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李淵的問話
唐朝好舅子 by 晨風天堂
2018-7-3 18:46
李淵在數著柳木這次遠行的過錯。
莫說是壹個小小的駙馬,就是太子敢攜車千輛,役夫數千出遊,那彈劾都會如雪片般飛來,然後在太極殿內堆起壹人高。
可至今,卻無壹份彈劾柳木的表章送來。
面對李淵的提問,柳木幹巴巴的笑了兩聲,正在思考如何回答的時候,李淵卻長長的吐了壹口氣:“怕是只因壹個利字。”
利!
李淵壹句話就說到了重點,柳木內心壹個巨大的服字。
李淵再問:“何種利?”
“賦稅翻倍。”柳木靠近兩步在李淵身邊低聲說道。
李淵微微的點點頭:“那麽憑什麽翻倍?”
“父皇,就拿您喝水的這杯子來說,世人只知有杯,可這杯也有好有壞,將這杯分為九等二十壹級,自然就是二十壹種價格。只須您再下道聖旨,如大唐初定百廢待興,當節儉禁奢華。兒臣就能讓賦稅再翻壹倍。”
“噢?”李淵來了興趣,身體往前傾已經快貼到柳木身上:“這禁止奢華,那上上等茶杯自然賣不出,如何增加賦稅。”
“奢侈品稅。奢華之物銷售,須增加奢侈品稅,此稅款專用。各州府用於成立義館,救治老弱,對窮苦之人免費醫療補助等。但怎麽讓這個稅能夠順利的公布出去並且執行,您老朝中有的是名臣,他們壹定有辦法。”
李淵摸著胡子心中想著柳木的這個提議。
大唐的稅,重點還是在於役、丁、田。商稅可以少的可憐,基本上是二十分之壹至三十分之壹之間。
柳木又講道:“父皇,再賜壹面金牌給我,邢州可以建壹個鋼坊。鋼坊為特殊行業,壹次性收他三成稅估計也有無數人願意來建。”
“產量會有多少?”李淵關心的不是稅,鋼是戰略物資所以李淵關心的是產量。
“父皇,去年大唐有多少鋼,邢州鋼坊建成之後,加壹倍沒問題。”
這個產量讓李淵動心了:“金牌是小事。”
鋼鐵的產量對於大唐來說非常的重要,先不說軍械兵器之類,李淵身為大唐皇帝可是清楚的知道,大唐有些州府的農戶家具用的還是石制,就是長安周邊還有些地方用的是瓷刀,石刀。
李淵問柳木:“邢州有足夠的錢幣去建造壹個產量百萬石的鋼坊?”
“沒有。”
“那錢幣從何而來?”
“五天,五天時間兒臣保證讓錢、糧、役到位。”柳木信心滿滿的說著。
李淵點點頭:“妳去辦,我看著。”
“兒臣告退。”
柳木從李淵書房出來後,看著東邊的方向長長的嘆了壹口氣。
在柳木心中,李建成也不是無能之輩,大唐起兵之後李建成後勤方向作的極佳,而且大唐起兵所需要的錢糧多半都李建成從大世家那裏或是借,或是討要而來。
眼下李建成失去了壹個又壹個的助力,他有些亂了方寸。
出了太極宮,李世民正在宮門外等著。
“二哥!”柳木壹抱拳。
李世民點點頭,叫人拉過壹匹馬給柳木,然後翻身上馬與柳木並行,兩人走了壹段之後李世民說道:“無忌今天心急了些,我已經單獨找他聊過。大勢在手的時候,不應該有這等小花招,慶幸沒人註意到?”
“或是沒有人揭穿。”柳木在旁說了壹句。
李世民眉頭微皺,柳木這話才是大實話,只是沒有人揭穿。
李世民說道:“妳二嫂壹直不想讓無忌身居高位,卻不知是為何?”
柳木心說這不是明擺著的原因,李世民是知道,只是自己不想承認罷了。所以柳木也沒有多說什麽,只說道:“二哥在宮外等我是何事?”
“沒什麽事,只是來問問明天的中秋盛典不會有誤吧。”
“不會,那怕父皇早上醒來說要辦盛典,午時就能有盛典。辦這事我那邊已經有成熟的流程,訓練有素的人員,只需要有命令就拉開人手幹活就是了。”
聽完柳木的回答李世民點點頭,沒再提盛典的事而是說道:“大勢所趨,等就是了。”
“二哥英明。”
出安福門,李世民壹直將柳木送到蘇林門這才轉回頭。
從長安城北到涇陽的莊子還有三十多裏遠,尋常人步行也就是壹個多時辰,放在現代三個小時差不多就能走到。
柳木騎術依然不怎麽好,但這點路程縱馬小跑也就是不到壹時辰就。
到涇河碼頭的時候,高履行、崔壹葉等人都在這裏為明天的盛典作著安排,馬周還在長安,他要負責處理整合那些情報。
“兩個事。”柳木對高履行和崔壹葉說道:“頭壹個事,在東西兩市的告示上加壹條,就說我柳木征招家丁,招萬人壹年時間篩選,要特別註明,給我柳木當家丁這壹年的篩選時間,絕對讓每個人受盡折磨,吃盡苦頭。”
高履行只是示意身邊的小廝記下,然後說道:“魏征在等妳。”
“我在說招家丁的事。”
“知道了,不就是吃苦頭嘛。有的是人願意來吃苦頭,莫說壹萬人,就是兩萬人也能在三天之內招足。”高履行滿不在意的說了壹句。
崔壹葉也跟著說道:“長安城傳聞,壹個奴兵,現在實封左神策衛都尉,實實在在的正六品武官,難道不讓人心熱?”
“什麽?”高履行插嘴反問:“妳壹定是搞錯了,左神策衛是上軍,上軍的都尉是從五品上,不是正六品下。”
“好象也對。”崔壹葉想想,既然在大唐皇帝神封的神策衛,那麽應該是上軍級別。
柳木吼了壹聲:“管我屁事,我才是從五品下的駙馬都尉。”
“喲,這是妒忌了,哈哈哈。”高履行與崔壹葉都笑了。
“說另壹個事。”
“好,妳說。”看柳木火氣很大,崔壹葉陪著笑容說著。
柳木沈聲說道:“替我寫請柬,請長安這邊的三十六名門派人過來。特別是河東柳氏、長安杜氏、河東裴氏,還有妳們清河崔氏,壹定要派能作主的人過來。他們不是壹直想在我這裏拿到工坊嗎?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