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击鼓 by 超约古今
2018-5-28 19:32
第五十五章
在朝鲜的山中别墅里,玉英也在遥望星空,似乎她能看穿黑暗,看见她思念的曹常杰。
一去数天,回来后的曹常杰会给她怎样的答复她并不知道,她也不奢求,但是,即使能多在朝鲜一天,曹常杰就是她玉英最关心的大男孩!
玉英每每想到初次见到曹常杰的时候,就禁不住想笑。
一个志愿军战士,身上没见一滴血,却始终昏迷不醒,看着他大男孩一样英俊坚毅的面庞,玉英禁不住伸出手去触摸,大男孩眉头似乎皱了一下,但是很乖很听话,似乎又笑了起来,这让玉英不禁涌起了母性的慈爱,仿佛自己的孩子一样,母亲拍着、摇着自己的宝贝,哄着直到睡着。
玉英当初并不知道大男孩是个坦克兵,更不知道他是因为什么具体原因而昏迷不醒,只知道他是来自友好伟大邻邦——中国的小伙,这就足够了。父母喜欢中国,自己更爱中国,爱中国的大娘和大爷,爱中国的山山水水,现在,第一次有个中国的帅小伙在自己面前,原本是很害羞的玉英,此刻却内心平静,平静到可以看着小伙子半天不起身。
山中木屋是玉英的伯父要求朝鲜军方特别提供给游击队的,非常安全!在玉英照顾曹常杰的期间,一个夜晚,将军曾经专门来过一次,当时将军和侄女有这么一段对话。
“此人名叫曹常杰,16岁时离开地主家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兴化县独立团,曾任新四军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三营通信组长,1949年10月开始到华东水陆坦克教导团学习,任代理排长。统一战争爆发后,他是中国坦克部队中第一批入朝作战成员,在志愿军坦克独立团指挥部担任教练兼408号车长至今。”将军将掌握的情报详细告诉了侄女。
“在他的档案里,特别讲到了这两个地方,也可以是两个有趣的细节,你可以根据这两个细节更好地研究此人。”玉英凝神细听。
“此人在离开地主家的时候,把地主家的牛往树上一系,这才离开。还有一个细节,此人在解放战争结束时,放弃了出任连长的机会,坚决要参加坦克部队,为此还和他在军中的领路人,一位卞姓营长‘分道扬镳’。”将军此处有意放慢了语速。
玉英眼前的大男孩仿佛长大了,虽然还是不能动弹,但形象变得高大起来——离开地主家的时候,没有置牛于不顾,系好绳子后再离开,这如果是出于本性,说明他心善,如果是出于习惯,说明他做事认真。放弃连长一职,转而去参加坦克部队,说明他有意追求属于自己的军旅职业生涯,也就是说,他和绝大多数被指派而无法自主选择的坦克兵不一样,他是自己想当坦克兵,是痴迷执着于研究坦克战的年轻人!这样一看,此人实在少见,最起码是个技术性人才!
将军对玉英的判定表示首肯。自己似乎也有所意识,禁不住点了点头。
鉴于传统意义的游击队已经不太能适应半岛严峻斗争的需要,将军有意想把游击队打造成一支崭新的更有战斗力的部队,不是一把出鞘的利剑,而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刃,更是一把鱼肠短剑。
“鱼肠剑,那把上古名剑?”玉英不仅睁大了眼睛。
“是呀,当年欧冶子顺承天地万物之精气,将自己的全部才艺和工巧都施展了出来,铸造成三口大型宝剑和两口小型宝剑:第一口叫‘湛卢’,第二口叫‘纯钧’,第三口叫‘胜邪’,这三把都是长剑,两把小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鱼肠’,还有一把叫‘巨阙’。”将军似乎对中国的这段历史十分熟悉。
当年春秋时期,王僚当上了吴王,公子光不服气,一山不容二虎啊,两人面临着二选一的局面。公子光决定抢先一步发难,他的宾客伍子胥就将一个叫专诸的人介绍给他。公子光待他如上宾,把宝完全压在了他的身上。
公元前515年四月的一天,公子光把甲士埋伏在地下室,请王僚赴宴。王僚很谨慎,一步一兵,贴身紧随。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专诸把匕首藏于鱼腹之中,假装送菜上前。当送到王僚面前的时候,突然抽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的卫士用剑刺穿了专诸的胸膛,专诸当场毙命,但王僚也不治身亡。
“公子光?”玉英记住了这个名字,但是在头海里完全搜索一遍,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将军笑笑。公子光者,吴王阖闾也!
