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國之君

吾誰與歸

歷史軍事

  正統十四年,朱祁鈺在皇位上大夢初醒,睜開了眼睛。   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二十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

朕就是亡國之君 by 吾誰與歸

2023-7-15 23:36

  舊港宣慰司,曾經是大明的六合之地,如果琉球是孝子,朝鮮是不孝子,倭國是逆子,那舊港宣慰司也能稱得上孝子。
  洪武三十年,爪哇-滿者伯夷國維卡拉瑪瓦哈納,派遣海軍攻破了三佛齊國,三佛齊國王被殺,整個蘇門答臘島上大亂。
  旅居三佛齊的華人共計壹千余人擁立了廣東人梁道明為王,梁道明任三佛齊國王後,開始和滿者伯夷對抗,而這段時間,大約有五萬余軍民從電白港渡海投奔梁道明。
  永樂三年,明太宗文皇帝派遣三佛齊國王梁道明的同鄉,監察禦史譚勝和千戶楊信攜敕書前往招安,梁道明權衡之後,帶著自己的宰相鄭伯可入京朝貢方物香料,而後梁道明以三佛齊國王的身份留在了大明,舊港宣慰司城裏,原來梁道明的副手施進卿,成為了大明第壹任舊港宣慰司宣慰使。
  無論是三佛齊國滅後在漢人的支持下復國,還是三佛齊之後面對滿者伯夷的過程中,還是從三佛齊到舊港宣慰司,大明都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琉球國王尚泰久、韃靼可汗脫脫不花、安南國王黎思誠等國王都住在天津衛的四夷館附近,大明設王府以待,而當地歸大明王化,這種事本身就不是朱祁鈺首創,早在永樂三年,就已經有了成例。
  施進卿在永樂二十壹年卒,而後大明按照“父逝子承”的慣例詔令,令施進卿的兒子施濟孫繼舊港宣慰使之職,可是鄭和下西洋到了舊港宣慰司後,才知道,施進卿臨死前因為兒子施濟孫太不成器,將女兒施二姐繼承了宣慰使職位。
  太宗文皇帝朱棣知道了其中詳情後,更改詔令,承認了施二姐承襲了宣慰使之實。
  正統五年,滿者伯夷國看到大明無意再次南下西洋,立刻調兵遣將,滅掉了這個眼中刺肉中釘,三佛齊國滅,舊港宣慰司及數十官廠被焚毀,數萬僑民被殺,三佛齊血海壹片,自此以後,大明失去了舊港宣慰司這個東大門,海疆從此無壹日安寧。
  劉永誠的手在堪輿圖上指著說道:“爪哇-滿者伯夷,分為東王西王,西為爪哇王,東為滿者伯夷王,我們之前已經見過了西王,西王無意染指舊港之事,那麽就看我們的了。”
  在廷議之時,朝臣們都將爪哇-滿者伯夷國看為壹國,因為朝貢都是西王,但到了地頭,劉永誠和唐興才發現,爪哇其實高度自理,和滿者伯夷的關系並不是親如壹家,偶爾還會兵戎相見,爪哇國和滿者伯夷國應該區別看待。
  “至於滿者伯夷國的西王,此時正鬧內訌,王位空懸,更無暇東顧,此時便是重設舊港宣慰司的最好的時機。”劉永誠的手點在了滿者伯夷國的位置上。
  滿者伯夷諸王孫爭奪王位,正打得不可開交,此時此刻,重設舊港宣慰司的意義重大,若是再設舊港宣慰司,那就可以和爪哇連成壹片,即便是滿者伯夷國君之位爭出了結果,內訌之後的滿者伯夷國也無力討伐,舊港宣慰司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劉永誠和唐興在奏疏中,將舊港宣慰司的局勢寫的壹清二楚,而重設舊港宣慰司,本不在這次官船官貿的下西洋的預計之內,可戰機稍縱即逝,唐興和劉永誠都覺得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皇帝通過鴿路送來的批示也很簡單,卿在海外,萬事自決。
