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斷大明

官笙

歷史軍事

淩晨,京城筆架山,礦洞。
“老朱,我們這樣偷偷的來,教授不會罵我們吧?”壹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45章 裁撤

獨斷大明 by 官笙

2019-5-16 19:13

  聽著傅昌宗的話,朱栩笑著點頭,道:“舅舅,妳有沒有發現這南京,是壹個上好的試驗田。”
  傅昌宗壹怔,旋即道:“皇上,是想試驗分稅?”
  朱栩搖頭,喝了口茶,道:“壹切,包括稅制,田畝,吏部的考成法,完善三司,海關海貿,訓練水師等等……”
  周應秋神色微動,贊同的道:“皇上,南京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不論是位置,還是人口亦或者復雜程度,都極其合適,若是控制得宜,試驗的好,以後推廣起來,也會方便很多。”
  傅昌宗思忖,也點頭,道:“確實不錯,若是南京能成,其他地方應該會更容易,乘此機會,確實可以試試,不過,那黃立極,怕不是做事的人。”
  朱栩笑的有些詭秘,道:“那是因為妳們不知道,他是魏忠賢的人。”
  這件事朱栩對兩人都沒有說過,因此兩人聽來都是神色微驚,傅昌宗是感嘆,周應秋是警醒。
  傅昌宗心裏對信王的同情轉瞬即逝,又道:“我已經從學院裏挑了不少人,都是這幾年精心培養,銳意改革的人才,這次會壹起派到南京,充實到各個衙門,好好錘煉壹番。”
  朱栩頜首,慢慢的道:“朕的想法妳們是知道的,地方不再設三司,設巡撫壹人,參議參政若幹,主管壹省政務,總督壹人,主管壹省或者兩省地方軍務,各級設三司衙門,三司衙門直屬京城三司,地方不再有斷獄之權。稅務分設,國稅,地稅,權責要分明,責任要落實到每個衙門,甚至每個人,絕不給他們推卸責任的機會……”
  這個時候也沒有筆記什麽的,只能默默的聽著,這些話,傅昌宗聽的多些,周應秋少些,兩人不管多少,也都認真的聽著記著,事關朱栩的國政,誰也不敢大意。
  朱栩說了壹陣,頓了頓又道:“江蘇新設,肯定有所不穩,督政院,文昭閣都要派人去監察,凡有抗命,鬧事的人,文昭閣,督政院都有權拿人下獄,各府,三司都要配合……從縣到省,分設稅務官員,地方與上級稅務兩管,條理要清晰,別亂收……另外就是物價局也可以推廣了,要嚴格限制吃穿住行等基本保障的價格,維持穩定可控的局面……”
  傅昌宗也很難得聽到朱栩這些這麽長篇,細致的話,也清楚的明白,準備了近兩年,很多事情都可以著手去做了,雖然還面臨著很多困難。
  周應秋很早之前就清楚,眼前的皇帝胸有溝壑,有大誌向,這次這麽鮮明,清晰的聽到他的改革意圖,還是頗受震動,心裏莫名的有了壹種期待。
  大明中興!
  大明中興之君!
  大明中興之臣!
  禦花園內,君臣三人相互說著,朱栩的話語向來籠統,只顧大局,而具體布置,細微之處全都是六部在做,傅昌宗,周應秋兩人又是六部之首,因此,他們的談話,基本上代表了大明政策的走向。
  文昭閣內。
  長桌上,朱由檢坐在正首,兩邊分別是錢龍錫,施鳯來,周延儒等七人,外加壹個特批進宮的溫體仁。
  不過,今天文昭閣發生了“對峙”。
  錢龍錫,周延儒等人反對南京改設,認為“都廢如國亡,力呈緩議”。
  施鳯來,溫體仁等人又認為,“天無二日,國無二都”,理當撤改。
  朱由檢在那坐著,神色不動,靜靜的聽著,越發的有威儀。
  周延儒見溫體仁又與他作對,心裏不由得恨上幾分,看著朱由檢道:“王爺,南京乃我大明龍始之地,國本之根,萬不可輕動。更何況,南京數百年,勛貴公卿不甚凡數,牽累廣大,此舉當慎重!”
  施鳯來對於新晉的溫體仁很是欣賞,以壹種前輩看後輩的目光,鼓勵著他。
  溫體仁胖乎乎的臉上沒有什麽多余的表情,看著朱由檢道:“王爺,南京之事,已經箭在弦上,魏國公聯名上奏,乃大勢所趨,皇上既然命我等議奏,也是想要壹個穩妥的處置。”
  溫體仁這句話,打中了朱由檢,他心底也是期望南京留存的,除了皇家應有的感情,也擔心惹出大風波,裁撤壹個“都城”不比遷都麻煩小。
  之所以說是打中而不是打動,那是因為,他明白溫體仁的意思,內廷的皇帝雖然是命文昭閣議奏,並不是真要他們來決定,是要他們來處置。
