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歷史軍事

“崇禎元年夏,畿輔旱,赤地千裏。”——《明史·五行誌》。
……
這年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37章 【豪傑聚臺灣】

by 王梓鈞

2023-3-19 19:05

  大同民始元年,黃帝歷4339年。
  六月底。
  趁著成都平原的夏糧大豐收,黃幺、秦良玉、楊展、甘良臣,聯合出兵三萬人攻打遵義府。
  四川富順進士、故明河南道副使範礦,獻策使用離間之計,造成遵義府的兩位軍閥頭子內訌。
  吳尚賢這個漢人首領,因與楊展關系極為惡劣,堅決不願意束手投降。反而是土蠻首領龍正國,希望能夠歸附大同朝廷,開出的條件是做壹個小土司。
  範礦親自前往說降,沒有立即答應,但也沒有拒絕,反正說辭模棱兩可。
  讀書人太過奸詐,龍正國明顯信進去了。
  不等黃幺帶著大軍抵達,龍正國就請吳尚賢喝酒,借口是要壹起商量大事,其實是想將吳尚賢誘殺。
  吳尚賢非常機警,稱病不願赴宴,只派謀士前往。
  龍正國殺其謀士,提兵突襲。
  誰料吳尚賢早有準備,在山中通道埋伏重兵,壹舉將龍正國給擊殺。
  龍正國的的兒子龍酋禮,率領殘部奔投黃幺。也不想著做土司了,龍酋禮只求給父親報仇,順便在大同朝廷當小官,心甘情願的變成帶路黨。
  七月中旬,大同軍攻占遵義府城,吳尚賢在城破之後自殺。
  得知吳尚賢兵敗身死,龍安府、保寧府的小軍閥,主動請求歸附大同朝廷。
  至此整個四川,僅剩松潘衛、酉陽宣撫司、黎州安撫司、四川行都司、天全六番招討司未定。
  松潘衛的轄地,大概就是後世的阿壩州。
  天全六番招討司的治所,在後世的瀘定縣。
  至於黎州安撫司,約等於後世的漢源縣。
  反正這些地方,全是大大小小的土司,有土家族、彜族、藏族、羌族等等。
  四川本地的文武官員,但凡立功之人,全部在成都學習大同理論,等政治合格之後再重新任命職務。
  與此同時,秦良玉、楊展、甘良臣等人的軍隊,各自保留三千士卒,又從四川農兵當中挑選出壹千人。
  這壹萬四川士兵,分出壹半,打散編入黃幺的第九師。剩下壹半,新編為大同軍第十二師,從第九師調去軍官進行訓練,同時調去第九師的五千士卒進行混編。
  如此就讓四川擁有兩個師,但必須訓練壹年以上,才能恢復原有的戰鬥力。
  並且那些新編部隊,得等著老部隊更換燧發槍,把換下來的火繩槍給他們裝備。
  甘良臣的年紀比較大,武舉人出身,讀過四書五經,而且善於治民。他不願再帶兵打仗,主動請求轉為文官,這個請求獲得趙瀚同意,政治合格之後便在四川做縣丞。
  秦良玉也希望解甲歸田,反正他的兒子、兄弟、侄子、孫子都在軍中。
  趙瀚同意秦良玉告老還鄉,並加封正二品上護軍(武勛),加封正二品龍虎將軍(武散)。
  秦良玉對此非常高興,因為崇禎給她的封號,僅是二品誥命夫人。
  ……
  廣西方向。
  師長劉新宇、宣教官丁家盛,陸續攻占潯州府、桂林府和柳州府,南寧府也已經打下來壹半。
  這些地方,都沒啥大軍閥。
  主要的反抗勢力,是各族土著首領。
  至於漢人衛所勢力,明中期就已經不行了,平時鎮壓叛亂還得靠廣西俍兵。
  廣西的地形崎嶇難行,第十師又缺少兵糧,只能壹步步蠶食。如今已蠶食將近三分之二個廣西,而且基層統治極為牢固,就像趙瀚當初在江西擴張壹樣,編戶、分田、治民都是穩步推進。
  雲南那邊,沐天波擁立偽帝之後,武定土司吾必奎發動叛亂,陸續攻下大姚、定遠、姚安等地。
  沐天波調集雲南各土司,只用了壹個月時間,就將吾必奎的叛亂平定。
  雲南文武官員振奮莫名,覺得沐天波打仗很厲害,慫恿著雲南兵越境擴張,還高喊振興大明的口號。
  廣西的安隆司、上林司、歸順州、鎮安府、都康州、向武州、泗城州……皆望風歸附沐天波。因為這些地盤,多為土著首領掌控,只要投降雲南皇帝,就可以被正式任命為土司。
  他們堅決不願投降大同軍,因為趙瀚不給土司職位,而且還要分他們名下的田產!
  雲南的大明振武皇帝和黔國公,不但在廣西迅速擴張,甚至還把手伸進了貴州。
  貴州的普安州、安南衛、鎮寧州、安順州等地,同樣選擇改旗易幟,幾乎大半個貴州的軍閥,壹致承認大明振武皇帝的統治。
