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卒

槍手1號

歷史軍事

  不停地戰鬥,不停的殺敵,秦風是國家的悍將,軍隊的馬前卒,永遠沖鋒在第壹線,用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89章 樣板村(下)

馬前卒 by 槍手1號

2019-4-3 18:01

  十天過後,秦風再壹次來到了黃泥嶺村,這裏真如軍司馬蘇侃說的那樣,完全變了樣子,要不是秦風十天前來過這裏,他幾乎要認不出來這就是那個破敗之極的地方了。
  壹排排的新茅草屋整齊的排列著,橫平豎直,比起原先那個村子中無序的橫七豎八的排列清爽多了,村子裏壹條條的道路,將這些茅草屋分成了壹個個的方塊,如同大軍紮營的帳蓬壹般。道路之上鋪著碎石,再被結結實實的壓了下去,行走起來,毫無泥濘之困。
  隨意推開了壹間茅草屋,屋裏並沒有人,但卻打掃得極其幹凈,屋角處,有壹個火塘,內裏滿滿的都是烤過的灰燼。
  “人都在哪裏?”秦風有些奇怪地問著這個村的村長,壹個受過傷的老兵,被委派到這裏管理這些難民,隨他壹起來的,還有十幾個士兵,都是受了傷還沒有痊愈的。
  “陛下,現在村子裏的人,都在工棚裏做事呢!”老兵彎著腰,誠惶誠恐。
  秦風點了點頭:“現在這個村子是個什麽章程,看起來沒有開火的跡象啊?”走進壹邊的看起來是廚房的小屋,鍋碗瓢盆什麽的壹概沒有。竈上還是壹個大黑窟窿。
  “現在這個村子采取的是軍事管理。大家夥壹起幹活,壹起吃飯。村子另壹頭建有工棚,還有食堂。”老兵解釋道:“糧食並不充裕,集中管理使用,更節約壹些。這些難民本身啥也沒有,也談不上什麽私有財產。”
  “原來是這樣,帶我去看看。”秦風退出了這間茅草屋,向著村子的另壹頭大步而去。
  村子的另壹頭,便是工棚,比起住人的茅草屋,這工棚可就簡陋多了,兩排各有十幾根柱子,每根柱子間隔數米,數十根柱子的頂端便是兩面斜脊的棚頂,壹樣蓋著茅草。工棚的四面並沒有全部遮擋起來,而是用壹排排紮好的草排子擋住了下半部。
  工棚裏可就熱鬧多了,走進去壹看,起碼有數百人在裏頭忙活著。基本上都是婦孺和孩子,棚子的裏頭,分成了幾個區域,用草排子壹壹區別開來。
  占地最大的壹個區域裏放著壹堆堆漚好的麻,這裏的工作,便是編織麻繩。大明軍隊之中所有的麻繩,裏頭絞編著壹根根極細的鋼絲,編織起來,可比壹般的麻繩要困難得多。這種繩子軍隊裏用得上的地方極多,損壞也快。壹旦損壞,能夠回收的也就是繩子裏的鋼絲了。壹向都是軍中消耗極快的物品。
  排在壹側的架子止,掛著壹串串已經編好的麻繩,壹排排的婦人和孩子正坐在壹個個的矮兀子上,專心致誌地編織著。
  棚子裏很冷,那些漚好的麻繩顯然從水裏撈出來不久,上面還結著冰渣子,秦風看著那壹雙雙裂著血口子的雙手,眉頭便不由得皺了起來。不管是婦人,還是孩子,基本上手上都布滿了血口子,那些編好的麻繩上,偶爾也能看到血絲。
  他轉頭看著陪著自己的軍司馬蘇侃。
  “陛下,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這棚子裏是不能生火的。明火燃起來,容易走水。”蘇侃知道秦風想要說些什麽,解釋道:“這工棚裏都是些易燃的物事。只能這樣了。”
  “這要是在大明本土,妳這樣搞,足夠定罪了。”秦風哼了壹聲。
  “這不是沒法子嘛。”蘇侃道:“不過比起那些還在冰天雪地之中掙紮的秦地難民來說,他們的日子算是好過多了,冷是冷了點,也苦了壹點,但至少能吃飽,穿暖,沒有性命之虞,在這裏,就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現在我們能做的也就這麽多。”
  “總是還得相法子改善壹下。”秦風仍然有些不忍。
  “陛下,來的難民越來越多了,除開黃泥村,又有幾個新村子開始興建了。陳紹威兒來的後勤兵不能老是在這裏,所以末將從平塘城那裏調來了壹些工兵,又雇傭了壹些本地人繼續這個工作。為了盡快的讓這些人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便只能先簡陋壹些湊合著,以後慢慢改善吧。現在最關鍵的還是保住他們的命。”
  “來的人很多嗎?”