  朱由檢深吸壹口氣,思忖著其中的難度。
  南京城裏不知道有多少公爵侯伯,多少壹品,二品大員,與京城牽連的,與“邪黨”,“東林黨”牽連,單單壹想,就足以讓人頭皮發麻,望而卻步。
  溫體仁見朱由檢沈默不語,也明白他是憂心其中厲害,小眼睛閃著光亮,道:“王爺,處置南京之事非同小可,非短時間內可完成。下官認為,黃大人既任江蘇巡撫,就是代表我文昭閣,再請司禮監,督政院,六部,都察院聯合派人前往南京,持尚方寶劍,再由魏國公等人協輔,應當足以。”
  在座的都不傻,從溫體仁的話裏也明白,此事已然不能阻擋。卻也都沒有開口,任何話傳出去,說不得就會引起士林風波,影響他們的“清譽”以及“官聲”。
  溫體仁的話,讓朱由檢心裏大是舒服,臉上微微壹笑,道:“嗯,溫大人的話,深得本王心意。即日起,溫大人可隨時進出文昭閣,不必再詢問本王。”
  溫體仁大喜,站起來道:“多謝王爺擡愛!”
  朱由檢也深知其中的風險,更怕朱栩繼續“亂來”,結束會議就進禦書房請旨,拿到旨意,就召見了楊漣,趙南星等人,然後明發邸報,搶占朝野輿論高點。
  朱由檢是清流,尤其是東林黨的“希望”,他的出面,自然抵消了相當壹大部分的反對聲與非議。
  不過以現在的情況,飛往通政使司的反對奏本,還是多達兩百道!
  自然,這些全都被留中不發。
  六月十五。
  文昭閣總理大臣朱由檢上奏,同意了魏國公等人的奏本,裁撤“南京”改設江蘇布政司,黃立極任巡撫,統轄原南直隸所有縣府,治所應天府。
  司禮監秉筆太監劉時敏,宗人府宗正、督政院督正平王朱常潤,文昭閣閣員劉鴻訓率領六部侍郎各壹人,其他官員近三百,浩浩蕩蕩的趕赴南京。
  南京在魏忠賢殺了兩個伯爵,抓了兩個尚書後,惜命的,中立的都不怎麽說話,總歸還是有些激烈的人四處生亂。
  東廠接連抓了二百多人,抄了幾十人的家。
  人頭滾滾,鮮血淋漓。
  在京師派員抵擋應天府後,吳襄的兵馬也越過長江,進入應天府,開始接收兵權,整頓壹切城防,又有近百人在“嘩變”中被殺,人頭壹個個的掛在城頭!
  偌大的南京再無異聲!
  魏國公府內,以平王為首,召集了南京各方大員,包括六部,應天府府尹,鎮守太監等等,商議國是。
  另壹邊,原錦衣衛駐地,魏忠賢單手負背,目光遙望著遠處巍峨的高山。
  傅應星在他背後,興奮的道:“舅舅,這次真是痛快,侯爵都隨意殺,這次抄出來銀子,有兩百多萬兩,這些人,可比京城那些還要有銀子……”
  魏忠賢對於這些毫不在意,道:“名單上還有人沒抓沒殺的嗎?”
  傅應星壹楞,道:“差不多,只有徐文爵那幾個人沒動。”
  魏忠賢眼神裏冷冷壹閃,道:“這幾人還有用,給我派人盯著,待南京事了,都給我抓到京城去!”
  傅應星應著,又好奇的道:“舅舅,外面都在傳,朝廷要將京城外的壹切王爵公卿全遷進京,這是真的嗎?”
  魏忠賢也拿不準朱栩的心思,淡淡道:“認真辦事就好,其他的不要多問。”
  傅應星討了沒趣,又道:“舅舅,這裏快沒有我們事了,我們接下來是要回京嗎?”
  魏忠賢手裏的琉璃珠轉的輕快,望著遠處,嗤笑壹聲道:“我出京之前,皇上跟我說,還有壹些事情要收尾,接下來,去河南。”
  傅應星壹怔,道:“河南?去河南做什麽?”
  魏忠賢心裏湧動著壓抑了很久的戾氣,伸了伸脖子,道:“那裏有潞王,福王。”
  傅應星大喜,道:“皇上終於要動手了?”
  魏忠賢手裏的琉璃珠緩緩轉動,眼神冒出寒光,道:“皇上的耐心終歸也有限,他們躲在封地不出,我只有去請他們了。”
  傅應星雙眼大亮,這兩人,在宗室裏可是最為富有的。
  潞王是神宗皇帝的同胞弟弟,單膳田就有四萬頃,起初還有各項補貼,包括經營食鹽,印刷,織造等等,經過這麽多年,兩代下來,怕是更加驚人!
  福王依循的就是潞王例,加上當初的“國本之爭”,萬歷對福王的賞賜也厚重,與潞王估計也不相上下!
  這兩位王爺田畝,加起來只怕在壹千萬畝以上!
  更別提其他方面的私產,朝廷的各項補貼,真要細算,怕是會驚人眼球!
  傅應星激動不已,道:“好,我這就去準備,我倒是想看看,這兩位王爺到底有多少油水!”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