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歷史軍事

“崇禎元年夏,畿輔旱,赤地千裏。”——《明史·五行誌》。
……
這年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76章 【大同鎮大捷】

by 王梓鈞

2023-3-19 19:05

  山谷之中。
  哨騎散出數裏遠,搜山隊也被派往沿途山嶺探尋敵蹤。
  忽見數千敵軍步卒,放下兵器坐於前方,有敵將捆負荊條跪在道中。
  壹個哨騎試探著奔去,問道:“前方何人?”
  那將領跪立而起,朗聲回答:“罪將賀九儀,率領部眾跪迎吳王殿下!”
  “妳跟我走,其他人原地不準動!”哨騎說道。
  這兩天,敵方的運糧民夫,已經逃得七七八八。糧草由於無法全部帶走,也被張獻忠的部將燒了壹些。
  不管張獻忠有沒有帶著騎兵離開,這仗都已經沒法打了。
  說是有幾萬步卒精銳,真正能打的也就壹兩萬,主要是張獻忠各部擴軍太厲害。而且近壹年編練的新軍,大部分都沒分到田產,他們更類似於屯田兵,不打仗的時候還得種地交租。
  如此軍隊,打順風仗還好,打逆風仗隨時可能潰逃。
  連續半個多月的攻城,損兵折將,士氣狂跌。
  趙瀚帶兵壹路追擊,不僅民夫大量逃亡,張獻忠的步卒也陸續逃散。
  此時此刻,終於出現成規模投降的隊伍。
  賀九儀被押到趙瀚面前,噗通跪地道:“罪將賀九儀,拜見吳王殿下!”
  趙瀚問道:“妳是哪裏人?”
  “罪將祖籍鄖陽。”賀九儀回答。
  “不是張獻忠的老營出身?”趙瀚又問。
  賀九儀回答說:“啟稟吳王,罪將本是鄖陽良民,讀過幾天書,也識得幾個字。因不堪官府盤剝,又兼張獻忠帶兵殺來,罪將便主動投軍做了流寇。張獻忠盤踞湖北之後,為了拉攏本地人,也是為制衡老營將官,便不斷提拔罪將的職位。”
  “原來如此。”趙瀚非常理解張獻忠的做法,因為趙瀚自己,也在提拔非江西籍的軍官。
  賀九儀說道:“罪將麾下的六千步卒,多為屯田軍士,只有千余戰兵,並未做下太多惡事,懇請吳王寬宏大量。罪將不求別的,只求解甲歸田做壹農夫。”
  “張獻忠留下的步兵主帥是誰?”趙瀚問道。
  賀九儀說道:“主帥名叫王復臣,是個陜西人,已經跟隨張獻忠征戰十年。吳王容稟,據罪將猜測,從前方谷地出山的皆為疑兵。真正的步卒精銳,已被王復臣帶著翻越北邊山嶺,此時多半在劉河鎮方向搶渡蘄水河。”
  “就怕他們不去那邊。”趙瀚笑道。
  太湖縣有三千農兵,從花亭湖進入山中,沿山間谷道出發,已經卡死了蘄水河形成的狹窄河谷。
  最好張獻忠的騎兵,也能去那邊接近精銳步兵。三面環山,北邊通道被卡死,只剩下西邊的缺口,盧象升的騎兵已經趕過去,趙瀚的大軍壹到就能合圍。
  趙瀚吩咐說:“給妳個將功折罪的機會。”
  賀九儀大喜:“請吳王示下,罪將定然萬死不辭!”
  趙瀚說道:“妳依舊帶著妳的兵,武器也不收繳妳們的。打出大同軍旗號,不準劫掠,沿途收攏潰兵,勸降還沒潰逃的敵軍!”
  “是!”
  賀九儀連連磕頭。
  趙瀚不怕賀九儀臨陣反水,此人收編的士兵越多,就越無法有效指揮。
  真要兵力變成兩三萬,賀九儀指揮行軍都困難,帶著壹堆降卒倒戈純屬天方夜譚。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不是誰都能做韓信。
  當即,趙瀚帶著大軍加速出山,賀九儀跑前面去招降雜兵。
  等離開山嶺地帶之後,賀九儀麾下已有三萬兵,其中還夾雜著大量民夫。別談指揮作戰,行軍都亂七八糟,分成十多股小團體,跟著賀九儀壹起走而已,只盼著大同軍的後勤送糧食來吃飯。
  來到平地,賀九儀分出自己的部將,臨時擔任降兵隊伍的軍官,好歹能夠勉強指揮壹萬多人。
  “報!”