  “多!”蘇侃點了點頭:“看來我們收攏難民的消息已經擴散出去了,越來越多的難民正在向這壹片區域湧來。大將軍已經有些擔心這些地方的安全了,因為湧來的難民之中,青壯愈來愈多了,肯定是有諜子混在其中。大將軍已經派了壹哨士兵在這附近駐紮。”
  “這些人都往這裏湧,肯定是有人引導的,不管這人存著什麽用心,但這裏頭的九成九總都是壹些老弱婦孺,該救還是要救的。”秦風道:“提高警惕吧。”
  “是的,陛下。每個村子裏,我們都派了十多名士兵,都是些輕傷兵,壹時上不了陣,但看管這些難民還是能勝任的。陛下,這邊看壹看吧,那頭是漚麻編麻繩的,這邊是做些縫縫補補的活的,士兵們的棉袍啊,被褥啊,手套啊,帽子啊破損了的,也都收集起來運到這裏修補壹番。”蘇侃引導著秦風走向工棚裏的另壹個區域。
  這裏的待修補的東西也是堆集如山,壹群群的婦女坐在哪裏,低著頭,認真的壹針壹線在修補著。
  “以往這些東西壹旦破損,便丟回到倉庫裏,最終的結果不是扔掉,便是任由那些商人以極低的價格回收回去,現在有了這些人,倒是可以節省不少。”蘇侃笑道:“聚集在平塘城裏幹這壹行的商人,倒是要失望了。”
  從工棚裏剛剛出來,便聽到了壹陣陣的敲鑼聲,壹個老兵站在工棚數十米開外的另壹個棚子裏吆喝道:“歇工,開飯羅!”
  工棚裏壹陣子忙亂,所有人都放下了手裏的活計,從工棚裏湧了出來,向著對面的棚子裏湧去。
  “排隊排隊,不要擠。”幾個老兵吭哧吭哧的擡著壹個個沈重的大桶走出來擺在棚子的外頭,然後又擡著壹筐筐的饃饃走出來,空氣之中頓時充溢著飯菜的香氣。
  看著那些婦孺孩子整整齊齊的排隊,秦風輕笑起來:“倒是有模有樣。”
  “陛下不知,最開始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所有人壹擁而上,將飯菜都擠得灑了滿地,很是懲誡了幾個,才慢慢地讓他們養成了排隊的習慣。”蘇侃道:“這幾天倒是慢慢的都習慣了起來。其實吃的雖然不充裕,但也不會讓他們餓著,只是這些人恐怕是餓得狠了,也餓得怕了,生怕排到最後就沒有了。”
  走到棚子前,秦風伸頭打量了壹下桶裏,不過是壹些菜湯罷了,上面漂著壹些油花兒,每個人壹碗菜湯,兩個饃饃。這東西,沒什麽油葷,並不經餓。但對於這些不久之前還在生死線上苦苦掙紮的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東西了。
  “大軍物資轉運困難,也只能這樣了。等到明年開春,便會好上壹些。”軍司馬蘇侃生怕秦風又不滿意了,趕緊解釋道。
  “已經不錯了。現在救命可比吃好要重要得多。對了,這裏看起來只有四五百人,其它的人都安置到別處去了嗎?”秦風問道。
  “是的,難民越來越多,裏頭的青壯也不少,聚集在壹起的話,不好管理,也容易生事,更要防備著有人作亂,所以便又選了好幾個地點新建村子,村子裏頭的人都是隨意編組的,特別是那些青壯,都編散了,每個村子丟幾個,倒不怕他們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取暖的問題,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離開了這片地方,行走在村子裏的碎石小道之上,秦風想起那些婦女孩子手上壹道道的血口子,心中便有些不舒服起來,其中有壹個小小的女孩,大概也就小文那麽大吧,做在壹個小兀子之上認真地編織著麻繩,那雙小手之上的壹道道血口子讓秦風更是不忍。
  “陛下,我們也正在想辦法。這黃泥嶺的土適合燒磚,中軍的後勤兵們正在那裏修建幾個窖洞準備燒磚,距離黃泥嶺不遠的地方的黑泥嶺發現了壹個煤礦,平塘城有商人已經出錢買下了這個煤礦的經營權,正準備在那裏開礦,聽說他要做什麽蜂窩煤,還在平塘城招了不少的鐵匠,泥瓦匠,馬上就要開工了。但這總不是壹時半會兒的事情,需要時間。”
  “這個商人是從哪裏來的?”秦風壹怔。
  “是從新桐那邊兒過來的,帶著幾個很特別的燒媒的爐子,大將軍很是喜歡呢,要他盡快的投入生產,優先供應軍隊。大將軍說有了這個玩意兒,大軍便不用每天出動那麽多人去尋燒柴取暖了。樣品其實已經送到我哪裏了,不過這段時間我壹直在心這些難民村子的事情,倒是還沒有回去細看。”
  大明的商人果然嗅覺靈敏,這就已經帶著東西趕到這裏來了,看起來新桐郡守壹定是將這些東西賣了壹個不錯的價錢。能就地生產這些東西,對於減輕軍隊的後勤壓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