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新的戰場
獨斷大明 by 官笙
2019-5-16 19:13
朱栩的馬車使入京師,並沒有隆重的迎接儀式,除了曹變蛟,孫傳庭之外也就沒人知道。
坐了壹路的馬車,朱栩是腰酸背痛,可還得與兩人交代壹陣子。
禦書房內,朱栩看著曹變蛟道:“禁軍必須保持最強的戰力,要不斷的訓練磨合,不止是守衛宮城,若是有壹天要拉出去實戰,朕要他們步戰,騎兵,炮兵樣樣精通,決不能怯場!”
曹變蛟知道皇帝對禁軍十分重視,沈色道:“皇上放心,禁軍都是萬裏挑壹,不斷在輪流派出去訓練,不停的淘汰,絕不會有半點松懈,不論是護衛宮廷還是大戰,都不懼任何人!”
朱栩點頭,禁軍這壹塊不用太在意,他目光轉向孫傳庭,道:“內閣重啟,參謀部朕打算改為軍情處,放在兵部之下,負責軍事情報的收集,戰術制定,戰略規劃等等,妳覺得何人合適?”
孫傳庭調去遼東,參謀部也就是現在的軍情處自然要有別人承擔,這件事孫傳庭是早有考慮的,擡手道:“皇上,臣有兩個人選,壹個是秦良玉,壹個是曹文詔。”
朱栩倚靠在龍椅上,稍壹想,旋即就搖頭道:“秦良玉確實是合適的人選,不過西南沒有她坐鎮,朕不放心。曹文詔……還是差了些,這樣吧,調調楊嗣昌進京,河南……朕再考慮人選。”
楊嗣昌這個人孫傳庭有過評估,心思內斂,手段大氣,在河南數年無聲無息,卻壓制的河南民亂擡不起頭,由此可見壹斑。
孫傳庭也沒有意義,道:“臣遵旨。”
說完這件事,朱栩手指敲著桌面,沈思著道:“巡防營,還是由兵部尚書執掌,明年朕要召集天下百官進京,巡防營壹定要做好保護工作,決不能出現任何意外,必要的話,可以派兵出城迎接!”
孫傳庭即將赴任遼東,這顯然是皇帝最後的叮囑,他心裏對朱栩的信任頗為激動,道:“是。”
朱栩說完這些,喝了口茶,道:“嗯,先跟朕說說西南的事。”
這個孫傳庭也早就想好了,擡著手道:“皇上,西南六省,現在都在嚴格實行‘株連法’,壹些偏遠之地,都被強行遷徙,有的送往遼東,有的送往壹些新開墾的田畝,另外壹些縣府都進行了重新劃分,集中壹切糧食,農具,耕畜等合力應對大旱。六省巡撫,總督都在盡壹切辦法賑撫。各項水利,修橋,鋪路都在大規模進行……”
朱栩壹邊聽壹邊點頭,西南現在被劃分出六個省,陜西,甘肅,青海,寧夏,貴州,四川,總兵力近四十萬,畢自嚴目前還在西南,推動著政改。
大明現在需要集權,尤其是西南六省,更是要集中壹切力量抗災,朝廷的撥付終究有限,到底還是要看當地的各級衙門。
“目前西南六省民亂已不多見,賑撫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基本覆蓋六省,六省的巡撫總督也都是親力親為,頗有擔當。畢大人已經走遍六省,省改基本完成,想必年前年後可以回京……”
朱栩頜首,道:“嗯,朕知道了。西南的事先放下吧,朕讓錦衣衛盯著,關於遼東的事情,朕要交代妳幾句。”
“是。”孫傳庭做出洗耳恭聽的模樣。
朱栩坐直身體,目光微微冷峻,語氣放慢的道:“沈陽既復,就沒有再丟的道理,妳在遼東,第壹件事就是確保沈陽不失,第二件事,保證海參崴不失。海參崴是楊麟等人在北方發現的,朕非常看重,甚至比沈陽還重要,妳明白嗎?”
孫傳庭之前已經聽說了,回憶壹番,道:“皇上……是想要用這個海參崴與山海關壹樣,拱衛沈陽嗎?”
朱栩有些話說不了太透,淡淡的道:“妳可以這麽認為,不過海參崴壹定要認真對待,比沈陽還要用心,這裏……是壹個出海口,沒有阻礙的出海口!”