玉英似有所悟,伯父是希望游击队能成为朝鲜的一把“鱼肠短剑”呀,拿来刺“王僚”,以成就最高统帅的“霸业”啊!
伯父点点头,突然,他如日本人一样,朝着玉英慎重地鞠了一躬。
很快,将军又恢复了威严,正式任命玉英出任坦克游击支队队长,并且告诉她,已经和中国方面沟通过,中方已经原则同意,安排曹常杰同志全力配合玉英工作。
行动代号就叫做“鱼肠剑”!
将军走后,玉英除了全力照顾曹常杰之外,闲暇时间里就是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公子光就是阖闾,而这位吴王的故事可是家喻户晓呀。另外,在整件事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伍子胥。
伍子胥原本为楚国人,性格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后因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其父、兄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入吴后,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大志,这才用专诸刺杀吴王僚,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专诸死,而其子成为吴国上卿。伍子胥也成为了吴王宫里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伍子胥进而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遂使吴国成为了东南地区的一大强国。
此时,万事俱备,伍子胥这才行破楚报仇计划。他与孙武等制定了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继而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
公元前512年,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的灵活战略。此后数年间,吴军连年扰楚,迫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随即展开大举攻楚的准备,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作为吴的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为尔后避开楚军防守正面实施突袭创造了条件。又出兵攻越,给楚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并施反间于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可以说,把楚国算计到了极致。
眼见时机成熟,伍子胥与孙武等人辅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先败楚军主力于柏举,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终成破楚之功。后继续臣事吴王夫差。吴、越夫椒之战,越惨败几于亡国,伍子胥预见到吴越两国不能共存之势,又洞察越王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越,再图中原霸业。
伍子胥、阖闾、孙武终成大业,王僚被刺,专诸死难,楚国疲弱,越国降服,吴国强盛一时。
如今,苏联、中国、朝鲜三驾马车并行,苏联要想破“楚”,朝鲜要想刺“王僚”,需要专诸,需要鱼肠宝剑。
一旦成功,楚国衰落,越国臣服,而吴国独大!
专诸身死,破楚战争和吴越争霸战争中百姓生灵涂炭,这就是代价。
然而,玉英和躺在她面前数日未醒的这个男人可以选择吗?在这场注定最终没有赢家,都要注定被历史淡忘的“强者”面前,他们这些小角色有回避和退出的可能吗?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玉英这才击鼓驱愁,国君、将军要用兵,人民已经全体动员,枕戈待旦。我也没有选择,毅然走上前线,跟从孙子仲将军,一定要把那陈国与宋国灭亡。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打完仗后却不放我回家去,愁得我呀真心痛!难道历史真的要重演,这帮可敬的志愿军会常驻朝鲜?
身处何处和何地? 马儿丢失在哪里? 我要何处去找寻?原来马在树林中!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对你发过誓。紧紧握着你的手,和你偕老到白头!可叹与你离别久,再难与你见一面。可叹相隔太遥远,使那誓言成空话!
玉英的眼前,一会儿出现了父母执手依偎在一起走向天堂的图片,一会又出现了她和曹常杰携手杀敌,战后凯旋的画面,在咚咚的战鼓声里,她似乎明白了,当年父母之所以选择在一起战斗的原因,而今天,她也和当年的父母一样,选择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战斗,不仅过去如此,未来也要继续携手战斗下去,要紧紧握着他的手,和他偕老到白头!
而如今,真的会相隔太遥远,使那誓言成空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