖晃率第一七0师、第一七二师从徐州乘火车南下集结于武进,然后火速转赴吴兴阻止敌人第六师团西进,掩护国军主力后撤。
两师火速抵达吴兴后,很快就与西进之敌2万余人在南浔镇附近遭遇,旋即展开激战。
因为力量单薄,经过极为惨烈的战斗后,桂军被迫退守升山市。
21日,敌集结重兵猛攻升山市。第一七0师中将副师长夏国璋亲自督师与敌争夺西山,壮烈牺牲。
升山市当日失守后,桂军退人吴兴城。
24日受敌压迫,桂军又被迫撤退。团长韦健森殿后掩护,中弹殉国。桂军退到朱家巷一线阵地,决心死守朱家巷一线,以保证上海大军从50里外的泗安完全通过。
25日,敌人飞机、火炮、坦克、步兵近8万人一齐出动,向桂军不到2万人的阵地猛扑。桂军以血肉之躯抵挡,坚持到晚上被迫向泗安撤退。次日到泗安收集残部,第一七0师四个团只剩下一个半团。第一七二师也只余一个团二个营,但这时国军大队已过泗安,桂军遂奉令转移。
凇沪一役,国民党军队伤亡近20万人,日军伤亡亦达6万余人。在这次战斗中,桂军第二十一集团军顽强坚守,勇猛冲杀,给敌人以重大创伤,停滞了敌人的进攻,同时自身也伤亡2万多人。
短短一个多月,不仅没有阻挡住敌人的进攻步伐,而且损失如此惨重,桂军这么大的伤亡数字报到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李宗仁被气得无话可说。
曾几何时,他和白崇禧代表桂系向老蒋力陈意见:淞沪不设防三角地带,不宜死守。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国军在沪作战应适可而止。
李宗仁并建议将第二十一集团军和其他增援部队调至苏嘉路国防线上既设阵地,凭借据守,然后将沪上久战之师调回南京休整,再相机向前线增援。如此更番抵抗,以达到持久消耗敌人力量的目的。直到实在不得已时,便自动放弃京沪,将大军向长江两岸撤退,诱敌深入,节节抵抗,实行长期的消耗战。
可以说,战局后来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死守沪淞三角地带的巨大危害性,不仅国军主力部队差点被日军合围消灭,而且,南京很快失陷,日军没有达到消灭国军主力目的,转而对放下武器的军人和无辜百姓展开疯狂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在南京是否守卫的问题上,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李宗仁力主放弃南京,将大军撤往长江两岸,这样一面可以阻止敌人向津浦线北进,同时可拒止敌人沿长江西窜。白崇禧自然也赞成李宗仁的主张,并且进一步指出:守住南京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应当吸取沪淞会战的教训,放弃守点守线的做法,改行积极防御的方针。
边营的将士不知道,现在的战斗原本就是当初李宗仁和白崇禧设计好的——利用长江两岸的地形地物,展开广泛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不断消耗敌人的军力,尽可能地迟滞日军西侵的步伐。
只不过,这样的局面来得晚了一些,而且,也少了数万在南京保卫战中本可以早点撤出来而不至于被屠戮的主力部队。
站在山岗上,耿连章一点畏惧也没有,自从南京失陷开始,自己和这一队人就活一天赚一天了,这么多天的战斗下来,杀了不少小鬼子,也替不少牺牲的战友报了仇,算一算,早就够本了。
两路日军加起来足足有一千人。
要不是山岗易守难攻,也许自己的这个支队早已经报销了。
而现在,虽然经历了残酷的半天战斗,战士们已经人困马乏,但是士气尚高,而且,夕阳西下,天马上就要黑了,一旦撑到天黑,也许就有新的机会了。
似乎敌人也意识到天黑对围攻不利,竟然猛地加紧了进攻。
耿连章把支队的战士分成两批,都是老兵带新兵,老兵对付敌人的军官、机枪手,新兵则对付敌人的普通步兵,也不敢放得太近——鬼子的射击准头奇高,好在是居高临下,一排排枪打过去,倒是让两边的敌人并没有占到便宜。
但是,弹药毕竟是有限的,这样打下去,迟早会吃大亏。
而且,支队已经出现了伤亡。耿连章有些后悔,自己太急于出击了,没有料到敌人会来得这么快,也是这么狠!
野战的鬼子兵打得凶猛不说,也极有韧性,一粘上就跟牛皮糖一样,怎么甩也甩不掉了,等到自己带着战士们边打边撤走到这里的时候,没料到,背后的鬼子又是一兜,就把自己给夹在中间了。
难怪要给边营部队游击大队的番号呢!看来,这里已经成了敌我相互交织的地带,适合打游击。
而要打赢这种新型战争,没有情报、没有支援和配合,冒冒失失显然不行!
就拿目前的敌我态势来说,其实也不是没有破解之术,无论哪一头,只要自己人从小鬼子屁股后面狠狠一打,自己就可以率众冲下去,把鬼子来个反包围,到那时,不仅可以化险为夷,反败为胜也不是不可能!
关键是自己没有电台,没有友军,处于孤军作战。
就在耿连章胡思乱想、悔恨不迭之际,突然,在鬼子兵的身后,真的响起了激烈的枪声,而且,几乎是同时,两边都打了起来。
细听,山岗的北边是“咕咕咕”重机枪的声音,显然,这是国军!
而山岗的南边更多是步枪的声音,打了一会儿以后,更是响起了军号声,还夹杂着冲杀的声音。
“支队长,我们从哪边杀下去?”帅七喊了一嗓子。
“往南,三个一组,冲上去和鬼子拼刺刀!注意,老兵要带好新兵。快!”
此刻,黑暗开始笼罩下来,南半边的鬼子兵架不住前后夹击,而且,似乎他们也怕黑夜,在厮杀了一会扔下一些尸体后,开始往后败逃。
有新兵想追下去,被耿连章喝止了。
敌情不清,侥幸能活下来,已经谢天谢地了。
这时,帮了大忙的部队有首长模样的人过来,竟然也是个营长,姓张。
原来,山岗上将近一个下午的战斗还是被周遭的中国军队侦知了,张营长就和当地最靠近的国军——第二十一集团军下辖的一个特务连取得了联系,两军相约一起帮着解围,在黄昏时分运动到位,一起发起攻击。
“如果我们坚持不到黄昏怎么办?”帅七冒失地问了一句。
“望山跑死马,绕到山岗后花了很长时间,而且,特务连似乎还有些不太情愿,劝说、请示汇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太感谢你们了,请问阁下,贵军是新四军吧?”耿连章朝着张营长敬礼问道。
“你怎么知道?”
“嘿嘿,我们曾经有过一次合作,今天,幸蒙贵军出手搭救,边营游击支队支队长耿连章在此谢过!”
“等等,你们是边营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