  這些軍閥,拿著雲南賜予的官職印信,繼續在那兒互相攻伐兼並。
  貴州水西土司安如磐,已然占據三分之壹個貴州。向北跟四川接壤,向南全是雲南振武皇帝的地盤。
  於是,安如磐也歸附振武皇帝,“奉命”征討貴州的“不臣”勢力。
  就此整個貴州,名義上全部屬於南明。
  僅從地盤來看,這位雲南皇帝還是很厲害的,雲南和貴州皆其轄地,四分之壹個廣西也投靠歸附。
  ……
  東南西北,各個方向,都處於戰爭狀態。
  臺灣,也是如此!
  孫傳庭被提拔為臺灣知府,又在臺灣增設基隆縣。
  “張村長,好久不見!”孫傳庭抱拳道。
  張獻忠沒好氣道:“府尊叫我八賊便是,莫要呼我為村長。”
  孫傳庭莞爾道:“閣下既已建村,又已在官府報備通過,那麽便是大同朝廷的村長。怎還能叫八賊呢?”
  “妳愛叫啥叫啥!”張獻忠頗為郁悶。
  張獻忠帶著三十戶老賊,在臺北縣的最南邊定居,緊挨著山裏的獵頭族。
  陸陸續續,又有幾戶罪民流放過來。
  壹共三十六戶,正式組建“定臺村”,張獻忠被眾人推舉為村長。
  他們禁止持有火器,但冷兵器可以有。又自制了簡易皮甲,不知從哪兒弄來十多把弓,便開始跟附近的獵頭族作戰。
  而且,拉壹派打壹派!
  即便同為臺灣獵頭族,也有壹些願意跟外界接觸,這種獵頭族的漢化程度很高。還有壹些獵頭族,則故步自封,攻擊所有不是本部落的人類。
  荷蘭人在臺南地區殖民,同樣選擇跟壹些部族合作,聯手應付那些封閉的獵頭族。
  孫傳庭看著明顯更加黑瘦的張獻忠,心裏滿是唏噓與感慨。他曾經是官,張獻忠是賊,如今卻都來了臺灣開拓。
  “定臺村情況如何?”孫傳庭拋開雜念,換上正色問道。
  張獻忠說道:“壹共三十六戶,兩百多口人,陸陸續續死了十幾個。只有兩個是被生番殺的,其余全是水土不服病死的。”
  孫傳庭皺眉說:“死得還是有點多,可能妳那裏多為北人,確實不適應南方氣候。這樣吧,等此戰結束,我請求上官多派些醫士來。妳們定臺村,也留壹個醫生常駐。”
  張獻忠缺的就是醫生,又拉不下臉當面感謝,只默默的朝孫傳庭抱拳致意。
  不多時,馬士英帶著上百人前來,朝著孫傳庭拱手作揖。這貨心思活泛,並未輕視張獻忠,反而笑嘻嘻的拱手問候。
  接著又來壹人,孫傳庭介紹說:“此乃剛剛到任的基隆知縣張煌言,基隆縣新設,他手下的人不多。”
  張煌言拱手見禮:“在下新到臺灣,今後還請多多關照。”
  “好說,好說!”馬士英大笑。
  張獻忠見其牽著壹匹馬,還背著壹把弓,略微有些驚訝,笑著說:“妳這文官,還懂騎射?”
  張煌言說道:“在下得知臺灣並不太平,因此從家中帶來弓馬。只不過,民間好馬都被收走了,僅買到壹匹拉貨的駑馬。”
  張煌言的騎射技藝,是在山西習練的。
  其母早亡,自少年時期,張煌言就跟著父親在山西做官。
  崇禎九年,大明科舉已經增加騎射科目,張煌言考秀才時三箭皆中靶。
  臺灣知府孫傳庭、桃園知縣馬士英、基隆知縣張煌言、定臺村長張獻忠,這個陣容堪稱豪華。而且,馬士英還帶來了平番村長孫可望,此時正在臺北縣城販賣帶來的皮貨。
  最後出現的,是新任臺北知縣史可法。
  這幾年,史可法壹直在家守孝,等三年丁憂期滿,崇禎皇帝都已經上吊了。
  因此他出仕大同朝廷,毫無心理負擔。
  在臺灣湊齊這些人,趙瀚也是煞費苦心,拿著各地官員名冊翻了好幾天。
  “府尊,糧草和民夫已經安排好了。”史可法拱手匯報,又朝張煌言作揖,卻不屑跟馬士英、張獻忠等人打招呼。
  孫傳庭笑道:“那邊出發!”
  孫傳庭、張煌言、馬士英、史可法、張獻忠、孫可望,帶著農兵四百余人,朝著淡水那邊的荷蘭殖民者殺去。
  鄭芝龍當年搞移民,優先遷往澎湖列島,那是他打造的海盜基地。其次移民嘉義縣,因為澎湖和嘉義,都距離福建沿岸較近。
  目前,臺灣府的府治在臺北,下轄四縣,即:臺北縣、諸羅縣(嘉義、澎湖)、桃園縣、基隆縣。
  荷蘭人在淡水建城築堡,那附近也有漢民定居,不過都是壹些村落。
  紅毛鬼真是瘋了,竟然在漢人眼皮子底下搞殖民!
  眾人沿著河流前進,糧食由小船運輸。走到半路上,就有漢民來報信,訴說荷蘭殖民據點的詳細情況。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