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閑王

末日遊俠

歷史軍事

時間是大唐武德九年,準確的說應該是六月初三,玄武門事變的前壹天。
燥熱的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壹九章:吾欲入朝題金榜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0

  這個年過的很舒坦,即使知道接下來將要出征南下,剛剛完成改制的齊軍依舊是氣氛不減。
  經過幾個月的訓練,親眼見識了炮彈的威力,火箭炮的恐怖,雖然新武器的出現顛覆了他們對戰爭的認知,甚至是削弱了他們在戰場上的作用,但這個時候沒人覺得不高興。
  在戰場上的作用減小了,也就意味著他們不用像以前那樣必須要沖在前面,不沖在前面,就有更大的幾率活下來,至於戰功則無所謂,反正現在的待遇足夠好,能活下來就是賺的。
  至於親人們的千叮百囑,齊軍將士們也均是以笑容面對,直言此番南下就是撈戰功去的,讓他們放心的在家耕地,然後瞅好時間,把孩子們送到書院。
  十五已過,部隊也進行了接近七天的完整訓練,天氣依舊寒冷,卻距離出征的日子越來越近。
  這些時日,所有的偵察兵,暗衛都在不斷的南來北往,豐州儼然成為了最重要的壹座城池,李元吉在年後已經將指揮所移到了這裏,出征的八萬大軍也已在此集結,進行著最後的操練。
  戰爭的緊張與忙碌,牢牢的籠罩在豐州城的上空,城內城外到處可見密密麻麻的軍隊來回調動,百姓們更是待在家中,免的犯了什麽忌諱。
  原本的豐州都督府,在簡單的修繕過後,成為了李元吉的新駐所,忙碌的身影壹道接著壹道,傳令的,匯報的,等候的,簡直比皇宮還要忙碌幾倍。
  “咄苾親率壹萬騎兵突前,遇敵不可妄戰,托住敵軍,若能引來更多的敵軍自是最好,待孤率領主力抵達之後,妳可率部繞後阻斷其退路……”李元吉耐心的吩咐著接下來的作戰任務。
  這個冬天,自己打造了千架投彈車,火箭炮的數量也達到了二百臺,炮彈更是數以十萬計。
  南下的裝備是夠了,但齊軍畢竟人數太少,比起唐軍來說,少了至少五十萬以上的兵力,當下還是能不打硬仗就不打,能讓對方投降就投降。
  “真不打?”咄苾有些郁悶,好不容易等來了南下復仇的機會,也拿到了突前的任務,可是不打這個命令讓自己很蛋疼。
  “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有更好的取勝辦法,為什麽要用戰士們的性命去取勝?我軍人數太少,即使占領了長安,短時間內也難以控制全國,所以,除非必要的情況下,否則任何人不準擅自開戰,那些將來可都是孤的兵,死的多了以後可就沒的辦了。”李元吉語氣嚴厲的說著,這是壹道死命令。
  “哎!”咄苾無奈的深嘆口氣。
  李元吉說的對,但不打的話,總感覺不太過癮啊,不打怎麽報仇呢?
  雖然心中是百般不願,但李元吉的命令自己是不敢違抗的,投降李元吉也有幾個月的時間了,了解的越深,就越是能察覺到李元吉的恐怖之處。
  “梁洛仁,降兵壹事就交給妳了,孤要在半個月內看到結果!”李元吉再次將目光看向梁洛仁。
  這個壹直嚷嚷著要回家的家夥,或許是因為殺掉了梁師都而無顏回家,加上自己壹番挽留,最終也還是留了下來,不過目前並沒有擔任任何的職位。
  “諾!”梁洛仁點了點頭,這個任務可壹點也不輕松,但眼下無人,自己是不上也得上。
  “民夫的征召也要加快速度了……”
  大軍出征絕非小事,雜七雜八的事情更是壹件接著壹件,以前自己是從不關心這些,自會有其他人去負責,但是這壹次的情況卻不同。
  沒有了身後負責的那個人,什麽事情都要自己親手去操辦。
  民夫的多與少,運輸能力的強與弱,關乎著軍隊能夠走多遠,看似無關緊要的人,實際上卻影響著戰爭的進展以及命運。
  這次計劃要抽調十萬民夫,平均下來壹個人負責壹名士兵的物資運輸,而整個齊國的人口也沒有多少,這次幾乎是家家戶戶都要出人,說是舉全國之力來打這壹仗也毫不為過。
  壹通戰前會議開了整整壹日的時間,大到具體的戰略規劃,小到壹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幾乎所有的方面都有涉及。
  最終將出征的時間定為半個月後,中轉站也不需要了,除此之外,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豐州境內的百姓也要全部遷徙到鎮北附近,在那裏會進行重新的分地。