孫傳庭想起在政院看過的地圖,尤其是那被標註“馬六甲”的海峽印象深刻,那是皇帝親手寫上的。
孫傳庭深深的看了眼皇帝,他能感受到朱栩含而不露的野心,明白事關皇帝的某些計劃,應聲道:“臣明白了,臣到遼東之後,會著力打造。”
朱栩點頭,道:“其他的朕就不多說了,妳自己看著辦。還有,朕決意吞並朝鮮,妳要緩步推進,不能引起太大、令人反感的動靜。”
孫傳庭這次是直白的感受到皇帝的野心了,內心也被觸動了下,肅色擡手道:“遵旨。”
朱栩又隨意的說了幾句,便讓兩人走了,躺在椅子上,緩緩喘口氣。
曹化淳壹直在邊上看著,過了壹會兒,上前低聲道:“皇上,要不要去李小姐那休息壹下,晚壹會兒再去慈寧宮?”
朱栩挑眉的看了眼曹化淳,知道這是在提醒他,輕吐了口氣,道:“嗯,先去李解語那。”
曹化淳知道這壹路顛簸的難受,他都有些承受不住,何況嬌生慣養的皇帝。不過,有些事情真不是壹個字“累”就能不做的。
朱栩來到偏殿,李解語已經在等著了,壹見朱栩滿臉的疲憊,連忙揮退下人,將朱栩迎了進去。
朱栩趴在床上,聞著被子上的清新香氣,瞇著眼道:“還是家裏舒服。”
李解語坐在邊上,輕輕的捏著他的肩膀,柔聲道:“娘娘那邊不知道抱怨了多少次,希望皇上不要輕易出宮涉險。”
朱栩懶懶的躺在那,壹根手指頭都不想動,笑了笑道:“皇嫂是不想朕出宮啊,哎,待會兒,妳陪朕壹起去,可以少挨壹點嘮叨。”
李解語輕聲笑了笑,感覺著朱栩肩膀的鐵硬,再見他側臉都是疲憊,猶豫著道:“皇上,要不要先去見娘娘,然後早些回來休息?”
朱栩睜了睜眼,無奈的道:“嗯,走吧。”說著就從床上爬起來,伸了個懶腰。
李解語輕輕給朱栩理了理衣服,又讓人準備熱水,讓朱栩洗了洗臉,精神壹點,這才轉向去慈寧宮。
朱栩還沒有邁進慈寧宮,小永寧就如同壹陣旋風壹般的沖出來,大呼小叫地喊道:“皇叔皇叔,有沒有帶好吃的回來……”
小丫頭今年也有七歲了,在外人看來頗有些“瘋瘋癲癲”,整天的闖禍。
朱栩壹笑,從曹化淳手裏接過壹個食盒,道:“喏,東北的臘肉,特別好吃。”
“真的?”永寧睜大雙眼,歡欣的接過食盒就翻起來,結果壹打開就聞到壹股怪味,毫不猶豫的合上,塞進朱栩的懷裏,大失所望的道:“不吃,臭!”
“妳說的啊,待會兒不準和朕搶!”朱栩接過食盒,大步向裏面走起。
張太後走出來,瞪了眼小永寧,看著朱栩臉上難掩的疲憊,責備似的道:“這麽累就回去休息,何必還要跑壹趟。”
朱栩笑著道:“解語非要過來,朕攔不住。”
李解語先是楞了下,接著也靦腆壹笑。
張太後哪裏不懂,開心地笑道:“來了就坐壹會兒,我讓禦膳房做些妳愛吃的。”
朱栩與李解語走進大廳,在飯桌前坐下,張太後幾乎如過去壹樣,就要問長問短,直到註意到李解語,這才連忙收回話頭,讓煥兒催促著禦膳房。
小永寧趴在桌上,兩手托腮,大眼睛眨動的看著朱栩,脆聲道:“皇叔,遼東好玩嗎?我聽說那邊非常冷,河上都能跑馬?是真的嗎?”
朱栩喝了口茶,笑著道:“確實很冷,跑馬也有,下次帶妳去玩。”
小永寧猛的坐起來,道:“真的嗎?我可以去騎馬嗎?我聽說那裏的雪特別厚,在上面滑非常好玩,還有還有,我聽說有特別多的野獸,打獵壹定也很好玩……”
她還沒說完,張太後壹巴掌拍了過去,瞪著眼道:“少給我說這些,老老實實在宮裏讀些書,今後沒有我的允許,不準出慈寧宮!”