  “殿下,張獻忠的騎兵,試圖偷襲我軍圍困蘄水城的部隊。被我軍哨船發現之後,偷襲無果,強攻無力,現已消失無蹤。蘄水縣的守軍投降,我軍已占領蘄水縣城。”
  這是個好消息,拿下蘄水縣城,趙瀚能用於圍剿的兵力,瞬間就增漲到七萬多人。
  張獻忠還真會跑,先去奔襲圍困蘄州的大同軍,接著又去奔襲圍困蘄水的大同軍。
  怎奈大同農兵著實厲害,以優秀的兵員素質,讓張獻忠的兩次奔襲都無功而返。若是換成官兵被這樣搞,壹奔壹個準兒,沖過去就是潰逃,張獻忠早就能翻盤了。
  張獻忠的機動作戰能力,讓趙瀚極為頭疼。
  大同軍的超強士氣和紀律性,同樣讓張獻忠抓瞎。
  彼此內心,都萌生出無力感。
  對此,趙瀚只有壹個強烈意識:多多買馬,趕緊擴建騎兵部隊,否則今後還要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
  浠水河岸。
  張獻忠臉色陰沈,他感覺這次回不去了。
  近百裏長的浠水河,每隔兩裏,就有幾條小漁船在遊弋。每隔五裏,就有幾條小型戰船。
  張獻忠的騎兵剛剛出現,河中小漁船就開始吹號,壹條接壹條吹響號令,附近的小型戰船立即開動。
  他成功偷渡蘄水,卻很難偷渡浠水。
  而在更西邊,尚有壹條巴水。
  三條河全部發源於大別山,由北向南流入長江。張獻忠若想帶兵返回腹地,就必須橫渡這三條河流,否則只能壹頭紮進大別山裏。
  張獻忠還就真鉆大別山了!
  不鉆山還能咋辦?
  不但自己鉆進大別山,還派人回去傳令,讓王復臣帶著真正的精銳也進大別山。
  張獻忠的南路大軍,出征時有十萬士卒、二十萬民夫、糧食輜重無數。而今能夠逃進大別山的,只剩騎兵七千、馬隊五千、步卒壹萬二千,其余人口和糧食全部喪失。
  騎兵和馬隊還好說,步卒壹直在沿途逃散,能剩壹萬二千人進山,已算王復臣統兵能力極強。
  ……
  蘄水與其支流交匯處,從太湖縣過來的三千農兵,已經用土木、石塊搭建好簡易營寨。
  王復臣帶著壹萬二千步卒至此,早就已經軍糧殆盡,只能沿途搶劫山裏的窮苦百姓。這是孫可望治下的百姓,也沒剩啥口糧了,能有幾斤雜糧夠上萬人搶的?
  眼見前方有大同軍的營寨,王復臣心驚膽戰,立即帶兵順著支流河谷向西北跑。
  那個方向有壹小鎮,名曰大同鎮。
  幾百年之後,還會有個大同水庫,不過目前只是山中小湖泊。
  李正率領部隊從南邊追來,壹人雙騾,壕氣十足。
  沿途見到壹些山中民居,不但糧食被搶,而且往往全家慘死,敵人為了隱藏行蹤選擇屠村滅口。
  這是張獻忠的地盤,他們屠的是自家村落!
  壹路見到百姓慘狀,僅被屠的村落就有三個,大同軍將士早已憋了滿肚子怒火。
  僥幸逃生的百姓,看到大同士卒救治村民,立即從藏身地點跑出來,主動給大同軍充當山中向導。
  “敵軍向西北逃竄了!”簡易營寨中的友軍提醒。
  山中向導連忙說道:“將軍,咱們要快點追。過了大同鎮,前方有四條通道,到時候可就不好追了!”
  “大同鎮?”李正喜歡這個名字。
  山中向導說:“就是大同鎮,還有壹個大同湖。”
  李正哈哈大笑:“這名字吉利,該當大同軍在大同鎮殺敵破賊。全軍加速追趕!”
  騾子奔跑的聲音,在山谷之中回響。
  大約追出兩裏地,兩個哨騎奔回:“李都督,前方敵軍列陣,估計南邊山嶺也有伏兵。”
  “減速行軍!”李正立即下令。
  王復臣也是沒有辦法,李正率軍騎著騾子追趕。除非他再次翻山越嶺,否則根本別想甩掉。
  在翻山越嶺之前,必須把大同鎮搶了補給軍糧!
  王復臣列陣的地方,是山谷的最窄處。
  北邊是河,南邊是山,中間谷地寬約250米。
  李正帶了八千人過來,其中壹半是火銃兵。
  下騾之後,先從另壹頭騾子背上,拿出棉甲讓全軍都穿上。
  接著,踏出整齊步伐列陣前進,並且分出兩千近戰兵,朝南排列應付山中可能出現的敵軍。
  王復臣也把火銃兵列在最前方,他們的火銃五花八門,有張獻忠自己打造的火銃,有從官兵手裏搶來的火銃,也有明初使用的三眼銃。
  5000雜牌火銃兵,對陣4000大同火銃兵。
  雙方點燃火繩,壹點壹點靠近,三眼銃沒有火繩,還得手拿火折子前進。
  250米的寬度,根本無法排開。
  大同士卒走了壹陣,便不再往前,留在相對較寬的地帶,這裏的寬度足有壹裏多。
  雙方對峙,都不再往前走。
  王復臣有些著急,大同軍再往前壹裏地,山中伏兵就能殺下來包圍。李正停止行軍的地方,恰好在狹窄處之外,雖然可以兩面夾擊,但包圍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且,大同軍壹人雙騾,另壹匹騾子放著糧食,在這兒對峙壹整天都可以。
  王復臣的麾下卻都餓著肚子,昨天只出了壹頓飯,今天也只吃了壹頓飯。必須盡快解決戰鬥,才能去前面的大同鎮搶糧!