  整個豐州境內,將會成為壹個除了軍隊以外,再也沒有壹個平民的無人區。
  會議終於是結束了,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稍稍有些痛苦。
  “大王,門外有壹個叫李四的人求見,說是義安王讓他來的。”早已不知道在門外等候多久的宋忠,瞅見會議結束後立即走了進來,低聲的通報著。
  “義安王?”李元吉猛的皺了皺眉,腦子裏快速的想著這個人,但怎麽也想不起這個人來。
  唐朝的王很多,各種各樣的王層出不窮。
  而造成這壹根本的原因就是李淵剛當皇帝哪會有些太過膨脹了,稍微對他有過幫助的,都會被封王。
  最讓人覺得難以置信的是,當初李淵起事不順的時候,遭遇了缺糧的危機,路過壹個村莊的時候,有壹老漢送了他碗飯吃,然後等唐朝建立以後,那位老漢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王爺。
  在這個前提下,不是親王或者是待在長安附近有名壹些的王,自己還真有些記不住。
  “是利州都督李孝常,早年間曾為華陰縣令,後投靠了太上皇,並前往河西接應大軍的那位。他還是大王舅舅家那邊的女婿。”似乎早有準備,宋忠剛開始也覺得這個王爺有些陌生,然後便找人調查了壹番,這才有些印象,但也僅僅只是有些印象。
  “李孝常?利州都督?這人怎麽那麽熟悉呢?”李元吉百般疑惑道,總覺得這人特熟悉,但壹時間又有些想不起來,繼續問著:“這事沒人知道吧?”
  “沒有,這人特別謹慎,通報的時候說是大王曾經告訴過他,若有難可來尋大王,門房這才找到了奴婢,此事僅有奴婢壹人知道。”宋忠小心翼翼的說著,壹個王爺這個時候找壹個天下皆知要反的王爺,倆人能有啥事?這還用想嗎?
  “讓他進來吧!”李元吉也想到了答案,這個時候多個盟友似乎也不錯。
  而利州那個地方也比較有特色,居於蜀地北面,距離長安不遠,與豐州正好壹南壹北,李孝常若是也跟著反了,壹南壹北,朝廷必要分兵壓制,雖然對自己來說沒什麽卵用,但卻能起到壹定的輿論作用,總之這事對自己有利。
  等了大半天的時間,李四壹點也不著急,他沒有著急的資本。
  義安王是王不錯,但卻遠不是齊王這種親王,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而齊王更是將李靖打的全軍覆沒,近段時間的準備,自己也都看在眼中,若不是齊王下令遷民,自己還真不會這個時候站出來。
  李四是奉了李孝常的命令,先潛伏在李元吉身邊觀察壹陣子的,確保他有足夠的實力推翻李世民,並且在出征壹半的時候再來找他,現在是沒這個機會了,想往南走?會被當內應給抓起來的。
  “小的李四參見大王!”
  “免禮!”打量著李四,著裝打扮很普通,身材頗瘦,與普通百姓無異,屬於丟在人群裏很難再找出來的那種類型。
  “這是義安王命小的帶給大王的壹封信!”沒有多余的話,也不敢有多余的話,李四直接從身上取出壹張皺皺巴巴的信紙遞給李元吉。
  沒有信封,就是壹張普通的白紙。
  打開折疊著的白紙,入眼的內容讓人有些疑惑,壹時間竟有些看不大懂。
  不是常規的信件,紙上僅僅只寫著壹首詩。
  李元吉想起軍中的確有這種規矩,傳遞重要消息的時候,為了防止敵人截獲,通常會以壹些讓人看不懂的詩詞或者句子來代替,而雙方通常也約定好了解密的方法,按照相應的方法,便可輕而易舉的得到信中的內容。
  寒窗苦讀二十載,怎奈金榜不題名。今聞朝中有好友,吾欲入朝題金榜。
  壹首普通到不能更普通的打油詩,整個大唐不說有十萬也有個八九萬,這樣的詩就算是丟到朝堂上,所有人也只會以為是某個人多年落榜以後多年,聽說朝中有朋友在,興奮的想要再次入朝科舉的事情,沒人會往其他的方面著想。
  但知道寫這首詩的人是義安王李孝常,自己自然不會以普通打油詩的標準去閱讀,那麽詩中所蘊含的內容已經顯現了出來。
  再次瞥了眼李四,這人應該是早就來到豐州的,近期已經沒有百姓北上,整個黃河都被封鎖的幹幹凈凈,應該是自己下令百姓北遷,他無處藏身,這才不得不出來。
  這個李孝常倒是有些意思,小心思還玩的挺不錯的。
  李元吉神色淡定的問著:“說說朝中的好友是誰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