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

超约古今

都市生活

第一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团408号战车车长曹常杰没有想到,入朝后的第一仗竟然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四十四章

击鼓 by 超约古今

2018-5-28 19:32

第四十四章
  此时,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了,原野上风清气朗,能见度很高。
  军人出身的两个人眼神都挺好,不约而同站起身来,看到远处不断走近的几个人中打头的是干部模样,卞宝荣就主动迎了上去。
  走近的人宝荣并不认得,但是人家却一口报出了他的名字,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他听过卞宝荣从朝鲜战场返乡后由县人武部组织的报告,有一次就是对着整个苏中地区县乡领导一级做的报告,宝荣认不得这些地方父母官,但是人家却记住了他。
  在宝荣的吉普车停下来那会,当地有关部门就知道了,在那个年岁,能开得起吉普车的在地方上真没几个人,层层汇报上去,当地乡里就知道了,原本一把手赵书记想派马副书记代表自己去应酬一下的,马副书记临走时,赵书记想了想,觉得还是自己亲自走一回比较好,人家今天到你地头来了,你怠慢了人家,改天指不定自己还要麻烦人家的。
  等到赵书记走近,一眼就看出了对方主动过来握手的是给他做过报告的战斗英雄,牺牲的那位英雄老百姓都知道,但是眼前这位活着的战斗英雄可只有这些地方父母官才知道,但是,既然听过宝荣的报告了,他们也就关注起他的消息,没准这个人会成为当地的“政治新星”呢,之后,赵书记陆续打听了解到了宝荣的一些事,对他的传奇故事也很感兴趣,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碰巧遇见了,平时请还请不来呢,今天再次有缘见面,就说什么也不放他走了。
  陪同的人中除了比较文弱的马副书记,还有一个是赵书记的秘书小王,另一个是司机小李,卞宝荣这边把杨排长介绍给大家,还让宝霞和秀娟两位妹妹和大家打个招呼,宝荣就把去祭扫烈士的事情说了一遍,返回途中休息一下,只是路过,本无意打扰,现在恭敬不如从命,就这样一行八个人,分乘两辆车,很快就来到了当地八宝乡乡政府所在地八宝镇。
  宝荣介绍杨排长时,特地指出是自己的战友,而且也是参加上甘岭战役的英雄,这让杨排长心底充满了感激,也让几个当地人对杨排长肃然起敬。
  上甘岭战役是以我军的胜利告终的,可以说,这场战役当时在国内可是家喻户晓,黄继光堵敌人机枪眼的壮举更是惊天地泣鬼神!今天,有幸能见到他的战友,而且是从上甘岭战场活着回来的,这让几个人也很是振奋。
  因为有两位姑娘在,在之后安排的小规模酒会上,赵书记特地把自己当小学老师的女儿毛毛喊来陪同,正好也让她和志愿军英雄有个近距离的交流,暑假后还可以把英雄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赵毛毛是一个美丽文静的姑娘,尤其是一双眼睛,如秋水一般能照出人的影子来,这让杨排长有了不小的压力,毛毛客气地和大家打着招呼,最后选择靠着宝霞坐在一起。
  大家都坐定了,赵书记真心实意地站起来说:“今天由我个人做东,招待两位赴朝鲜作战凯旋归来的英雄,就是多喝几杯酒,甚至大醉一场,也是值得的!想想那么多我们的好兄弟,祖国的好儿女,在前线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我们这些在后方的人就汗颜呀,我们只有加倍努力地工作,才能良心稍安!这第一杯酒,我提议,敬给牺牲在朝鲜战场的烈士们!”说罢,他俯身缓慢地把杯中酒倒在地上,其余人纷纷起身,大家都恭恭敬敬地把酒倒在地上,看着酒渗入到泥土里,这才坐回到座位上。
  “这第二杯酒,要敬一敬最可爱的人,全国100多万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上了前线,经过近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美帝野心狼,这是了不起的胜利呀!今天,最可爱的人就在我们的身边,来,大家一起敬他们!”说完,赵书记第一个喝掉了杯中酒。
  就是不太能喝酒的毛毛也一口喝掉了杯中酒,立即脸上绯红,还微微咳嗽了起来,宝霞让她赶紧吃点菜,这才好了一些。
  赵书记心疼地看了一眼女儿,看到她平静下来后,这才又端起酒杯来说:“这第三杯,我要敬一敬志愿军的家属,平时牵挂着远在朝鲜的亲人不说,还要在后方忙生产,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嘛!可以说,英雄们的军功章也有你们的一半!”
  两个姑娘连忙起身致谢,都是抿了一口。马副书记在一旁说,这杯酒是要干掉的呀!宝霞有些犹豫,看着哥哥,宝荣正准备说话,秀娟开口了,说我们只有一半的军功章嘛,自然就喝一半的酒喽!
  话音才落,大家齐声叫好!赵书记很赞赏秀娟的机灵,点头称是,这让马副书记无话可说了。
  接下来,几个姑娘就吃饭聊天了,这边,几个男士中,除了马副书记不胜酒力外,其余几个人都很豪爽,很快就喝掉了几瓶当地生产的白酒。
  话题很快又转回到了上甘岭战役中。