  無奈之下,王復臣只能主動前進,來到河谷更寬的地帶,雙方的軍陣都能順利展開。
  “舉銃!”
  大約五十步時,王復臣下令三段射。
  “砰砰砰砰!”
  張獻忠的精銳火銃兵,將近五千人開始三段射。
  無人倒下。
  這麽遠的距離,別說無法瞄準,就算真的打中了,也別想擊穿棉甲防禦。
  王復臣只能讓士卒原地填裝彈藥,大同軍紋絲不動,竟然等著敵人慢慢填裝。
  重新填彈之後,王復臣下令前進,大約四十步時停止。這個距離,已經能勉強擊穿棉甲,張獻忠的火銃兵不敢靠得更近。
  “砰砰砰砰!”
  又是三段射。
  十七個大同火銃兵倒下,還有兩個倒下之後,竟然原地爬起來,棉甲讓他們保住了性命。
  “前進!”
  李正拔出腰刀,全軍徐徐踏前。
  敵方火銃兵慌忙填裝彈藥,但大部分人手忙腳亂,王復臣用令旗指揮伏兵攻擊側翼。
  數千伏兵從山中殺出,其中壹千大同火銃兵,齊刷刷向左轉,小跑著在自家側翼排列陣型。
  前方的三千大同火銃兵,依舊還在徐徐前進。
  三十步距離,他沒沒有停下,居然要走到更前面射擊。
  王復臣那邊,有人重新填裝好彈藥,已經無法聽從軍令,開始零星朝大同軍射擊。
  “砰砰砰!”
  大同火銃兵,又倒下壹人。
  終於,雙方距離二十步時,大同火銃兵齊刷刷舉槍。
  “放!”
  “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
  將近三千人,二十步距離,快速完成三段射。
  張獻忠的精銳火銃兵,如同割麥子般倒下。王復臣嚇得心驚膽戰,他還沒做出反應,麾下火銃兵就全部潰了。
  “上刺刀!”
  大同火銃兵裝上刺刀,朝著敵軍沖鋒殺去。這下不但敵方火銃兵潰逃,就連近戰步卒都跟著崩潰,王復臣的督戰隊都壹起崩了。
  側翼也開始接戰。
  壹千大同火銃兵,同樣是二十步距離,壹輪齊射便擊潰兩股敵人。
  近戰步卒立即頂上,火銃兵退下來上刺刀。
  側翼敵軍沖到半路,發現自家的正面戰場潰散,立即嚇得轉身就逃,數千人亂哄哄的奔進山中。
  張獻忠放棄步兵是很明誌的,本來就士氣低落,遇到二十步才射擊的大同火銃兵,誰他娘的能扛得住?
  “追殺敵軍!吹沖鋒號!”
  “嘟嘟嘟嘟噠噠嘟嘟噠嘟……”
  漫山遍野到處追趕,張獻忠的部隊已然潰散,大同士卒卻五人壹組追擊。
  四下到處是山嶺,全殲很難做到,最終還是跑了三千多敵人。
  這些逃跑的敵人,已經失去建制,不可能再聚攏成軍,多半幾十上百人壹股當土匪。
  趙瀚拿下地盤之後,還得組織農兵剿匪,否則匪患將非常嚴重。
  敵軍主帥王復臣,被李正攆著跑了,奔出數裏累得癱倒,終於在大同鎮西邊的大同湖邊,被大同士卒給活捉。
  至此,張獻忠的南路軍步卒被全殲,只剩騎兵和馬隊。
  那些家夥順著河谷,壹路搶掠至英山縣。
  英山縣城在大別山中,同樣是張獻忠的地盤。騎兵和馬隊可以在此補給糧草,然後順著河谷繼續逃竄。
  趙瀚很難追上,張獻忠也很難出山。
  趙瀚幹脆懶得再管了,調遣民夫在各個主要出山口,修建臨時營寨堵住去路,再讓農兵來營寨裏駐守。
  至於主力部隊,全面攻打沿途城池。
  張獻忠大敗的消息傳來,黃州府轄內的州城和縣城,幾乎都是望風而降。
  既然抓不住張獻忠,把他的地盤全占了便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