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野心家

最後壹個名

歷史軍事

“已知窗外壹物為白色、又聽說屋內的顏色和窗外那物的顏色相同,便可以推出屋內的顏色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零壹章 奪軍(下)

戰國野心家 by 最後壹個名

2019-5-20 20:23

  田午的想法,無疑不利於齊國。
  但用後世國家的概念來看,此時並不存在齊國,或者說此時齊國只是壹個地理概念。
  論及文化,源於中原文化,雖然封國之初融合東夷文化,但先進的消化了落後的。
  論及種群,都是炎黃後裔,並不是壹個單獨的族群。
  論及封建法理,姜齊才是分封建制的真正侯爵。
  至於二十年前,齊國也只能算是壹個地理概念:廩丘屬公孫會、博昌屬公孫孫、沂水汶水屬項子牛、濰水屬田布、膠東屬田和、濟水屬田昊……
  既無後世可以凝聚人心的國家,田午做出這樣的決定,內心並不會有絲毫的愧疚。
  他不是不知道攻打贏邑萊蕪的後果,可能會葬送齊國的最後壹支野戰機動兵力,但為了他的家族和自己,他不得不打。
  今日議戰事,無功而返,田午與田慶之間的合作也正式破裂,在墨家誅不義令的壓迫之下,田午只能選擇和田慶分道揚鑣。
  田慶心裏也明白,如今的事若是田午返回臨淄上位,那麽自己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那壹日議軍政之後,軍營之中不斷有人四處串聯,軍中壓抑許久的情緒終於在此時爆發出來。
  那日議政時,田午說軍中多唱《采薇》,采薇雖悲,但並沒有到軍心潰散的地步。
  可幾日之後,在田午和其家臣謀士的操控之下,軍中開始唱兩首其余的歌,許多人已經覺察到了風聲不對。
  肅肅鴇羽,集於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肅肅鴇翼,集於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蒼天!曷其有極?
  肅肅鴇行,集於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嘗?悠悠蒼天!曷其有常?
  采薇只是思鄉。
  而鴇羽,則已經充斥著不滿的情緒,這首歌雖然不準傳唱,但真要唱起來卻又無法阻攔。
  人固有父母,思念父母之余,感嘆壹下服役之苦思鄉之情,便讓更多的人考慮早點回家。
  鴇羽之外,更有壹些“靡靡”小調在傳唱,壹些市井間的俚曲也開始“腐蝕”著士卒的心腸。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此時正是夏季,軍營附近盛開了許多淡黃色的忘憂草,後世也叫黃花菜,此時稱之為萱草。
  忘憂草盛開的芬芳中,免不得壹曲閨中婦女思念丈夫情人的歌,女人口吻的歌曲男子並非不能唱,相反在這軍營之中更是流行。
  越來越多的歌曲開始傳唱,夜裏紮營的時候,各個篝火旁已經難以保持原本的安靜。
  那些被迫跟隨齊軍走的費國貴族的士卒,也紛紛結伴逃亡,只為歸鄉,以及為了歸鄉後的那傳聞中已經分到的土地。
  田午憎恨墨家分地的行為,也憎恨墨家的宣傳,但在此時,他選擇煽動軍中的想家情緒,來為自己將要做的壹件事做最後的準備。
  他的大帳之內,外面有死士把守,內部只有壹些心腹之人。
  為了出了棄車保帥之策的謀士面色凝重,進言道:“公子,軍中已唱《鴇羽》、《伯兮》,時機已經成熟。”
  “當今之時,田慶斷不可能選擇同意公子的想法。虎符在他手中,但公子卻是君侯之子,既是副帥,又可監軍。”
  那士人深吸壹口氣,很是沈重地說道:“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如今公子若為國家,不得不殺田慶以奪虎符。軍中士卒必不敢動,又歸鄉心切,大事可成。”
  田午聞言,兩眼竟擠出了淚水,聲音也不知怎麽沈重起來。
  他沙啞著嗓子道:“田慶嚄唶宿將,有謀有略。牛子之亂,非此人則吾父、伯危矣。況且又是田氏宗親……想到他竟要死,我心中如何能夠不悲痛?”
  謀士感嘆道:“公子真仁君之姿。只是田慶不死,他必不肯交虎符。他不交虎符,公子之族危矣。”
  “先有家而後有國。若無太公望壹族,何來齊國?若無唐叔虞壹脈,晉將焉存?再如此時之齊,難道是姜氏那時候的齊國嗎?再如向東的莒地,莒城尚在、莒人尚存,可莒國卻又在哪?”