  这场从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四十三天的大战役经过国内媒体报道后,已经成为了一场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牺牲的着名战役,更成为了彰显民族精神的时代象征。
  双方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最终由战斗最终发展为战役。战役中志愿军共投入9个步兵团加上战役中陆续补充的2000余新兵,共4.3万余人。投入炮兵部队共11个炮兵营,计火箭炮24门、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110门,高射炮47门。
  据当时国内报纸报道,为打赢这场战役,志愿军紧急供应各种物资1.6万吨,实际消耗1.1万吨。其中弹药5500多吨,平均日消耗128吨,战役中共发射炮弹40余万发,这一物资消耗量实为中国战史上所罕见。为了保障后勤供应,和三大战役时候一样,军队先后投入运输车辆2163台次,火线运输人员8500余人,总计动员民工6万余人。
  “联合国军”共投入兵力约6万人;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300余门;坦克2个营,170余辆;航空兵1个大队,飞机约100架,共出动约3000余架次。“联合国军”共消耗炮弹190余万发,航空炸弹5000余枚。最激烈时一天中就消耗炮弹30万发,航空炸弹500余枚。
  志愿军参战部队就是在兵力和火力远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依托坑道与敌人反复争夺达二十九次,先后击退敌人营以上规模冲锋二十五次,营以下冲锋六百五十三次,最终只是失去了537.7高地前沿的两个班阵地而已。
  所以,完全可以说,参战的志愿军将士每个人都是英雄。
  酒后的杨排长顾盼神飞,完全恢复了战场上的男儿本色。
  在他看来,之所以能够在困难的劣势环境下让美韩军没有得逞越雷池一步,除了精神上的因素外,还有这么几个技术上的原因。
  第一个,上甘岭战役显示了坑道在敌优势火力下进行防御作战的巨大作用,此战中,志愿军取得了依托坑道进行防御的初步经验。战役之前,我们就大挖坑道,建立起主要以坑道为依托,利用阵地上的既设工事进行防守的地面地下立体防御体系。坚守坑道只是在表面阵地失守的情况下为保存有生力量,疲惫消耗敌人,为赢得准备反击所必须的时间而不得已所采取的手段。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坚守住地表阵地,谁还愿意钻进坑道里呢?
  坚持坑道斗争也不是就躲在里面不出来,而是必须在坑道里人员、物资条件允许,与上级通讯联系畅通的情况下,坚持一定时间,并要抓紧时机向坑道里及时补充人员和物资,还必须要有纵深大部队的战术、火力、物质、精神的有力支援。同时,坑道部队也要积极组织班、小组为单位的小规模偷袭、强袭、骚扰等战斗活动,对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进行反击或牵制。纵深部队则要组织狙击手或火炮压制敌对坑道口的破坏,切实保护坑道。否则,那些地下的坑道再隐秘,敌人照样能够一一破坏掉。
  进了坑道的目的还是要杀出坑道恢复阵地,其具体方式可以是坑道内外部队相互配合,里应外合;也可以将部队事先运动进坑道,再依托坑道发动反击。并且要有反复争夺的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当时自己所在的八连在喀秋莎火箭炮等猛烈的炮火射击后,随即钻出坑道开始反击,537.7高地地形简单,易攻难守,反击的三个连攻势如潮,仅二十分钟就夺回了全部阵地,便按照事先规定,转入地表工事进行防御。这场激烈反击的重头戏还是在八连要参与收复的597.9高地。冲出坑道后,首先攻下了一个阵地,也就是说,先有了一个地表上的立足点,接着就向主峰阵地冲击,没想到被东侧一个地堡火力所阻,八连两次组织爆破均未成功,负责掩护的机枪手赖发均人枪俱伤,他拿起一颗手雷带伤冲去,在向地堡接近途中,又多处负伤,但他一直匍匐到距地堡两米处,然后趴在地上稍事休息,积攒最后的体力,一跃而起,连人带手雷扑到地堡上,一声巨响与地堡同归于尽!
  桌上的几个人都听呆了,原本以为黄继光堵枪眼很了不起,现在一听,这不又是一个黄继光吗?
  杨排长完全沉浸在回忆中了,那天的战斗历历在目,战友们舍生取义仿佛就在眼前。
  东南山梁上是四连的阵地,突然传来了一声“祖国万岁”的口号,接下来就是惊天动地的成串手榴弹爆炸声,显然是有人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边的八连夺下主峰阵地后继续推进,在攻击前行时又被美军主地堡密集火力阻拦,这个主地堡是以一块巨石掏空建成的,由于角度制约,炮兵部队曾集中十多门火炮轰击也未能将其摧毁,此时有个苗族战士带着爆破筒冲了上去,就快要接近地堡了,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左腿齐膝被炸断,但他仍顽强地向地堡爬去,终于爬到了地堡前,将爆破筒从射击孔中插进去,地堡中的美军马上又将爆破筒推出来,这个战士再向里推,双方僵持着,最后这个苗族战士用胸脯死死顶住爆破筒,爆破筒爆炸了,地堡与这个苗族战士一起在火光中消失了。
  讲到这里,对面的三个姑娘已经是泪光莹莹了。
  赵书记颤抖着双手,斟上了满满一杯酒,走到门口,慢慢地、轻轻地洒在黄土地上!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