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王梓鈞

歷史軍事

“崇禎元年夏,畿輔旱,赤地千裏。”——《明史·五行誌》。
……
這年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07章 【保衛糧道】

by 王梓鈞

2023-3-19 19:06

  金沙江邊。
  三千多蒙古騎兵,壹人雙馬,沿著河谷向東南而去。
  “全軍下馬!”
  罕都壹聲令下,號角隨之吹響。
  全體蒙古騎兵停止前進,不但自己下馬,還取下馬背上的盔甲和糧食。騎兵們先給戰馬餵食餵鹽餵水,等馬兒都吃飽了,再掏出幹糧自己填肚子。
  蒙古騎兵的行軍幹糧,主要是幹奶酪。從金沙江取來的水,裝進皮囊裏,也不煮壹下,就那樣隨時飲用。
  罕都已經確定黃幺的位置,也已確定後方糧道沒有重兵。
  他從玉樹出發,沿金沙江河谷南下,到了鄧麻就能截斷糧道。鄧麻在後世鄧柯附近,根據考古發現,那裏是傳說中格薩爾王的地盤。
  早有哨騎去前方探路,其余騎兵坐著打盹兒。
  “上馬!”
  不知過了多久,罕都下令出發。
  盔甲和糧食由壹匹馬馱著,蒙古騎兵騎著另壹匹馬,沿著河谷快速前進。
  距離鄧麻還有十多裏,前方哨騎奔回:“臺吉,漢兵在鄧麻壘了矮墻,還在河對岸的上遊有烽火臺。
  我們隔得老遠,就被漢兵發現了,然後就點燃了狼煙。我們都沒有看到對岸的烽火臺,對岸的漢兵卻看到了我們,也不曉得他們的眼睛咋看得那麽遠。”
  咋看得那麽遠?
  千裏鏡唄!
  罕都有些郁悶道:“漢兵在雜曲卡(石塘),鄧麻根本就有漢兵,那裏只有漢人的民夫!矮墻築了多高?”
  “壹人多高。”哨探回答。
  “那叫矮墻嗎?那是高墻!”罕都肺都快氣炸了,這意味著他很可能白走壹趟。
  而且,罕都橫豎想不明白。
  半個月前他派兵打探,鄧麻還只有糧草轉運站和民夫。咋轉眼之間就有了壹道高墻,而且對岸還有烽火臺?
  其實很簡單,根本沒有烽火臺。僅幾個哨兵守在那裏,堆積著柴禾和牦牛糞,為了防止被淋濕,還加蓋了壹層油布。
  罕都想要奇襲糧道,必須順著金沙江過來,哨兵守在河對岸很容易看到。
  沒有其他近道可走,想繞路也可以,至少要繞行壹兩個月。
  黃幺為啥清楚?
  軍中有向導啊,罕都的這條奇襲路線,正是馬幫常走的茶馬古道。無論從雲南還是四川出發,想去藏北做生意,都可以順著這條道走,馬幫已經走了幾百年。
  至於壹人多高的墻壘,也很容易築成。
  選壹處最窄的河谷,用吃完糧食的麻袋,裝著附近的土石,由騾馬馱著過去,隨便堆幾天就完工。
  罕都還是不信邪,繼續帶兵殺去,他認定了鄧麻只有漢軍的民夫。
  確實只有民夫,但這些民夫,都是從農兵中招來的。
  “蒙古人來了!”
  守在鄧麻的民夫首領,看到罕都的騎兵部隊,非但沒有害怕,反而激動起來。
  土石墻處只有200民夫守著,但在他們後方數裏外,卻有足足千余人。那邊是糧草轉運節點,從西南運糧過來的民夫,到了大站可以休息壹天,站內的民夫則繼續往北邊運糧,反正隨時保持著千人的規模。
  狼煙很快升起,數裏外的糧站也行動起來,留壹半民夫守著,另壹半民夫趕來支援。
  “這回總算能立功了!”
  “唉,要是換成前幾年多好,現在立下軍功都不分田了。”
  “有銀子拿就成,妳還想著要賞田?”
  “依我說啊,銀子都無所謂。這回要是立下大功,今後四川征兵,肯定在咱們裏面選。當上了大同軍,吃的就是皇糧。我們村裏那個鄧六種地不行,做工也不行,大字不識幾個。嘿,人家當兵退伍了,混到個什長回鄉,被馬幫請去押貨,來回壹趟能賺十六兩銀子!”
  “真的假的,押壹趟貨十六兩?”
  “我騙妳搞錘子?他們那個馬幫,都不用去印度,到了啥協噶爾(定日)就回來。壹年能跑兩趟咧。”
  “壹年跑兩趟?那不就是能拿三十二兩!”
  “妳也莫要眼紅,人家鄧六厲害得很,在部隊裏跟戰友學了好箭術。”
  “妳就吹牛吧,大同軍早就沒弓箭兵了。”
  “嘿,妳還不信……”
  二百民夫,躲在壹人多高的土石墻後,面對殺來
  的三千多蒙古騎兵,居然還有心情在那兒聊天扯淡。
  兇悍的蒙古騎兵,在這些民夫眼裏,全是軍功和賞銀。
  反倒是帶著大軍的罕都,此刻心頭發緊。壹人多高的土石墻,確實不算啥,但他沒有梯子啊,也沒有火炮可以轟開。