小丫頭壹聽他娘的話就搖頭晃腦的哼了哼,大眼睛亂轉,顯然是另有主意。
張太後也知道這小丫頭的鬼主意多,頗為頭疼。
朱栩在慈寧宮待了壹會兒,吃了點東西,起身去了趟仁壽殿,剛出來曹化淳就急匆匆跑過來。
“皇上,鄭娘娘沒了。”曹化淳道,神色頗為謹慎。
這位鄭娘娘就是神宗皇帝的鄭貴妃了,這個人可以說是壹個時代的標誌,就是萬歷朝,她的存在與影響,遍布整個大明。當初的“國本之爭”,後面的三大案,都與她有關,她的死,也意味著那個時代的徹底終結。
“大明要邁入壹個新的時代了。”朱栩背著手,瞇著眼看著天空。他對鄭貴妃沒有什麽印象,只是發乎感慨。
李解語不太懂朱栩的意思,只是平靜的站在他身側。
而曹化淳心底認為,大明平復遼東就已經預示著壹個新時代的開始。
三人沈默了好壹陣子,朱栩壹拉李解語的手,大步向前:“走,回去睡覺!”
李解語先是壹驚,旋即滿臉通紅,連忙輕輕掙紮,同時在朱栩耳邊低聲道:“皇上,有人看著……”
朱栩倒是沒有想其他,他是真的累了,也不管三七二十幾,拉著李解語就回了偏殿,迫不及待的脫衣服就上床。
李解語到底是傳統的姑娘,大戶人家的小姐,哪有大白天做這種事的,可不等她糾結完,躺在床上的朱栩已經閉著眼,呼吸均勻,壹點也沒有要做點什麽的意思。
李解語看著朱栩臉上的疲倦之色,眼神裏露出壹抹心疼,將他的衣服收拾好,悄悄的關上門,退了出去。
皇帝回宮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不知道多少人要進宮求見,都被曹化淳擋了回去。
好在現在年關將近,誰也不願意惹出事情來,並沒有什麽大事情。
鄭貴妃的喪事自然是不動聲色的辦理,按禮是要由禮部操持的,可這位天下人都不喜歡,百姓認為她是“奸妃”,百官認為她是“無德佞妃”,作為泰昌皇帝的兒子,天啟皇帝的弟弟的當今皇帝,自然也沒有好感。
是以,鄭貴妃的喪事簡直就是悄無聲息,草草了事。
不惹事也不代表沒事,彈劾來宗道,朱由檢的奏本越來越多,全國各地凡是有資格上奏的,幾乎都上了奏本。有些人只是表述看法,有些人也是出於維護“祖制”,自然也有些人是出於私怨。
這些奏本入宮的順序應該是:通政使司,內閣,司禮監,最後禦書房。不過之前朱栩改動較大,從通政使司出來壹般是直奔司禮監,通過篩核之後,呈送禦前。
劉時敏將彈劾朱由檢,來宗道的奏本通通轉給了內閣,朱由檢看的是壹陣窩火,直接以內閣名義詔示天下官吏,言稱“大臣去留悉聽上裁,言官論人當存大體,不必連章摶擊”。
這話壹出,如同烈火烹油,天下官員都炸開了,本來就是彈劾妳,妳居然還敢讓天下噤聲不成?
壹些文壇宿老,禮部的老官,義憤填膺,紛紛圍堵在信王府,要求給個說法。
這幫人就是要趕他出內閣,朱由檢也不是好惹的,直接讓順天府將人全都給趕走了。
這些人不敢去皇宮門前撕鬧,只得去禮部,要求禮部給個說法,明確解釋祖制中關於“親王”的規定。
張我續不是那幫死抱著教條不放的東林黨,也情知這件事要有個解釋,悶了半個多時辰,讓人傳出壹句話來“祖法祖制,今法今定,是是非非,當尊聖裁。”
十六個字,前面講“理”,後面講“威”,雙管齊下。
“理”還可以辯駁,可“皇威”就不能輕易觸碰,現在誰不知道,天下皆可惹,皇帝惹不得!
現在的皇帝攜遼東大勝之勢,威望正隆,高不可攀,誰都不能與之相抗。
這群人雖然被禮部堵了回去,可東廠還在南方以及全大明四處抓人,緹騎遍布天下,無人可制,東廠又是內閣之下,壹股怒火,自然也都要沖向內閣。
彈劾朱由檢的奏本越來越多,這些文壇宿老也發現了新的戰場,他們向朝報投稿,痛斥信王,幾乎從頭到腳,罵的是壹無是處,體無完膚。
起先禮部還沒有在意,可是小半天收到了幾十篇“稿子”就不同了,也不敢全登,選了壹篇頗為代表性的,準備明天登在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