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斷大明

官笙

歷史軍事

淩晨,京城筆架山,礦洞。
“老朱,我們這樣偷偷的來,教授不會罵我們吧?”壹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450章 理順朝廷

獨斷大明 by 官笙

2019-5-16 19:14

  孫傳庭缺錢,用盡了辦法,但大明已經被天災消耗的精疲力竭,他盡管掌握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權力,但能籌集的錢還是極其有限。
  不過,孫傳庭也展現出了他過人的手段,強力穩住朝局,推動“新政”,沒有再出現大簍子,並且有進壹步穩固的跡象。
  這壹天,孫傳庭冒著酷暑,前往城外查看今年的農事。
  天氣比去年還要熱,北方普遍大旱,傳統的谷物難以種植,可以想見的,今年必然還會減產,災民進壹步增加。
  乾清宮,東暖閣。
  傅昌宗,周應秋,趙晗,沈珣四個閣老,被朱栩同時叫進了宮。
  這裏有冰炭,雖然潮濕,確實比外面要涼快不少。
  朱栩與四人喝過茶,笑著道:“聽說,內閣設立了冰炭局,短短半個月就進賬幾十萬?”
  這件事對內閣來說,多少有些不光彩,在外界看來,他們這些閣老為了錢是無所不用其極,連基本的體面都不要了。
  眾人面色尷尬,沈珣倒是壹笑而過,道:“臣等也是無奈,請皇上見諒。”
  這種冰炭,以往都是無償發放的,現在不止達官貴人要掏銀子,全國各地的大戶也能買,只是更貴。
  這個時候的冰炭,堪比黃金!
  朱栩自然不在意,道:“這些是妳們內閣的職權,朕不插手。聽說,近來朝野有些不平靜?”
  可以說,大明朝野從來沒有平靜過,尤其是自嘉靖之後,外廷逐漸有了與皇宮對抗的勇氣與能力,各種各樣的鬥爭就從來沒停過。
  萬歷朝的“國本之爭”,天啟朝的東林與閹黨,將朝鬥黨爭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但朱栩這次說的不是這些,而是近來朝野對於空缺官職的蠢蠢欲動。
  目前,大明朝廷空缺的位置有,內閣次輔,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十八個侍郎中的六個,外加刑部正在被逐步的降級,引起的暗潮自是更多。
  傅昌宗等人明白朱栩的意思,悄悄對視壹眼,周應秋率先說話,道:“皇上,孫閣老之前與臣等私下說,次輔,吏部尚書暫時空缺不補,其他的都還在醞釀中。另外,稅務總局,商務總局,執法局等,內閣也在計劃調整,暫時還沒有明確的名單……”
  孫傳庭要抓權,那麽明顯制衡首輔的次輔自然要空缺,吏部他也不可能放手。唯壹能爭取的,或許只有禮部尚書。
  這些內閣,六部的人看的分明,不會妄動,但官場壹個蘿蔔壹個坑,眼見這麽多空缺,誰不想讓前面的人動壹動,他們也就能跟著進步。
  因此,不少人紛紛“勸進”,要求補缺這些位置。
  朱栩對周應秋的話不置可否,神色若有思忖的道:“說說妳們具體的想法。”
  趙晗瞥了眼傅昌宗,周應秋,接著開口說道:“皇上,臣認為,內閣可以不補,但天官這個位置不能空,尤其是這個時候。”
  趙晗是前任的吏部尚書,號稱天官,深知這個位置的重要,更何況,現在吏治推動的極其快速,數百個知府陸續到任,孫傳庭還在計劃明年對縣壹級進行調整,這不是幾百了,是數倍於知府,高達三四千的州縣!
  孫傳庭本就事多,如何能兼顧齊全?要是有個紕漏,豈不是送人把柄?
  朱栩不動聲色,轉頭看向沈珣。
  沈珣沈吟壹聲,道:“禮部現在責任重大,尤其是涉及到輿論方面,外加修的典籍越來越多,不能大意,臣也希望能盡快補全,以免出岔子。”
  朱栩轉向傅昌宗,道:“傅閣老,妳怎麽看?”
  傅昌宗是朱栩的舅舅,十多年的股肱之臣,外界眼中的“帝黨”領袖,在座的四人,更是赤裸裸的帝黨。
  加上靖王,汪喬年,內閣八個人中,六個是帝黨!
  傅昌宗見朱栩開口問他,知道是有定案了,認真思索壹番,道:“次輔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吏部,禮部倒是有,臣恭聽聖訓。”
  在內閣,孫傳庭雖然倚重“帝黨”的力量,但隨著威信日增,加上朱栩的信任,已經有壓制帝黨的跡象,傅昌宗等需要顧忌孫傳庭的態度,話語多有保留。
  朱栩也不為難他們,拿起茶杯,隨口的道:“聽說,外面不少人認為孫閣老改革過急,希望妳們或者朕來制衡壹下,讓他慢壹點,妳們是怎麽看的?”
  孫傳庭這壹年的動作,不止是外面議論紛紛,內閣六部壓力壹樣極大,尤其是孫承宗的退隱,其實也是這種情形下不得已的選擇。
  連孫承宗這樣的四朝元老,執掌大元帥府的軍方巨擘都要避退,可以想見,孫傳庭的改革有多麽急躁,多少人的利益被損害,又有多少人為之惴惴不安。
  傅昌宗,周應秋等人身在內閣,自然更為清楚,齊齊皺眉,不知道如何開口。
  孫傳庭的改革計劃來自於朱栩,這樣的急功近利沒有被阻止,說明朱栩是默認,甚至是支持的,他們能怎麽說?
  但是,孫傳庭的改革太快了,別的不說,就說明年就要對縣壹級的官員進行大規模的調換,這樣很可能會讓地方不穩,出現大亂子。即便不出亂子,想要這些人掌控地方,也不是三兩年就能做到,何況還要他們推行田畝,戶籍等改革,地方還不知道怎樣反彈……
  這些閣老們心事重重,憂慮不已,壹時間不知從何說起。
  他們不說,朱栩也能猜到,抱著茶杯,緩緩轉動茶蓋,道:“孫首輔,行事看似急躁,卻從不會打無把握之仗,他的周全,縝密,細致,妳們或許還沒有感覺到,不著急。妳們在內閣,該說的說,該做的做,無需顧及朕。內閣不能心存芥蒂,不能互相扯後腿……這些老生常談朕就不多說了。關於這些空缺,除去妳們商定的李邦華調任戶部侍郎,呂大器調任禮部尚書,閻應元調任兵部侍郎,鐘陽生調任稅務總局局長,顧炎武調任禮部郎中,秦政益,魏學濂,孟兆祥調任商務總局,稅務總局,執法局……”
  四個人聽著朱栩的話,神情略有差異,旋即又覺得似乎理所當然。
  這些人事安排,倒是沒有出格,資歷,能力都沒有問題,不會有什麽阻力。
  只是,那些上躥下跳,拼命跑官的人註定要失望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