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六章:又要胡來?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2
打過仗的人都知道,戰略並不是難題,真正難的,是如何根據這個戰略,去制定其中的戰術以及其他的細節。
壹個戰略只是為壹支軍隊,壹個國家提供壹個既定的方向,讓他們不會在這場戰爭中迷失自我。
但只有接卸來的壹些細節,壹些戰術,以及具體的操作,才是真正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
這個戰略是什麽?
往大了去說,往天邊去說。
就是打高句麗。
是的,這四個字,就是這次戰爭的總體戰略,是唯壹不變的戰略,也是他們的最終目的。
四個字,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可他卻代表了接下來的腥風血雨,代表了壹個地區即將陷入戰火之中。
有人說這個所謂的戰略完全就是扯淡,誰不知道他們的目的就是這個?
但實際則不然,明確的提出來,是為了告訴所有人,我們的目的就是高句麗,在解決高句麗之前,不要去隨意的改變這個戰略目標。
什麽叫做改變?
越界,與其他國家的軍隊進行觸碰,從而引發壹場新的戰爭。
那麽在這個戰略之下,兵部又派人走訪了幾個地方進行實地考察,最終做出了下壹步的大方向戰略。
如果打高句麗是壹級目錄的話,那麽接下來的就是二級目錄。
也就是程知節剛才說的兩面夾擊,開辟第三戰場,甚至第四戰場。
這些是細節,同樣也是戰略。
整個計劃,到此戛然而止。
“陛下!臣覺得這個計劃應該做的更詳細壹些,現在這個,雖說是個計劃,但是看起來跟沒有沒什麽區別。”蕭瑀搖了搖頭,同為當過皇族的蕭瑀,心中很清楚這份計劃意味著什麽。
說是壹份計劃,可實際上擺出來的這只有這短短的幾句話,打高句麗,兩面夾擊,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開辟第三戰場及第四戰場,地點分別為某某某處。
這能叫計劃嗎?就這麽壹份計劃,擺在內閣會議上,還想讓人通過嗎?
回應妳的只有三個字,不可能!
“陛下,臣說壹句不該說的話,看了這份計劃,臣心裏沒數。”房玄齡也緊隨著蕭瑀站了出來。
這些事情房玄齡是絕對不開第壹槍的,但是開個第二槍還是沒問題的,這是他的人生信條,也是他的生存之道。
“是啊陛下,這份計劃實在是……”
“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這仗怎麽打?”李元吉板著臉訓斥著,這是壹種思路,其實早在之前也有過這樣的案例。
同樣的,在古代這個環境下,在外作戰,大多數也是按照統帥將領自己的意願在進行的,所以才會顯得將帥難得。
其實現在還是壹樣的道理,只不過是換了個方式而已,可即便如此,這些大臣們就覺得有些難以接受了。
“朕也在外領過兵,最為痛恨的,便是朝廷內不知情的大臣們亂加幹涉,按照他們的意圖去指揮作戰。戰場的局勢怎樣,沒有人比前線的將領更加清楚,後方的決定,也絕不會比前線將領的絕對更加正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難道只是壹句空話嗎?”李元吉繼續說著。
李元吉明白這些人反對的是什麽。
並不是這些改變,而是因為這些改變,將他們手中的權力再壹次的削弱了。
或者說,削弱了整個內閣的權力。
內閣作為大唐朝廷最高級別的會議,如果在這裏都不能談論這些事情的話,那麽這些事情又該到哪裏去談論?
這些年來也早就形成了壹個習慣,沒有什麽是內閣不能談論的,除非皇帝取消了內閣的權力。
“諸位可能理解錯陛下的意思了!”本是不想說的,但氣氛顯的有些尷尬,想要置身於外的程知節,這下是怎麽也躲不了了。
畢竟這是他們兵部的事情,其他人可以躲,而沒有躲,自己不能躲,卻偏偏躲了起來。
程知節有些感覺李元吉是故意的,他就是不想讓自己這麽舒服的置身於外,所以才故意挖了個坑,等著自己往下跳。
其實在內心裏,程知節是拒絕的,但實際上,他拒絕不了,也不敢拒絕。
“陛下的意思是,朝廷不知前線的具體情況,貿然的做出決定,勢必會對前線的戰事產生影響,可能是輕微的,也可能是致命的,另外就是長安距離前線太遠,便是以最快的速度,消息傳回來也需要至少四天的時間,戰場上,四天的時間什麽都有可能發生,更何況還要壹來壹回呢?