  “盤踞在舊港宣慰司的賊寇分為三股,第壹股是僑民海盜,其實力最為兇悍,為首的四家為陳李林黃。”劉永誠說到這裏的時候,面色有些凝重,這些僑民海盜,大多數還不是元宋僑民,都是在大明不再南下西洋後,在海上爭利的大明人,也是盤踞在舊港宣慰司中實力最為強悍的壹股。
  唐興思考了片刻說道:“能爭取,我們還是要爭取下,我們才是客,陛下敕諭,於少保建議郡縣舊港,陛下以為時機並不成熟,這四家,我們能爭取還是要爭取的。”
  唐興推出了壹個酒杯,壹飲而下說道:“陳氏本為浙江新昌人,洪武初年出海至此,以反明為誌,這壹家我讓商賈接觸了下,陳氏家主陳壽延以祖制為由,不肯溝通,不用接觸了。”
  按照舊港陳氏的說法,新昌陳氏先祖當年出海,就是因為吳王朱元璋滅掉了另外壹個吳王張士誠,陳氏作為張士誠的嫡系,不得不出海避難,唐興雖然讀書少,可李賓言讀書多,找遍了張士誠麾下將領謀士的名錄,都找不到這陳家先祖是何許人也。
  李賓言以為,不過是強行攀附,豎立壹個聚攏人心的大旗,唐興到了爪哇,遣人壹番接觸,果然不出李賓言所料,就是攀附。
  陳氏的根兒就是反明,再接觸也沒什麽用。
  “李氏我接觸了下,他們的態度不清不楚。”劉永誠非常不喜歡騎墻的人,宣德年間,他把騎墻的兀良哈三部打的滿地找牙,徹底治好了兀良哈三部騎墻的毛病,這李氏既不答應招安歸附,又不拒絕,弄的劉永誠非常不喜歡李氏。
  唐興笑著說道:“劉大珰,妳想想,這態度不清不楚,不是很清楚嗎?他是舊港四家之壹,他選擇觀望,那不就是態度了嗎?”
  “咱們也站在李氏的角度想想,妳大明想起壹出是壹出,今日南下西洋,明日忽然就不下西洋了,施二姐壹家被滿者伯夷國的蘇希達女王滿門族誅的時候,大明水師在哪裏?李氏要是明確表態,日後有壹天,妳大明拍拍腚走了,留下了壹堆爛攤子,他們李家可是要被群起而攻之的。”
  “若是咱們打贏了,他們李氏便是迫於大明武力強橫,不得不和大明虛與委蛇。即便有壹天大明水師再不至萬裏海塘,李氏也不會被群起而攻之不是?我要是李氏家主,我也不清不楚。”
  說到底,還是大明在宣德九年後再沒有下西洋,施進卿、施二姐壹家的前車之鑒仍在,李氏怎麽敢輕易表態。
  劉永誠沈默了片刻說道:“妳說的有道理。”
  怪誰?劉永誠清楚,還不是那個已經入土十多年的稽戾王?
  劉永誠將壹個酒杯放在了壹旁,又倒了壹杯說道:“剩下的林黃二家,不足為慮,而且手段兇殘狠厲,劫掠來往商舶,番國的船他們兩家劫,大明的船他們也敢劫,那就沒必要接觸了。”
  “那就壹人壹個。”唐興拿起了酒杯和劉永誠共飲了壹杯,只是唐興喝完之後,眉頭壹皺的問道:“妳喝的是水?”
  “文皇帝治軍極嚴,不讓喝酒,咱家喝的是水,唐國丈喝的不也是水嗎?”劉永誠並不否認,他今天並未飲酒,因為明日開拔,在劉永誠開來,這在海上開拔,就是作戰,既然明日作戰,劉永誠自然是滴酒不沾。
  “哈哈哈!”唐興笑的格外大聲,看著劉永誠,笑的格外的肆意。
  劉永誠知道唐興在嘲諷他什麽,明明陛下才最像劉永誠的那個君主文皇帝,可劉永誠偏偏捧著正統二字,比那酸儒還要迂腐。
  劉永誠可是當年帶兵平定漢王府造反的將領之壹,而郕王殿下的親生母親就是漢王府舊眷,劉永誠沒得選,稽戾王昏聵,他能支持的只有正統兩個字了。
  而皇帝陛下心胸開闊,吳太後這些年在泰安宮也從不涉及國事,這劉永誠的堅持,反而顯得無理取鬧,顯得可笑了起來。
  劉永誠思慮再三說道:“俱往矣,咱家在建文年間打仗,在永樂年間打仗,在宣德年間打仗,在正統年間打仗,今天,咱家也為陛下打上那麽壹仗,算是為陛下盡忠了。”
  “想通了?”唐興壹樂,笑著問道。
  劉永誠悵然的說道:“想通了,領了差事,吃了皇糧,就得給陛下辦事,就得忠心,否則那便是不忠不孝,其實陛下壹開始就給咱家下了這個餌,願者上鉤吧。”