  “無家無族,何談壹國?公子此事乃為國家,不可猶豫。”
  眾謀士以大義相勸,田午推辭再三,終於接受道:“知我罪我,以待後人評價吧,我為國家而行此事,高祖黃帝必欣喜而助。若不行,反而不妥。”
  “只是此事……有幾分把握?”
  眾謀士早已計劃好了,為首的謀士道:“公子勿憂。此事必成。”
  “田慶雖知公子欲歸,但他不會想到公子已有為國家而殺他的心思,只需要再請田慶相商軍事,他既已經在眾將面前說過,那麽必然以為這壹次已經不可能更改。又不好折損了公子顏面,必會前來。”
  “屆時,公子可效趙子錘殺代王事,伏士以殺之!”
  “公子養士多年,雖無專諸、聶政這樣的人物,但在軍帳之內殺死毫無防備的田慶,並無問題。”
  田午點點頭,這壹點他是同意的。
  前幾日田慶已經在眾人面前否決了田午的意見,並且占據了“為國長謀”的大義。
  如今若是田午再邀請田慶商談,田慶肯定不會拒絕,因為明面上的事已經定下,而私下裏只要田慶不松口就不會有問題。
  田午也確信,田慶斷然不會先到他已經下了殺心。
  而田午自己又十分安全,他可以殺田慶,然後回去奪權。
  但田慶不敢動他,也不會想到動他,因為田慶若是殺他,那麽自己的堂兄必然會做壹個“好哥哥”,揪著此事不放,絕對不會放過擁兵的田慶。
  到時候就不是在臨淄“等諸侯調停以救午”的哥哥了,而是“為弟復仇”的好哥哥了。
  最關鍵的,田慶已經觸動了墨家的底線,他在墨家那邊已經必死;若是再弒殺公子午,那麽也觸動了舊時代的底線。壹個人若是觸動了兩條底線,那只能死。
  田午現在擔心的,是奪了虎符之後,眾將會不會同意?軍心是否能用?
  那謀士豈能不明白田午在擔心什麽,遂道:“公子豈不知昔年簡子之誓?”
  “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
  “為大夫者,多為家族考慮,公子只要能夠給予賞賜,難道他們會反對公子嗎?”
  “再者,公子貴為侯子,眾將誰人敢動?可偽造詔令,只說田慶不援邯鄲,君侯震怒,是以密令而殺之。”
  “軍中士卒,多想歸鄉。田慶只讓大軍在此逗留,軍心本已不服,公子此舉,正是順應軍心。”
  田午自然知道趙簡子的誓詞,但這誓詞壹旦說出,那就等同於要政變。
  因為趙簡子當時是趙氏宗主,所以他可以說賞賜土地的話。
  但他田午現在既不是侯爵,也不是太子,他說這番話,等同於告訴眾將,自己要造太子哥哥的反,要打回臨淄當太子。
  事已至此,已經不再需要藏著掖著的了,再藏著掖著,只怕連回臨淄都不可能。
  那謀士見田午點頭,又道:“壹旦此事成,可號令全軍,只說要打回臨淄。”
  “再用壹些話來讓士卒恐懼墨家,便說平陰大軍被俘而無罪,那是因為平陰大軍並未進入到費地,也沒有參與武城的屠殺。但是臨淄大軍都進入了費地,墨家簽發了誅不義令,凡是進入費地的都要處死……”
  “這樣,士卒壹則思鄉心切;二則畏懼死亡,必然奮勇。”
  那謀士伏地道:“我受公子之恩,無以為報。若事成,我可留於此地,稱作公子的戰車,偽裝公子,統領大軍猛攻萊蕪。”
  “此戰必敗,我死而無憾,為報公子之恩。”
  “公子可帥精銳之師、善戰之士,趁萊蕪之亂墨家不知所措之時,搶渡沂水,直入蓋邑。集結即墨、高密、莒城之兵,沿海之地任墨家取之,三地之兵尾隨其後。公子率領精銳先回臨淄,誅殺太子剡,待即墨高密之兵至,死守臨淄,以待天下有變。”
  大軍想要返回臨淄已經不可能,只要大軍壹動,墨家必然有所察覺,公造冶部卡死沂水蒙山,大軍就難以攻破,便會陷入前後夾擊的困局。
  但以數萬臨淄軍團明知必敗的自殺式攻擊吸引墨家的註意力,讓他帶領數千人的精銳跳出包圍直撲臨淄政變的計劃,倒是可行的。
  壹旦臨淄軍團被掌握,全力剛打萊蕪,墨家肯定會圍繞萊蕪做文章,也就不會註意到沂水方向。
  此事壹環扣壹環,計劃精密,對於人心的把握也算是很深。不但田慶想不到自己會死,只怕田剡也想不到田午會撕破臉直接政變。
  既無疏漏之處,田午起身於眾士人深深壹拜,說道:“若事成,田午對天盟誓,必照料諸位子嗣家人使之富貴。”
  連拜三次,那些明知道留下送死的士人秉持著士的驕傲和原則,承受了田午的禮,也就意味著他們接受了必死的結局。
  拜過之後,田午道:“事不宜遲,今日下午便動手。來人,去邀田慶,說我宴請。其余人傳令,只說又議軍政,讓眾將集於大帳,死士持劍伏於大帳。若田慶死,眾將又不服者,殺。田慶之私兵,盡數圍住,壹個不留,以免有豫讓刺趙子之事,斬草除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