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舅子

晨風天堂

歷史軍事

  大唐如詩篇、長安美如畫。   苦力級寫手穿越大唐。   盛世大唐多了壹個鄉野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65章 又見鐵路狂熱

唐朝好舅子 by 晨風天堂

2018-7-3 18:49

  提到人員的任免問題,姚思廉表示:
  “李弼倒也是壹個人才,讓他暫時作為長安至華原將試作鐵路更換成正式的鐵路的主持官員,倒也是合適。只是聖人為何要將拆下來的舊鐵路布置在朱雀大街,這事確實讓人想不明白。”
  有懂的,李靖立即就說道:“這事我倒是有所聽聞,真正跑遠路拉貨拉人的,那是真正的火車,還有壹種叫輕火車,無論是鐵軌還是車頭都比起真正的火車要差很多,而且速度也不會太快,就是在大城市之中用來拉人的。”
  “拉人,如何壹個拉法?”
  “就拿朱雀大街來說,在街道正中間修鐵路,與周圍的路面修平,不影響行走。而後每四個坊的十字口可以停下來接人,與眼下長安城內按路線通勤的馬車用處相當,依聖人這個計劃,修中心十字,那麽調兵到城南會比之前快數倍。”
  李靖依然還是在戰略的角度在思考。
  從太極宮到城南的明德門,足足有二十裏。
  長安城是大城,靠兩條腿去跑的話,這二十裏差不多需要士兵花差不多壹個時辰的時間才能趕到。而且體力肯定會消耗不小,不利用馬上作戰。
  李靖又說道:“聖人既然有心修這個輕火車,那麽我倒是認為在長安城內修四條,朱雀大街是正中心主路,這個不要動了。從太極宮兩側修城南到城北的兩條,也就是芳林門……”李靖停下了,搖了搖頭。
  沒有人催,因為其他人都沒有見過這種輕火車。
  想了壹會之後李靖說道:“改壹下路線,從光華門修下去,然後城南再開壹個城門,或是將城南的安華門往西移壹個坊的距離。”
  姚思廉聽明白了,立即接口說道:“那麽不要中軸的延平至延興是南邊的東西輕火車,城北的難道要從皇城門前過?”
  “有什麽不好?無論我等上下朝,或是快速從禁軍調兵,都是件極好的事情。”李靖是支持的。
  杜如晦問道:“這個是否有要所區別,不同的人乘坐不同的車廂?”
  李靖回答:“這是禮部的事情,我只管修好的輕火車路線,這路線眼下對城中百姓有用,戰時對調動兵力有用。不過,依大唐眼下的防備力,想突破八水打到長安城下,比登天還難,但長久計,這輕火車可以修。”
  杜如晦點了點頭:“大唐富足,這點小錢還是能花的。”
  在路面上修四條輕軌火車,總裏程也不過壹百裏,這點小錢尚書省不在乎。
  但真正的火車,重軌的要開山劈路遇水建橋,這要花的錢幣數量太大。
  按大唐皇帝李世民想要的,三十年修足十萬裏,這個數據嚇的尚書省與六部主要官員齊齊壹哆嗦。
  所有官員認為,三十年修足三萬裏,最多五萬裏,已經讓大唐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萬裏這個數據,太嚇人。
  當然,皇帝有這個想法可以理解,內閣與尚書省會支持,但不會照這個恐怖的數字去動員全國的力量拼命的修鐵路。
  未來三年尚書省的對鐵路的計劃僅僅只有壹千八百裏,最多也不可能超過三千裏。
  別說尚書省、內閣、六部。
  就是柳木聽到三十年修十萬裏鐵路都嚇的壹哆嗦,柳木可是知道,新中國初鐵路也就是四萬裏多壹點,到柳木穿越前,鐵路也就是二十多萬裏。
  靠大唐眼下的工業能力,鋼鐵產量,三十年修十萬裏鐵路和作夢壹樣。
  雖然是作夢,偉大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卻真正已經開始動作,僅僅就是幾天後,大唐長安的街道就開始分段式的封路,將原本的石板挖起來,然後重新打下更結實的地基,運來大量的碎石。
  從華原到涇陽的那條最低級別的小鐵路發揮了最後壹次的作用。
  壹臺巨獸被分成了零件運到了長安城北的涇河南岸,然後就在岸邊建成了壹座石料場。
  蒸汽機的力量帶動巨獸,壹塊足有三尺見方的大石塊被扔了進去之後,轉眼之前就變成了無數碎石滑入了料鬥。
  長安城內輕軌修建工程拉來了大幕。
  話說此時在西翼州,秦瓊部下的近百名參謀人員已經將方園三百裏範圍內的河道、小山、樹林等繪制成了壹副初等的地圖。
  會議室內,秦瓊坐在上首的位置安靜的品著茶,其余的爭論壹句也沒有落入他心中。
  事實上,秦瓊也拿不定主意將城建在何處。
  不遠處的李淵背著手站在地圖前,眉頭緊緊的皺著,在他眼中至少有十五處非常良好的建城地點,按李淵的計劃,這裏可以建上二十個以上的城池,每壹個都是好地方。
  可眼下卻不需要這麽多城,要的只是壹個主城。
  房玄齡這時走到李淵身後:“太上皇,臣以為最合適的地方只有兩個。”
  “說來聽聽。”
  “無非就是兩處河道匯集處,作為第壹個城運輸才是第壹要務。太上皇您看,上河道叉口那邊依地形,水域太多不利於城池。下河道處往上十裏就有壹塊平原,城就建在這裏。大港建在柳駙馬選的位置,往內河走自然是換內河船了。”
  “恩,這麽說來確實是壹個好建議。”
  李淵很認真的分析了房玄齡的建議之後,也認為很是合適,有河的話首先能夠保證水源,然後是運輸的便利,這確實是壹個好主意。
  秦瓊拿不定主意。因為他在這些方向不擅長。
  柳木則更註意到出海口外深水港的選擇,沒有深水港就沒辦法停大船,大唐眼下大型貨船的已經超過二千料,沒有足夠可靠的港口就沒辦法讓這些船只停靠。
  房玄齡看李淵接受了自己的建議,立即說道:“那麽太上皇,接下來是否可以就選址的問題進行投票。然後進入下壹項議題,農業種植的方向,臣以為當以稻米為主,麥、豆為輔,其余作物也需要商議,還有就是畜牧業也很重要,關系到糧田的肥料問題。”
  李淵點了點頭:“休息壹下,然後投票。”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