  劉永誠都不知道從什麽時候就開始和自己和解了,或許是從領了差事,或許是從當年稽戾王在太廟被陛下親手誅殺,他不知道。
  “這就對了嘛!馬上要打仗了,我壹想我的身後居然是稽戾王的擁躉,我就渾身難受。”唐興壹拍劉永誠的臂膀,笑的格外肆意,劉永誠可是當著皇帝的面說三道四,讓他低頭,那不如殺了他簡單,既然劉永誠自己說想通了,那就是真的想通了。
  “是正統擁躉,不是稽戾王擁躉!”劉永誠糾正了壹下唐興的說辭。
  舊港宣慰司盤踞著另外兩股勢力,壹個是滿者伯夷國的壹個王孫,自從滿者伯夷四世國王哈奄·武祿死後,滿者伯夷國就陷入了長期的內訌之中,妳方唱罷我登臺,盤踞在舊港的這個王孫實力並不強勁。
  最後壹股勢力則是當地的土民,這些個土民的實力還在王孫之下。
  即便是實力不強,但作戰就是作戰,在打仗之前,還是做了充分的偵查,說句不客氣的話,這舊港的秘密,唐興和劉永誠知道的比當地人還要多。
  次日的清晨,陽光明媚,在陣陣的鼓聲和號角聲中,大明的官船再次揚帆起航,而海寧號在駁船的牽引下逐漸的離開了港口,向著舊港方向而去。
  三日後唐興和劉永誠分道揚鑣,壹路向西北,壹路向西南,唐興要沿途攻破達瑙島、邦加島,在宋桑港等岸後,從北向南,向舊港宣慰司舊官署所在之地而去,而劉永誠將率軍在南邊海外登岸,壹路向北,兩路夾擊直抵舊港。
  月余,唐興兵峰直抵舊港城下,次日劉永誠自南至舊港城下,順利會師合於壹處。
  “這陳氏家主陳壽延說我們不宣而戰,勝之不武,嘿,我就奇了怪了,他們在海上劫掠我大明商舶的時候,難道還要提前知會壹聲?陛下招安的敕書,他們置之不理,陛下的話都不肯聽,大明水師揍他們不是理所應當?”唐興站在舊港西面的壹個高地上,指揮著軍士架設炮兵陣地,壹邊對劉永誠說著話。
  陳壽延便是這陳家的當家人,大明水師兩路夾擊,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大明軍已經打到了眼跟前,陳壽延知道大明軍開始進攻之時,唐興已經在宋桑港上了岸,大軍已經開始南下,在陳壽延好不容易說服了各方勢力合力迎戰的時候,大明軍已經完成了會師。
  兵貴神速。
  “老了,本來咱家還以為能比妳先到,結果還是晚了壹步。”劉永誠還以為自己會先到,結果到了舊港,就看到了唐興的牙旗。
  唐興連連擺手說道:“劉大珰說笑了,由南向北多山路密林,這地方,十天有十壹天在下雨,還是劉大珰厲害,風采不減當年。”
  劉永誠歪著頭低聲說道:“我從建文元年就開始跟著文皇帝做事,征戰四方,這打了四十多年的仗,真沒打過這麽富裕的仗。”
  劉永誠打仗,講究壹個侵略如火,從速從快,以連綿不絕的攻勢,讓敵人應接不暇,尋找破綻壹擊定勝,這種作戰風格形成的原因,是永樂、宣德、正統年間作戰,軍備都不是很充足,不打的快點,容易生變,即便永樂年間也是如此。
  這次劉永誠仍然這麽打,打完才發覺,這次軍備相當富裕。
  壹個掌令官匆匆跑了過來,俯首說道:“唐指揮、劉大珰,宋桑港出現大量商舶,詢問之下,才知道是劉天和等南洋商賈送來的水食等物。”
  “就是壹群虻蠅,哪裏有肉就往哪裏鉆。”劉永誠壹聽,嗤笑了壹聲,滿臉不屑,在劉永誠看來,大明打下了舊港這地界,這裏如此重要,這個時候劉天和過來送水食等物資,不就是為了奔著好處來的?商賈逐利,天性如此。
  唐興看著劉永誠的樣子,打趣的說道:“好好的壹件事,到了妳嘴裏,怎麽就那麽難聽呢,這不挺好的嗎?劉天和這些個商賈們摻和壹腳不是好事?他們壹群商賈不逐利,難道還要他們做善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