  金沙江的峽谷峭壁,樹木也不算少,可爬上去砍樹很危險。而且他們沒帶斧頭,只有彎刀和腰刀,很難大量制造攻城器械。
  這次過來是奇襲糧道,不是打攻城戰!
  可壹箭未放就打道回府,罕都也心有不甘,跑來跑去搞著玩嗎?
  “砍樹,造梯子!”
  二百民夫趴在土石墻上,樂呵呵的看著敵人攀爬峭壁,用彎刀和腰刀在那兒費勁砍樹。
  最近的幾棵小樹伐倒,再用皮帶子綁起來,造出七八副兩米多的矮梯,就用了快壹個小時的時間。主要峭壁上多為草甸,樹木東壹顆西壹顆,爬上爬下都不容易。
  足足折騰兩個多小時,罕都終於做成二十副梯子,糧站那邊的援軍都快趕來了。
  多造梯子無益,因為地形狹窄,也就能同時搭二三十副梯子。
  罕都對麾下將士說:“我早就打探清楚了,漢人主力在雜曲卡,這裏的全是漢人民夫。只要沖上石墻民夫必定潰散!然後去搶了漢人的糧草,帶不走的全部燒光!”
  蒙古士兵振奮起來,他們長期在康區活動,鎮壓藏人就跟揍孫子壹樣。
  之前罕都步步後退、誘敵深入,他們還覺得很憋屈,直接殺過去不就行了?漢人難道比藏人多生壹顆腦袋?
  現在,終於可以打仗了!
  第壹批攻墻的蒙古士兵,只有三百余人。
  走最前面的舉盾,防備墻後有弓箭手。走在後面的,幾個人擡壹梯子,主要是新造的梯子太重。走最後面的,手裏拿著弓箭,打算朝著墻後拋射。
  “這萬人敵用不用?”
  “先用五顆,壯壯聲威。遇到危險,再用十顆。省著點用,只給了咱們壹百多顆。還有,鬥笠舉穩點,都給老子躲好了,蒙古韃子會射箭呢。”
  說話之間,蒙古兵已經在射箭了。
  而農兵們的放箭工具,只有竹編鬥笠而已。相比普通鬥笠,這種鬥笠編得很密,而且都用堅韌的好竹子編制。篾條編了雙層中間夾著蓑葉和棕毛(蓑衣材料),可以遮陽,也可以避雨。
  還可以防箭!
  兩層篾條、壹層棕毛,全都具有韌性。肯定防不住步弓,但馬弓卻很難射穿。
  剁剁剁剁…··
  箭雨向上拋射,不斷落在竹笠上,偶爾有穿透的箭矢,也只半個箭頭能鉆過。
  蒙古士兵發現農民沒射箭,幹脆盾牌都不舉了,在己方箭雨的掩護下,擡著梯子就往前沖。
  五個抱著萬人敵的民夫,手裏拽著早就點燃的蘭麻繩,躲在戰友舉著的竹笠下,心臟撲通撲通的狂跳。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第壹次上戰場,只有領頭的屬於退伍老兵。
  說實話,還是比較害怕。
  眼見梯子搭到墻上,五人慌張點燃引線,然後將萬人敵推下去。
  轟轟轟轟轟!
  五聲爆炸響起,正在爬梯子的蒙古兵,連同梯子後面的蒙古兵,頓時被炸得死傷壹片。
  經過多年改進,萬人敵取消了亂七八糟的添加物,就連辣椒面都不再使用。但是,增多了鐵砂配量,壹旦爆炸,鐵砂四濺。
  “啊!”
  沒被當場炸死的蒙古兵,鐵砂鉆進皮肉,疼得滿地亂滾亂叫。
  蒙古人的第壹次進攻,就這麽被擊退了。
  要不要再進攻第二次?
  罕都有些犯難。
  敵人明顯早有準備,這種會爆炸的玩意兒,也不
  知道藏了多少。萬壹藏了幾百顆,自己不可能攻得上去。
  而且,罕都開始懷疑情報有誤,這裏可能是漢人的戰兵,而不是專門運糧的民夫。普通民夫,怎麽可能如此訓練有素?
  左思右想,罕都咬牙說:“撤!”
  友軍的屍體不敢搶回,受了重傷的也顧不得,誰也不敢過去再挨幾下爆炸。
  “贏了,我們贏了!”
  “我們立功了!”
  確認蒙古兵已經遠去,民夫們歡呼沸騰起來。壹個接壹個,提著長槍跳下去,將還沒死透的蒙古人幹掉。隨即就有些失望,只殲敵三十多人,這屬於集體戰功,平攤下來分不到幾個賞錢。
  好在還有額外功勞,他們守住了敵軍的奇襲,有順利保護糧道的大功。
  糧站那邊,數百民夫趕來增援。
  聽說蒙古人已退,又看著滿地屍體,全都羨慕嫉妒恨。換成他們禦敵該多好,白撿的功勞就這樣飛走了。
  早在罕都帶人逼近時,就有人去糧站報信,糧站又派快馬去通知黃幺。
  黃幺得到消息,立即下令進軍。他要火速前往玉樹,就算無法堵住罕都撤回的通道,也能去尋找蒙古部眾的駐地。
  還是兵太少了,否則哪這麽麻煩,直接分兵埋伏在鄧麻,罕都的奇襲部隊來了就別想走。
  可康藏地區太大,輜重運輸困難,黃幺和馬宏傑這壹萬兵力已是投放極限。若是在康區就出兵兩萬,朝中大臣全都得跳起來反對。
  要知道,滿清軍隊第壹次入藏,兵力只有可憐的三千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