所以,陛下的意思是,朝廷只負責制定壹個大的戰略目標,壹些細節方面,則交給前線負責統兵的將帥來制定,制定的同時,需要將這些戰術什麽的傳回長安,若是朝廷覺得不妥,可附帶原由送回,由前線將領酌情是否更改,或是直接否定,責令其重新制定新的計劃。
而朝廷所需要做的,就拿這次的戰事作為例子。
首先,朝廷需要保證可以支撐從濟州島方面對前線軍隊的保障不會中斷,其次則是保證陸地上兩個軍能夠及時到位,並且保障他們的物資,接著,需要調集軍隊在戰備位置待命,如有需要,這些部隊可以在第壹時間內立即奔赴戰場,從而達到整的壹個作戰效果。”
程知節吧嗒吧嗒的說著,反正說來說去就是壹個意思。
大的戰略我給妳制定了,打高句麗,從四個方向去打,部隊我也給妳準備了四支,物資什麽的都可以保障到。
是用兩支部隊去打,還是用三支,用四支,全看前線統帥的意思,準備是準備好了,用不用是妳的事,反正朝廷就是個負責後勤的,就是個當奶媽的,全力支持前線的戰鬥。
“這……”不少大臣楞了下,旋即目露驚訝之色。
這種想法,其實在之前的時候也有過操作,事實上大多數都是這樣操作的,只不過在後勤保障方面,不會有這麽全面。
其實在打仗這件事情上,朝廷不就應該負責這些嗎?不就應該要讓前線的將士,不用去顧忌任何東西的去戰鬥嗎?
經過李元吉的強硬態度,加上程知節的苦情訴說,大臣們好像明白了壹個道理,這特碼的不就是朝廷的本職工作嗎?
遙控指揮,他們倒是想,可首先也要考慮壹下長安距離前線的距離,沒有那個時間和機會去給他們遙控指揮。
就算有時間和機會,他們也不敢,軍隊不是誰不誰都敢碰的。
特別是現在這種情況下,軍隊就是整個天下的壹根逆鱗,除了系統內的人以外,任何人都不準觸碰。
便是系統內,也有比較嚴格的約束,將領們日常只有操練權,而沒有調動權。
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做不到,而是權力蒙蔽了雙眼。
為了權力,他們不願意去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好比嶽飛抗金,雖然大環境並不好,但能夠在局部戰場獲得壹些勝利,也是可以鼓舞士氣的,可是他們並沒有這麽做,他們害怕勝利,害怕勝利會給他們帶來毀滅,可最終迎接他們的,依舊還是毀滅。
溫水煮青蛙,這就是李元吉的執政套路。
內閣已經創立幾年的時間了,大臣,官員,整個天下都適應了這種制度。
那麽現在,李元吉又搬出了新的東西,每次總是壹點點的拿出來,然後壹點點的去改變他們。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回過頭去看壹下的話,就會發現,原來這些年來他們已經改變了這麽多,逐壹的列舉出來的話,這絕對是難以令人置信的,但這就是事實,確確實實的發生了的。
“臣想知道,這四個方面所需要的兵力是多少?又對時間有何要求?”皇甫無逸第壹個反應過來,直接開口問道。
既然無法拒絕,那就好好的享受吧,反正現在他們也習慣了。
不就是打個高句麗嗎?以前或許他們心有恐懼,但是現在,現在的大唐早已不是當年的隋朝,隋軍雖強,但是跟現在的唐軍比起來,還是遠遠不如滴。
成千上萬的步槍,鋪天蓋地的手雷與火炮,火箭炮,只要他們願意,甚至可以先將面前的土地炸壹遍在過去。
當然,前提是後勤可以跟的上,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後勤顯然是跟不上的。
除非兵工廠擴大百倍,鐵路直接修到戰場身後,不然的話,想做到這些,還是先想想吧。
“南部將會派出兩個軍的兵力作為主攻,為其在濟州島預備兩個軍的兵力,以防萬壹,北部同樣是兩個軍,預備兵力壹個軍,第三與第四戰場,則各自預備壹個軍,同時在準備壹個軍的兵力作為預備。”程知節說著大致的計劃。
每壹個方面都考慮的很周全,作戰的部隊,後備的部隊,如果將帥覺得將士有些疲憊了,可以把後面的部隊調上來進行輪換休整。
但是這種情況,其實在華夏這個民族,基本是不怎麽需要的。
不是因為人不知道累,而是華夏人身上自古就有壹種韌勁,壹股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